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媒体聚焦

更多

交通拥堵成两会第一焦点

发布时间: 2010-01-11 09:04   来源: 荆楚网   进入电子报

    道路拥堵,是武汉市民心中的“痛”(资料图片) (记者邹斌摄)

  交通拥堵、治安问题,成为本次咨询会关注的热点

  荆楚网--楚天金报

 文/本报记者戴辉 胡诚 蒲哲 杨涛 赵雯 程翔 图/本报记者刘大家 通讯员陈国方 阮鹏 汤华

  编者按:昨日,武汉市两会还未开幕,交通拥堵问题就已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据了解,“治堵”问题还可能成为2010年武汉市两会的“一号提案”。
  武汉市交管局:
  今年 新增100处交通信号灯

  在昨日举行的武汉市政协提案咨询会上,就如何缓解武汉市交通拥堵状况,武汉市公安交管局政委王斌表示,今年,交管部门将采取17项措施:
  1。提前预判武汉城市路桥ETC项目(不停车电子收费系统)对过江交通格局的影响,对部分过江通道及周边道路采取限制部分车辆通行的管制措施。
  2。对50条连通道、支路和重要堵点采取微循环措施,在城郊集中居住新区和主城区连通道,采取限制部分车辆限时通行、实施单向交通循环等措施提高通行能力。
  3。加强对周期性堵点和非周期性堵点的研究,找准重要堵点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
  4。充分利用三环线,外环线完善货运通道及指示系统,建立外埠货车过境通道;拓展市区内主干道限时禁止货车通行范围,实现限总量、限路段、限时段管理,积极建议逐步迁移市区内货运停车场站,倡导“货车夜运”,减轻交通压力。
  5。贯彻落实公交优先策略,加强现有8条公交专用车道的管理,实施试点路口公交信号优先措施,配合公交部门优化公交线路线网,促使公交最大限度向居民小区、有条件支路延伸。
  6。深化路口精细化改造,对全市500处路口、护栏开口实施改造,对新建52座人行天桥及全市人行交通系统进行精细化组织,在工业大道等朝夕交通特点明显道路试行可变车道改革。
  7。对资金不到位、拆迁未完成、辅助设施跟不上、借道还路不落实,原有工程未完工、人行过街设施未建设等新占道施工,要严把审批关;对超时、超面积施工的,督促有关部门落实处罚。
  8。突出交通诱导功能,充分利用已建成的全市诱导屏系统,及时发布主次干道流量及重要场所停车位信息,并增大广播电视的交通信息播报频率,及时分流易堵地段交通、均衡道路交通流。
  9。新增主干道公路交通护栏、100处交通信号灯,改造200处信号灯。
  10。会同运管部门,完善驾驶人培训准入、监督机制,实施驾校培训质量考评淘汰制度。
  11。启动江汉、洪山交通大队分控中心建设,将100处重点控制路口纳入区域控制系统,进一步提高对道路交通流的调控能力。
  12。积极协调保监部门、有关保险公司,在江岸、洪山地区增设快速理赔中心,完善远程视频定损服务,减小交通事故车辆对交通运行的影响。
  13。通过媒体曝光、抄告单位、有奖举报等措施,建立整治酒后驾驶、闯红灯、超速行驶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的长效机制。
  14。2010年春季,持续3个月,对不按规定超车、抢行,逆向行驶,遇前方停车排队或缓行,借道超车或占用对面车道、穿插等候车辆等严重影响行车环境的违法行为,开展专项整治。
  15。对全市停车泊位、停车场进行定期清理,依法督促非法挪用停车场的清退。进一步加大违法停车管理力度,重点加大对路口停、人行道停、双排停等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16。严格电动车登记管理,规范电动车行车秩序,对不符合条件上路行驶、违法载人、不按道行驶、不遵守交通信号灯等违法行为进行严查。
  17。大力开展对“三的”、电瓶车等非法营运的整治,采取政府部门源头控制、交警路途整治、群众实时监督的方式,最大限度控制非法营运问题。
  武汉市交委:
  年内 增加一条汽渡线路
  昨日,武汉市交委主任彭俊在武汉市政协提案咨询会上表示,将采取四大举措方便市民出行。
  一是发展水上运输,新增轮渡线路。目前,武汉的19条轮渡船将全部改造,并增加运力。今年,武汉将投资1亿元,首批更新10条轮渡船。此外,还将增开轮渡线路,并在轮渡线的两岸合理布局对接的公交线路。
  二是增加汽渡线路。目前,计划改造一条汽渡线路(汉口滨江苑至武昌铁机路),新增一条汽渡线路(白沙洲大桥上游沌口至江夏西湾),这条线路计划年内动工。
  三是优化公交线网,减少重复线路。今年,将进一步对公交线路进行优化,适当调整部分公交线路,重点在地铁站、几大火车站以及新建小区等处。
  四是在武汉进城各个通道,由公路管理部门设立治超站。这样可拦截外地进城的外地超载超限货车,杜绝外地超载超限车进入城区堵塞交通。
  武汉市规划局:
  2015年 实现10条通道过江

  破解城市交通拥堵难题,规划部门有何良策?昨日,参加武汉市政协提案咨询会的武汉市国土规划局局长张文彤,提出做好八个方面的规划有效解决交通拥堵问题。
  一、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即以轨道交通、公交车为主构成的公共交通体系。近期目标是让武汉市公交出行率达到30%—35%。
  二、大力发展以城市快捷路构成的快速交通体系。
  据规划,武汉2011年前将建成206公里“两环加半环,三联加五射”主城区快速路,建设三环线北段、东段,贯通三环线,形成主城外围环路,分离过境交通;新改建二环线汉口段、二七大桥、水东路和东湖路,形成围绕中心城区的快速环路;建设金桥大道、黄浦大街和徐东路,形成武汉大道;建设武咸公路、江堤路、中北路延长线、江北快速路,衔接对外高速出口路,形成进出城快速通道;提升中南路、沙湖大桥等5条快捷路,完善主城骨架路网系统。
  三、大力发展过江交通。
  2011年将建成二七长江大桥,2012年将建成地铁2号线一期,2015年前将建成鹦鹉洲大桥和轨道4号线二期、8号线一期。加上目前武汉主城区已建成“四桥一隧”,到时可实现10条通道过江。
  四、做好三镇间交通的组织。武汉临江而立,长江、汉水两江交汇,形成武昌、汉口、汉阳三镇鼎立的格局,市内交通仍以城市中心区跨江交通为主,高峰时段交通干道上车辆的通行量处于饱和状态,而次干道相对缺乏。今后,要组织好三镇间的交通。
  五、大力发展静态交通,如停车位建设。根据规划,今后小区开发必须按照普通住宅楼两户拥有一个车位,别墅每栋拥有两个车位进行配建。
  六、做好施工期间的交通组织。如减少施工界面、减少工期等。
  此外,规划还包括自行车慢行通道和人行天桥等步行系统的建设等。
  政协委员李滔:
  分时上下班 避开高峰期

  近几年,武汉市道路环境建设大规模推进过程中,道路堵塞问题尤其严重,特别是在每天上下班的时候,大量居民在同一时间出行,大量车辆在路上拥堵不堪,既浪费了市民时间,又污染了环境。为此,政协委员李滔特提出大胆构想,在全市建立分时上下班制度。
  李滔提议,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可实行“朝九晚五工作制”,午休减为1小时,错过出行高峰;而学生和教师则可在早上7时半上学、上班,下午4时以后放学;服务行业单位可建立职工上班轮班制,商场、商店于9:30开始营业,员工可分早晚等时段上班;此外,企事业单位建立灵活分时上班制度。借鉴国外(如美国)经验,在不影响各单位工作的基础上,各单位建立上班刷卡制度,每天规定工作时间满8小时,上下班时间由单位职工自由选择(特殊岗位除外)。
  此外,他还大胆提倡“SOHO”,即在家采用互联网的方式上班。
  政协委员李言生:
  延伸吴家山高架疏通“西大门”

  107国道东西湖段额头湾处,已成为武汉市“西大门”的交通瓶颈,是武汉市最大的堵点之一。
  对此,政协委员李言生建议,将107国道东西湖段由现有双向四车道,扩建为双向六车道,加紧急停车道形成准双向八车道。除此之外,将107国道吴家山段高架桥直接延伸,并在干道节点设置上下高架坡道,与三环线无缝对接。这样可以大大缓解武汉西大门的交通拥堵问题。

(本文来源:荆楚网 编辑:admin)
关键词:交通拥堵问题;交通信号灯;上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