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心传递
发布时间: 2010-09-06 17:10 来源: 荆楚网
进入电子报
奶奶去世了。父亲走在出殡队伍的前头,在两旁晚辈的搀扶下缓缓前行,没有哭天喊地的悲恸,唯有两行老泪默默下淌。是作为长子的父亲对奶奶的去世不悲痛吗?当然不是。父亲常说:"老人不在了,做儿女的那个不悲痛,但哭个死去活来不如老人在世的时候多多孝顺些;大操大办不如让老人生前享享清福。真真切切地为老人着想,而非只为别人的耳目去做。"父亲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奶奶享年八十九岁,在村子里算是长寿的了。她经历过战乱的流离,贫穷和饥饿折磨了大半生,她为了这个大家受了太多的苦和累。父亲有四个弟弟和两个妹妹,在那个艰苦的年代,爷爷,奶奶终日辛苦劳作,可全家人仍是难以糊口,饿的骨瘦如柴。父亲不忍心看着爷爷和奶奶那样辛苦劳累,决心替他们分担些事情。
学习成绩优异的父亲在上完高小后,毅然放弃了学业。十二岁的父亲,用他那还有些稚嫩的肩膀勇敢挑起了家庭的重担。从此以后,父亲风风雨雨几十年,为了减轻爷爷和奶奶的负担,为了这个家,付出了很多很多。
为了生计,父亲曾经徒步三四百里到煤矿拉碳泥,他的脚底磨过多少血泡谁知道;曾经在砖窑厂冒着凛冽的寒风踩泥堆,制砖坯,手上脚上冻裂了多少口子有谁知道;白天干了那生产队的糊不了口的活,夜里还要熬夜编高粱秸席,一夜常常只睡上三四个钟头,编好一些后,抽时间到离家四五十里的馆陶县的集上去买,每次回来,父亲总会买些熟花生、烧饼或油条给爷爷奶奶,老人们常常不舍得吃,就分给小孩子们尝尝。有时冬天,父亲也会带着四叔到邢台山区的村子里编席,主要是混口饭吃,挣得钱很少,父亲常常回忆说,跟讨饭的乞丐差不多。在那些岁月,国家的无偿劳役也特别多,为了响应毛主席的根治海河的号召,千千万万的青壮年投身到挖海河,疏河道的大型水利工程中去,父亲就是这劳动大军的一员。二叔教学,三叔上学,其他兄弟小,作为老大的父亲,几乎是年年去挖海河,吃的苦受的累,只有亲历过的人才知道。那一代人为了国家的基础建设和长久发展做出了无私的奉献。
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的吹拂,家里比以前好了许多,温饱问题逐渐解决了。可是没过几年,病魔缠上了操劳一生的爷爷,查出是肝癌后期。在那个医疗条件和经济条件都不好的年代,全家人变卖了家里能值点钱的东西,带爷爷到市里的大医院看,可病看不好,我们也住不起。爷爷看着儿女们都为自己的病愁苦,就说:"大家别为我的病操心了,生死由命吧!我希望孩子们能过的更好些,咱们回家吧。"家人含泪同爷爷回到家,之后便为减轻爷爷的病痛到处求医问药。大家轮流到爷爷的病床前,跟爷爷说说话,侍候侍候,尽尽孝心。问爷爷想吃点什么,老人知道儿女的心意,就让买点什么点心、水果或是冰糖梨膏等,但他常常因为病痛吃不进去,就留给孙子孙女们。那时只有五六岁的我,不懂事,常到爷爷的屋里,现在只依稀记得一只干枯的大手抓着一些好吃的给我装进兜里,然后抚摸着我的头,看着我,慈祥的笑。
病魔终是要带走爷爷。弥留之际,爷爷把父亲单独叫到跟前。父亲在床前跪着,爷爷紧紧抓住他的手,微弱的声音颤动着说:"你……为这个家受……那么多苦,教书那件事……我做错了。为啥是你的不给你呢?"父亲忍着泪说道:"爹,你做的对。让我教学,我的性子急躁干不了的,二弟稳重有耐心适合教书。你老人家为了这个大家考虑,做的决定是对的。"爷爷听后闭上眼,泪从眼角快速流到枕头上,叹了口气,好像轻松了些,说:"辛苦你了,孩子。"两人说的教书的事情是这样的:当年村里招代课教师,村支书知道父亲的文化程度好,就找爷爷谈此事。那时我爸已经结婚,而二叔正值要成家的年龄,加上他体质不是特别的好,爷爷出于整个大家庭的考虑,就跟支书说能不能让二叔来教,支书就答应了。这事爷爷后来才通过奶奶告诉了父亲,父亲当时没说什么,表示同意。
每当父亲跟姐姐和我谈及此事,总说:"孝顺,不仅仅是一个孝字,更要做到顺,让老人顺心,开心。老人有时做的决定,看似不公,但却有他们的道理,做儿女的要能理解才好。"我从中总能体会到父亲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教师情结,发誓要让父亲的梦想在我的身上实现。我考上了一所师范院校,毕业后,在我们乡中学教学,也算我这个做儿子的替父亲完成了一桩心愿。站在三尺讲台上我,会不失时机的向学生渗透孝心教育,用自己的所见所闻所行教育学生,要求他们从小事做起,尊重父母,关心和孝敬长辈,用行动来承继民族的凝聚之魂、兴旺之本---孝。
爷爷去世后,全家人对奶奶更关心照顾了。不再让奶奶种地了,父亲和叔叔帮她种,让她歇歇。怕她孤单,我大姐就和奶奶做伴,一直到大姐出嫁,这段时间里,姐姐悉心照顾奶奶,有时身体哪儿酸疼,大姐就帮她捶捶,哪儿发痒就给她挠挠,晚上陪她说说话,解解闷。白天大人们到田里去劳作,孩子们就由奶奶照看,几个孩子照看起来也是很辛苦的,可奶奶脸上总是挂满了笑容,她是在享受天伦之乐呢!每当什么节日或农闲的时候,各家就会把饺子也或其他好吃的送给奶奶。每次奶奶生日,一大家子人高兴地聚在一起,给她老人家祝寿,愿她健康长寿。后来,父亲和叔叔们商量,奶奶年岁大了,各家轮流照顾老人吧。之后,无论到哪家,都会把奶奶的衣食起居照顾的很好,夏天不让她热着,冬天把炕和屋子烧得的暖烘烘的。奶奶生病了,无论是刮风还是下雨,都会第一时间请医生或送到医院,耐心照看她。孙子孙女们大了,也经常买些奶奶喜欢的好吃的,看看她,陪她说说话。现在这一切只能是回忆,也或是梦中的碎片,愿奶奶在天堂安息。我们在这个大家庭里不仅得到的是血肉之躯,更有敬老爱幼的精神传递。
看着年过六旬的双亲,他们已两鬓苍苍,皱纹深陷,腰背不再坚挺,突然意识到他们辛苦操劳了大半辈子,也应该享乐晚年了。奶奶走后的一天夜里,我从梦中哭醒,泪水浸湿了枕头,妻子醒来说:"我以为是孩子哭,你怎么了?""我梦到父亲突然离开我们,我们还没有来得及尽孝心呀!"我抽噎着说。"那只是个梦,以后我们多让咱爸咱妈享享清福吧!"妻子安慰道。我擦着泪点头。
如果这样的噩梦能起到惊醒那些想尽孝道而未付出行动的人们,不要等到"子欲侍而亲不待"的悲痛时刻才抱憾终生的作用,也总比噩耗传来再清醒的好。是行动的时候了,用你自己的方式。
(本文来源:荆楚网 编辑:罗大伟)
关键词:
荆楚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027-88567716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027-88567711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荆楚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荆楚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