关于制定湖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建议的说明
李鸿忠
(2010年11月29日)
《中共湖北省委关于制定湖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草案)》是在省委常委会直接领导下研究制定的。罗清泉书记高度重视《建议》的起草工作,主持专题会、常委会对《建议》稿进行了多次讨论,并就一些重大问题作出重要批示,提出明确要求。《建议》稿先后数易其稿,在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后,进行了重大修改,在提交这次全会审议之前,又广泛征求了各市州、各部门党委(党组)、党内老同志、省第九次党代会代表、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以及有关专家学者的意见。《建议》的形成过程,是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过程,是总结过去、规划未来的过程,也是统一思想认识、形成广泛共识的过程。在制定“十二五”规划建议的过程中,特别注意了把握以下原则:一是准确把握世情、国情、省情的深刻变化,深入分析“十二五”时期的发展环境。二是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把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贯穿于“十二五”规划建议制定的全过程。三是突出战略重点,着力研究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四是加强各方面衔接,做到长短结合、上下结合。《建议》经这次全会通过后,省政府将据此编制“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提请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批准后颁布实施。现在,我受省委常委会的委托,对《建议》作几点说明。
一、关于“十一五”时期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情况
“十一五”时期是湖北发展极不平凡的五年。这是《建议》作出的一个重要判断。这五年,我们经历了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的洗礼,经受了严重自然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等重大风险挑战的考验。“十一五”前中期,面对的宏观环境是“双防”: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的通货膨胀;“十一五”中后期,面对的宏观环境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扩内需、保增长。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准确把握发展环境变化,深刻认识湖北省情,紧紧围绕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提出并实施“两圈一带”总体战略,开拓进取,克难奋进,成功战胜2008年雨雪冰冻及今年的暴雨洪涝等各种严重自然灾害,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化危为机,奋力推进“弯道超越”,全面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
“十一五”时期,我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这是《建议》作出的总体评价。这一时期,我们在激烈竞争中创造了发展优势,在抢抓机遇中培植了发展后劲,在改革开放中改善了发展环境。经济规模较快增长,生产总值跨过万亿元台阶;新型工业化加速推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一主两副”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县域经济发展加速;基础设施尤其是交通建设快速推进,发展承载力和发展后劲进一步提升;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农村面貌深刻变化;“两型”社会建设全面启动,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和谐湖北建设有序推进;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经济社会发展活力显著增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积极进展,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稳步提高。“十一五”时期取得的巨大成就,为“十二五”时期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积累了宝贵经验。《建议》对“十一五”时期的总体评价是符合湖北发展实际的。
“十一五”时期我省综合实力不断提升。我们坚持把立足当前与谋划长远结合起来,既保持了当前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良好态势,又为长远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进一步提升了湖北在中部、在全国的竞争力。“十一五”时期,湖北经济增量由前两年的千亿元级跃升到近三年的双千亿级,2009年经济总量达到129611亿元,今年预计达到140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38%。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2%,近四年每年增加超过100亿元。今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预计超过万亿元,相当于“十五”期间五年的投资总额。“十一五”期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约32万亿元,比新中国成立以来前56年的投资总额还多12万亿元。汽车、钢铁、石化、电子信息、纺织、食品、装备制造等7个产业先后跨过千亿元规模。大工业、大农业、科教人才、生态文化、区位交通等比较优势进一步彰显。高技术产业增速持续高于同期工业增速,在光电子信息、生物、新材料、先进制造等领域走在全国前列。
交通、能源、水利、城建等基础设施加快建设,特别是交通运输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提升了湖北的区位优势,湖北正在由区域性的“九省通衢”变为全局性的“九州通衢”。以武广高铁开通运营为标志,湖北率先进入高铁时代。这些,进一步提升了湖北的综合竞争力,对全省当前和今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五年来我们走过的历程充满艰辛,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创造的精神财富影响深远。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省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实践证明,加快发展,弯道超越,要有坚定不移的决心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只有一个一个地突破发展瓶颈,一项一项地落实发展规划,一点一点地累积发展成果,才会有荆楚大地翻天覆地的变化。
二、关于“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
“十二五”时期,我省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将加速推进,这一时期是湖北发挥优势、加快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和黄金发展期,是深化改革开放、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是加快建设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建议》分析了我省“十二五”时期面临的四个方面的机遇和三个方面的挑战,是对湖北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准确把握。这一阶段性特征决定了“十二五”时期是湖北大有作为的时期。我们一定要科学判断发展趋势,准确把握历史方位,牢牢抓住历史机遇,通过精心谋划和艰苦努力,推进湖北实现创新发展、跨越发展。《建议》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紧密结合湖北实际,提出了“十二五”时期湖北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这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为重点,以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创新为动力,以提高城乡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加快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这里着重就“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作点说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需要,任务艰巨繁重,时间刻不容缓。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中央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出了全面部署,十七届五中全会又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提出了“五个坚持”的基本要求,指明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努力方向和工作重点,我们要全面深刻理解,认真贯彻落实。我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十二五”时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要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紧迫任务、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贯穿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努力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要更加自觉地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机结合起来,坚持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在做大总量中增强实力,在结构调整中提升水平,在科学发展中富民强省。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