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招博会新闻

更多

稳步发展的武汉市文化产业

发布时间: 2010-10-21 16:19   来源: 荆楚网   进入电子报

  2009年武汉市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259.92亿元,比上年增长21.53%(按当年价计算,下同),占武汉市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5.7%,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速度高于全市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同时也超过第三产业增速。全市文化产业法人单位9417个,占全市法人单位的9.24%,文化产业拥有总资产1566.7亿元,从业人员23.94万人,占全市从业人员总数的6.6%。
  一、文化产业持续稳步增长
  2004—2009年,我市文化产业持续发展,文化产业增加值总量逐年递增,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逐年提高,对经济的贡献不断加大。2004年全市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6%,到2009年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高到5.7%(见下表)。

武汉市历年文化产业增加值情况

年份

文化产业增加值(亿元)

增加值占GDP比重%

2004

102.44

4.6

2005

107.4

4.8

2006

126.94

4.9

2007

163.65

5.2

2008

213.87

5.4

2009

259.92

5.7

  二、文化产业内部层次健康协调发展
  按照国家统计局颁布的文化产业相关分类,将文化产业划分为核心层、外围层、相关层。文化产业的“核心层”包括新闻服务、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广播电影电视服务以及文化艺术服务,2009年我市文化产业核心层实现增加值84.53亿元,比上年增加17.1亿元,增长25.3%。
  文化产业“外围层”包括以互联网信息为主的网络文化服务,以旅游、娱乐为主的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和以广告、会展、文化商务代理为主要内容的其他文化服务,2009年我市文化产业外围层实现增加值80.8亿元,比上年增加17.0亿元,增长26.6%。
  文化产业“相关层”包括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活动,2009年我市文化产业相关层实现增加值94.57亿元,比上年增加12亿元,增长14.5%。
  “核心层”、“外围层”和“相关层”的增加值之比为33:31:36,从业人员之比为29:26:45,由此可见,“外围层”容纳就业机会的能量较大,而“核心层”与“相关层”创造的增加值较高,文化产业各层呈协调、健康发展的态势。
  三、传统文化行业份额最大
  文化产业的“核心层”、“外围层”和“相关层”的划分,一定程度把传统意义上的文化与新兴文化,以及文化产品生产、流通与文化服务区分开来。通常可理解为“核心层”为传统文化,“外围层”为新兴文化,2009年,我市文化产业的“核心层”增加值占全部文化产业的33%,文化产业的“外围层”占31%,这表明传统文化服务仍然是我市文化服务的主体。
  2009年广播电视电影行业对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贡献率为6.5%,广播电视覆盖率99.83%,有线电视入户率80.8%,微波传送线路长度1587公里。全年电视剧制作投资额4022万元,动画电视制作投资额5913万元。近年来,我市的电影放映业火爆,票房收入可观,巨幕电影等3个项目已投入运营。
  四、新兴文化产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近年来我市的新兴产业发展迅速,总量逐年扩大,在行业内的所占份额也快速增长,2007年我市的文化产业“外围层”所占份额为25%,2009年提升到31%,网络文化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是推动新兴文化服务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新兴文化服务发展势头强劲,大有后来居上的趋势,我市文化产业正处在传统文化、新兴文化转型期。
  新兴文化产业的代表—动漫创意企业发展已初显成效,发展潜力大。动漫产业是文化产业中的新兴产业,近年来我市大力扶持动漫产业发展,动漫创意企业发展已初显成效。据统计目前我市拥有动漫创意企业40家,从业人员7000多人,动画作品年制作能力达2500分钟,总产值突破6亿元。江通动画股份有限公司继获得“国家动画产业基地”“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之后,又被评为“2008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武汉拇指通科技公司自主研发的棋牌游戏注册用户数已突破2000万人,武汉数字媒体工程公司还为北京奥委会承担了《奥运博物馆》项目。同时,武汉市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武汉光谷动漫产业园、楚天181文化创意产业园和珞珈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效益明显,中国光谷国际文化创意园成为文化部跟踪培育的重点产业园区。
  五、文化产品的生产和流通发展强劲
  文化产品的生产和流通为我市文化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和促进作用。2009年,我市“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和“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销售”两大行业实现增加值94.58亿元,占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的36%,对文化产业的贡献最大,从事相关文化产品生产的企业1046个,从事相关文化产品销售的企业1679个,发展势头迅猛,为我市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质保障。
  六、国有文化企业占比最大
  2008年经济普查数据显示,我市文化产业法人单位9417个,其中:内资企业(单位)9336个,港澳台及外商投资企业(单位)仅有81个;按所有制类型分:国有企业(单位)869个,占全市文化产业法人单位的9.23%,其他有限责任公司1149个,占12.2%,私营公司和私营有限责任公司5467个,占58.1%,这三种所有制的文化企业(单位)合计为7485个,占全市文化产业法人单位79.5%,表明我市的文化产业的所有制形式是以上这三种形式为主体。全市文化产业实现营业收入585.8亿元,其中:国有企业(单位)实现营业收入198.15亿元,占全市文化产业营业收入33.8%,在我市文化产业发展中所占的份额最大,是我市文化产业的主要力量。
  七、重点行业优势突出,发展势头强劲
  2009年,全市新闻出版、网络文化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用品生产、销售等行业共计实现增加值210亿元,占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的81%,是我市文化产业五大支柱行业。其中:新闻出版业实现增加值52亿元,对文化产业的贡献率达20%,在文化产业中占据了相当重的份额,出版行业龙头企业湖北长江出版集团旗下拥有长江文艺、湖北美术等国内知名出版社,在出版主业领域取得丰硕成果,打造了一批享誉国内外的图书品牌,出版了一大批“双效”图书。《长江日报》、《楚天都市报》是武汉市有影响力的媒体,舆论导向正确,媒体结构合理,辐射范围广泛,具有较大市场占有率,同时还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人才实力和技术实力。湖北日报、长江日报两个报业集团已初步形成办报、印务、发行、广告、实业、物业等较为完整的媒体产业链。
  八、文化精品艺术服务领域推动性强
  我市文化艺术服务领域传承了厚重的历史文化特色,一批优秀作品在国内外具有相当影响,发展态势较好,这些精品艺术的生产对文化产业发展起着积极推动作用。2009年我市专业剧团新排上演剧目116个,国内演出场次3230场,国内观众人次420万人次。近年来我市文艺院团以精品创作为龙头,以开拓演出市场为目标,创作演出了一大批深受群众喜爱,市场反应良好的优秀剧节目。其中,舞剧《筑城记》获得文华大奖,儿童剧《柠檬黄的味道》、楚剧《三月茶香》获得文华剧目奖。舞剧《筑城记》、儿童剧《柠檬黄的味道》荣获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称号。汉剧《王昭君》荣获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上优秀剧目奖。积极探索涉外剧节目创作,大型木偶剧《睡美人》,在武汉、重庆、西安巡演后赴韩演出了100场。大型杂技剧《海的故事》,赴欧洲进行为期一年、约300场商业演出。经过几个月的欧洲巡演,观众反应强烈,演出收入可观。近年来汉派小品也多次在央视春晚亮相。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武汉地区选手取得了优异成绩,位居全国前列。涌现了一批类似《杠上开花》、《活的就要活快活》等广大群众喜爱的情景喜剧。这些优秀的文艺作品,既满足了广大群众的精神需求,又开拓我市的演出市场,为我市文化产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琴台大剧院、中原大歌厅、田汉大剧院等一批大型演艺场所,硬件设施好,观众容量大,节目质量好,经济效益可观,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成为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新亮点。来源:武汉市统计局

(本文来源:荆楚网 编辑:王媛)
关键词:

相关新闻:

湖北焦点

国内要闻

娱乐推荐

荆楚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027-88567716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027-88567711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荆楚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荆楚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