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訊 育人先育德,立德孝為先。孝感學院作為一所紮根於著名孝鄉的高等院校,堅持特色立校的辦學方針,高度重視研究孝文化、實踐孝文化、發展孝文化、傳播孝文化。該校在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的過程中,從傳播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出發,立足地方孝文化資源優勢,研究孝傳統,開展孝教育,建設孝學科,弘揚孝文化,用硬措施改善軟環境,提昇軟實力,著力打造孝文化品牌。
孝感學院黨委書記、湖北孝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肖波教授講話。左二:孝感學院院長丁麼明教授主持活動。主席臺就坐的還有:左一,湖北銅鑼灣國際廣場投資有限公司總裁、組委會主任吳禮軍;左三,國際投資促進會執行會長、香港銅鑼灣集團董事王平;中間,中共孝感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欒春海;右三,中國人民大學倫理學與道德建設研究中心副主任、博士生導師肖群忠教授;右一,孝感學院黨委副書記趙文正教授;
孝文化研究:瞄準學術前沿 與孝文化學科建設同步推?
孝感學院孝文化研究與建設工作起步於1998年,經過10多年的探索和實踐,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學院按照黨的十七大關於"弘揚中華文化,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精神,再添舉措打造孝文化教育品牌,在前期工作基礎上,於2007年10月31日啟動了"孝感學院孝文化建設工程",深入系統推進孝文化建設工作。
該校先後成立了湖北省孝文化研究基地和湖北孝文化研究中心兩個研究機構,配備了專門的工作人員,緊緊瞄準學術前沿,在孝文化研究方面做了大量切實的工作,推出了一批較為重要的理論研究成果。自2003年始,《孝感學院學報》創辦"孝文化研究"專欄,該專欄2006年被評為中國人文社科學報特色欄目。1998年以來,學院先後編輯出版了《孝感文化研究》、《孝感孝文化》、《孝感孝子》和《孝文化研究》四部共140萬字的"孝感孝文化系列文集",在2008年10月17日於孝感學院召開的"中國·孝感孝文化與現代文明國際研討會"上,海內外100多名長期從事孝文化研究的專家、學者進行了孝文化的大研討,帶來了孝文化研究領域的最新學術前沿資訊。期間,該校集中推出了四部孝文化新著--《中外學者論"中華孝文化名城建設"》、《當代學者論孝》、《新二十四孝》、《孝文藝新作》,在全國孝文化研究中,尚屬首次。在2008年湖北省教育廳課題研究申報中,該校有11項研究課題獲得批准。
同時,以研究為基礎推動建立孝文化學科體系,聘請中國人民大學孝文化研究專家任"孝感學院孝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選送一批有一定基礎的中青年教師到有關高校做訪問學者,培養學科帶頭人。
目前,孝感學院對本校孝文化研究與建設工程作出了系統規劃,建立在學校領導下,以孝文化研究中心。孝文化研究基地為依託,以文學院、政法學院、經濟管理學院研究人員為主體,其他相關人員適度參與(配備適量專職工作人員)的工作體系。其工作目標是打造孝文化教育品牌並成為學院辦學特色之一,構建孝文化研究學科體系,推進學科專業與碩士點建設工作,服務孝感孝文化名城建設戰略,在全國孝文化研究領域佔據重要地位。
孝文化教育:建設和諧校園 與學生思想教育緊密結合
2008年上半年,一封特殊的信件轉到了學工部,信是美術系一位山東籍學生的父親寫來的。信中說,她的女兒與他有點性格不合,但是在收到女兒用做家教掙的錢買毛線給他織的手套、圍巾後,深為感動,他在給學校老師的信中說:"看來孩子選擇這所學校是正確的決定"。她的女兒通過學校組織的"給父母寫信"開始與他溝通,他瞭解了女兒的思想,女兒也感受到了他的不易,請求爸爸的諒解。現在,父女的關係非常融洽。
每年,學校團委都舉行書信感恩活動。今年5月10日,在"念親恩、暢夢想"活動中,學校近10000多名在校生親筆為家人寫了一封信。5月13日是母親節。學校林蔭道的棵棵玉蘭樹上,掛滿了五顏六色的卡片,小小的卡片上寫滿了對母親的祝福。在母親節之際,光榮母親塗豔芳也應邀來到學校,與學校四百多名青年志願者進行了"流往心田的愛"的訪談。訪談會結束後,同學們眼裏噙滿了淚水,一青年志願者說:"父母給了我們太多的愛,我們要發奮讀書,奮力上進,讓父母為我們少操些心;今年放假回家時我一定要親手給母親洗一次腳!
學校各院系都經常開展"人文關懷、孝親敬老"活動。大家在班主任的啟發下,訴說父母給自己的愛,體味著父母生活的艱辛,體驗著父母身上的重擔……每次活動,氛圍都潮濕潮濕的……大家聽到最多的一句話是:"媽媽,原諒我的不懂事。
以上只是孝感學院開展孝文化活動的幾個例子。孝感因孝得名,孝文化是孝感學院校園文化的特色。大學生們還通過學習生活,認識孝鄉,走近孝子,瞭解孝俗,進一步感知孝文化。近年來,孝感學院在實踐孝文化中,以建設和諧校園為目標,把孝文化教育與學生思想教育緊密結合,充分發揮傳統文化資源優勢,堅持"百善孝為先",以文化育人,用孝德教育濡染學生,摸索出了一套成功的經驗,在省內外形成了良好的反響。
學院一直把"人文關懷、孝親敬老"當作必修課程,把感恩教育作為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來抓,提出孝文化進書本、進思想、進活動。學校青年志願者經常到幼稚園、福利院,為老人和孩子開展志願服務。每年新生進校時,在報到現場就可以使用免費電話向家中的父母道一聲平安,在隨後的入學教育中,孝德教育是一項重要內容。近年來,學院堅持在學生中開展"青春與感恩同行"主題教育活動、"念親恩,暢夢想"書信感恩活動,組織"孝行天下"繪畫作品大賽等。學校還通過為校園景點命名征名,、營造孝文化氛圍,使學生親身感受到孝的魅力,讓大學生常懷感恩之心,常思回報之義。
孝感學院有一個傳統,那就是很多獲得獎學金的學生都會拿出一部分錢來資助其他經濟困難的同學。好多班級自發地為經濟困難的同學捐款,幫助他們順利完成學業。有些同學還和經濟困難同學一起包餐吃飯,他們在生活、學習上相互幫助,形成了校園裏一道美麗的風景。很多同學在接受別人的幫助後說:我要回報關懷我的人。
在孝感學院這座熔爐裏,"孝"教育讓學生成長,昔日的"小皇帝""嬌公主"變成了尊敬父母、熱愛父母的大孩子。通過校園孝文化的薰陶,學生知道了孝親敬老,學會了幫助別人,理解了自己的責任。同學們在生活、學習上相互幫助,形成了校園裏一道美麗的風景。有愛就有和諧。孝感學院通過弘揚孝文化,營造了愛父母、愛學校、愛老師、愛同學、愛學生的和諧校園。來孝感學院視察的各級領導都不約而同的發出感歎:學校環境和諧,教職工的工作生活狀況、學生的學習生活都呈現出一種內在的和諧美。
孝文化傳播:打造知名品牌 以活動為載體增強輻射力
孝感市是全國唯一以孝命名的中等城市,作為在孝感市的唯一一所本科院校,孝感學院通過舉辦一系列大型活動,不斷增強孝感學院的孝文化輻射力,打造孝文化的知名品牌,使孝感學院成為"三個平臺",即孝文化的國際講臺,孝文化詩詞歌賦作品展臺,孝老愛親模範評選表彰平臺。
學院於2005年重陽節承辦了"孝感動蒼穹"一一中國中央電視臺'激情廣場'大型演唱會,2007年重陽節又舉辦了"中國·孝感建設中華孝文化名城國際研討會"、孝文化詩詞歌賦作品展,2005年、2007年連續承辦兩屆"孝感市十大孝親敬老模範"頒獎活動。2008年10月16日至18日,該校又舉辦了中國·孝感孝文化與現代文明國際研討會。來自韓國、馬來西亞、越南、新加坡及我國香港、臺灣地區長期從事孝文化研究的專家與大陸知名專家、學者100多人參加研討會。期間,還舉行了該校集中推出的四部孝文化新著--《中外學者論"中華孝文化名城建設"》、《當代學者論孝》、《新二十四孝》、《孝文藝新作》的首發式和香港孔教學院捐贈的孔子銅像揭幕儀式。研討會期間,專家們論孝道、研孝義、評孝著、參孝節、訪孝子、觀孝址、覽孝景、弘孝德、感孝風,專家們被孝感深厚的孝文化底蘊所吸引,為孝感學院和孝感的孝文化建設安上了走出去的翅膀,為孝文化登上國際講壇鋪路,不僅擴大了孝文化的影響力,也增強了孝文化的輻射力。
該校在傳播孝文化、打造知名品牌的過程中,充分發揮了宣傳媒體的作用。在建設好中華孝文化網的同時,通過大型活動,吸引了眾多媒體的到來。在2008年中國·孝感建設中華孝文化名城國際研討會期間,30多家媒體來到孝感學院,新華網、大公報、澳門日報、湖北日報、湖北電視臺、湖北教育網、孝感日報、孝感電視臺等媒體還給與了重點報導。
孝感學院通過研究孝文化、推進孝教育、弘揚孝美德打造孝文化教育品牌取得了較好的成效。學校的知名度越來越大,辦學特色和優勢越來越明顯,科研實力越來越強,學科建設水準越來越高,校園裏溫馨和諧的氛圍越來越濃。這些變化也直接反映到了學生身上。孝德教育提高了大學生的思想道德水準。2007年,學院43名獲得國家獎學金的同學,每人主動捐出3000元,幫助身邊的同學順利完成學業。城建學院土木系一位同學身患淋巴癌,並鑒定了遺體捐贈協議,學生得知這一消息以後,在學校自發地組織各種公益活動為他募集醫療費,幫助他戰勝疾病,重新回到學校;孝德教育堅定了大學生立志成纔的信念。2008年畢業生考研過線人數232人,錄取率近10%。2007年學院代表隊獲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大賽全國一等獎,在第五屆湖北省普通高校大學生英語演講比賽(本科組)決賽中榮獲二等獎,在湖北省2007屆畢業生優秀學士學位論文評選中,獲一等獎5篇,二等獎15篇,三等獎57篇。近幾年學校畢業生一次就業率都在90%以上,位居全省同類院校前列;孝德教育為學校贏得了良好的社會聲譽。學院2000屆畢業畢業生徐金菊,在踏上教育工作崗位不到七年的時間中,先後被評為"全國模範教師","全國中小學優秀班主任"。2007年初,教育系肖紅衛同學榮譽當選"感動洪湖2006年度人物"。同時,組織孝文化國際研討,拓展了學院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越南以及港、澳、臺的專家學者對學院的孝德教育給予高度評價,並接受聘書成為學院的客座教授。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