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许昌市 李梅生 (74岁)
感恩老父亲是我难舍的情结,伴我一生走来,凝结成今天的怀念文字,以实现儿子最大的心愿,以表达晚辈对他真诚的敬意和深切怀念。
老父亲的恩情说不完,他把全部的爱和心血献给了子女,一件又一件亲情往事铭刻在我心间。父亲李业荣,湖南省澧县城关镇人,生于1908年农历3月21日,1989年12月6日去世,享年82岁。离开我们已经21年了,他慈父的音容笑貌和典范形象永留在我心中。他辛劳奔波一生,经历了旧社会的苦难,是普通百姓中的一员,略通文字,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与品德,在他身上有充分体现,在那个多灾多难的年代,他经受了许多苦痛,为了生存与全家人的生活,他承担了更多的磨难与艰险。在抗日战争后期,日本鬼子侵占了家乡,无恶不作,百姓遭殃,家中住房被炸坏,父亲带着两个幼小孩子到西乡山中东躲西藏,历经险境,受尽磨难,好不容易逃过了一劫。父亲一直以小贩小商为生,靠做小生意养家糊口。人世间的辛酸苦辣他都尝过,在艰难的环境中千方百计寻求生存。但父亲始终以他吃苦耐劳、诚实耿直、热爱劳动、节俭持家的品德和无怨无悔、执着坚韧的性格与困境命运抗争,勇敢地挑起全家生活重担,含辛茹苦地抚养子女,肩起了父亲的全部责任。他对子女要求严格,有时过于严厉,但他对子女的关爱始终有一颗慈父心。在我四岁时,母亲因肺病病故,更加重了家庭的困境,他带两个年幼的孩子实在不易,里里外外都要操劳,既当爹来又当妈,他起早摸黑的忙碌,不分酷暑严寒地辛勤劳作,独担谋生重担,从不把艰难痛苦放在心里,只是时刻牵挂两个儿子,劳累一天了回到家中,对我们照顾体贴有加,晚上还要把第二天饭菜准备好,父子仨人相依为命,生活十分艰苦。我和哥哥随着年龄增长,成为了父亲的主要帮手,许多杂活、累活、脏活都干过,饱尝了人间的苦难生活,从小受到了锻炼。增进了父子间的感情,我对父亲纯真的关爱体会更深,对他更加敬重挚爱,一颗孝敬老人的善心在我心中深深扎根,苦难与共,父慈子孝,心心相印。他还经常教育我们:"一饭一粥,当思来之不易","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谦恭待人,忠孝传家"等家训,这也是他人生血汗经验的实际总结,深深地印在我心中,极大地熏陶影响了我们,成为我家好的家风,伴我成长前进,终身受益。
父亲带着哥哥和我艰难度日,又让我俩上学读书,街坊邻居许多好心人都来相帮,聂家许奶奶经常为我家做鞋洗衣,对我十分关怀体贴。还有不少好心人,劝父亲很快找过贤内助,家中好有个照应。他怕孩子小难免受气,均谢绝了。直到哥俩稍大懂事,我快10岁时,才后续了母亲,后又增添了4个弟妹,家中生活负担更重,继母又于1964年病故,生活的重担全压在父亲肩上,但他从不向困难低头,用他那双粗大厚实的双手,辛勤劳动,费尽心血把6个子女拉扯大。现6个子女都已成家立业,后代茁壮成长,生活幸福向上。可父亲从未享过什么福,从来闲不住,始终坚持劳动,直到晚年高龄,仍为子女分忧解难,照管第三代尽心尽责。他一辈子生活俭朴,粗茶淡饭、布衣草鞋是他一贯的生活方式,一生没有不良嗜好,烟酒不沾,每天起得早,打扫庭院,赶集买菜成为他的习惯;喜欢看小人书,经常把英雄故事讲给后代人听;乐于下厨做饭,烹调得一手好菜,逢年过节或子女回家看望,他发挥厨艺特长,做几道好菜,亲人团聚,其乐融融,吃得香甜,很受称赞,此时父亲最为高兴开心。他就是这样一位处处为子女着想,甘愿奉献,勤恳劳动的老人。他心地善良,最知人情冷暖,经常帮助别人,诚恳谦虚待人,深受大家尊敬。
解放后在灿烂阳光的照耀下,父亲爱党爱国的热忱充满内心,他经常称颂共产党、毛主席领导好、十分会教育人,党的政策暖人心,人民群众生活有保证,各项事业向前进。他教育子女要听党的话,讲学习、爱工作、求上进。在解放初期,县政府"八一"建军节召开军属座谈会,他为哥哥成为解放军中一员,参加进军大西南感到高兴。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动员参军热潮中,他毅然送我参军,含着热泪送别,送上了两件短袖衬衫寄以深情,反复叮嘱我在部队"好好学习,勤奋工作,为国出力"。当时不满15岁的我,踏上了从军路,参加了抗美援朝,战斗、工作在黄继光的英雄部队,军旅生涯30年有余,成长为一名军队干部,共产党员。我永远感激父亲的养育之恩与他送子参军爱国行动的正确抉择,为我的人生道路开辟了美好的前景。成就了我日后的发展和家庭幸福。这正是他老人家最难能可贵的地方,是慈父对儿子最深情的爱,最大的恩泽,我永远难以忘怀。
感恩老父亲,使我的思想更加开阔,生活充满阳光,提高了我的思想境界。我把尊老、爱老、孝老的小孝融入到大爱无疆之中去,升华为爱党爱国爱军爱民的大孝报答他老人家。始终牢记他亲切的教诲,在朝鲜战场,我经受住了战火的考验,在平时勤奋学习,积极工作,真诚为民,交出了人生一份合格答卷。每当我把立功喜报寄回家,或是在学习、工作中获得成果受到奖励时,一封封家书使老人感到温馨、喜悦、安慰,他给我的信中字里行间充满了父爱,给我以叮咛、鼓励、温暖,尽管远离万水千山,但两颗血缘相连的心始终贴得很近很紧。在中华传统美德孝文化的熏陶孕育下,情深意重的父子情啊!深入我心灵深处,忠孝传子滋养着我报国尽孝的美好心灵,收获了善心、孝心丰收的硕果,尽到了当儿子的一份情谊和责任。在部队每隔四年的探亲休假,我带领全家长途跋涉一次又一次回到老父亲身旁,亲密团聚,他是多么激动高兴啊!我和爱人对他更加亲近、孝敬,一起上街赶集,购买他需要的衣物用品,从河南捎去的皮袄、棉帽等物,他十分满意。我俩一起下厨,给他当帮手,此时父亲谈兴最浓,一起谈思想、谈生活、谈家事,情真意切,亲情浓浓,收获可丰。我在与老人团聚的时日里,每次留下的全家福照片,给他与晚辈在一起拍下享受天伦之乐的合影照,老人心花怒放,最为满意,沉浸在亲人团聚、家庭和睦、子女孝顺的幸福享受中,此时老人真心地微笑了,因为他用一生的心血,收获了人世间难得的成果。在他的晚年,我和爱人尽管不在他身边,但心中时刻惦念,牵挂老人家的身体、生活,家中有了实际困难,我们努力解决。继母1964年病故后,当时家中实在困难,住院和后事的处理都是借钱办理的。我接电话后急速回家,还清了债务,妥善安排了家中生活,我才返队。1969年城镇人口下放,父亲带着弟妹下乡住别人家,实在不便,我和爱人省吃俭用,从每月工资中挤出大部分寄回,为父亲在居无住所的困难条件下盖起了两间瓦房,解决了家中一大难题。我对兄弟、妹妹也尽到了在外亲人的一份心意,互相体贴帮助,他们在父亲身旁,尽心尽力的照顾孝顺,使我为国出力,在部队工作更加放心。他们谁家有了实际困难,遇到了难处,我尽力相帮,也尽一份亲情,形成了融洽和谐的良好氛围,中华优良传统孝文化的美德把我们维系在一起,更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敬爱的老父亲,在他生病的最后时刻,仍在叨念思念远方的儿子,不知还有多少知心的话语要说,不知还有许多嘱咐交代的话要讲,遗憾的是我有公务在身,没有在他的身旁。当我得知他老人家病故后,我心急如焚火速赶回故里,与亲人们一起妥善安置了他的善事,办得十分称心圆满,我满含热泪,忍着悲痛,送了他老人家最后一程,生离死别刻骨铭心,终身难忘。但老父亲遗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实在太多了,他给我们留下了高尚的思想品质,忠孝传家的崇高美德,爱党爱国、关爱子女、尊老爱幼的良好家风。还让我们这个普通人家开出了孝文化精神文明之花,奏出了孝人伦之本的华美乐章,他虽死犹生、虽死犹荣,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激励我们永远前进,把中华民族的传统孝文化弘扬光大,提升水平和层次,在城乡千家万户开花结果。让感恩孝文化活动代代相传,响彻神州大地,让社会和谐美好,让每个家庭和睦幸福,让中华民族更加兴旺发达。
感恩老父亲,写了以上怀念文字,是对他老人家最好的纪念敬仰,也是老同志为传承社会主义先进孝文化、传递感恩大爱行动应尽的社会责任。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