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名称:草-鹅-鱼配套生产新技术推广示范
申请单位:荆门市掇刀区科协
申报类别:畜禽综合养殖技术
实施地点:荆门市掇刀区团林镇槐桥村
申报时间:2007年3月5日
项目实施村基本状况:
本村属掇刀区团林铺镇管辖,位于荆门城区南20公里处,为团林铺镇养鹅第一村。全村现有7个小组,205户,758人,耕地1136亩,山林2000亩,水面3360亩。
项目主要科普示范辐射作用:
2006年,全村肉鹅饲养量达2万只。全村家家养鹅,肉鹅规模饲养渐成气候,其中年出笼2000只以上的有5户。全村现有3个种鹅规模养殖场(户)(其中荆门市鹅王食品公司种鹅场现存笼四川白鹅1500套),有20多人从事活鹅拔毛和肉鹅贩运。
预期效果:
(1)种草养鹅等配套新技术得到推广,村民科技水平得到提高;(2)建立起了循环农业经济产业链条,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3)村民收入明显增加,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大学生村官:
运营方式:独资
项目辐射地区:0个村 0个乡(镇) 0个县(市、区) 0省
聘请省级专家:0(人)
聘请本地专家和技术人员:0(人)
项目可行性报告
本项目的实施,对于促进循环农业发展、加快科技普及和新农村建设十分必要。
本项目的实施,是推进循环农业发展、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迫切需要。通过推广人工种草、圈养肉鹅、鹅粪养鱼等配套技术,充分利用资源转化增值,建立起环环相扣的循环经济产业链,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本项目的实施,是优化农业内部结构、突破性发展草地畜牧业的迫切需要。我镇是全市有名的农业大镇,近年来,发展草地畜牧业的比重逐年上升,但仍然偏低(产值仅占牧业总产值的10%)。发展肉鹅和水产业是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市发展节粮型畜牧业的一项重要举措。
本项目的实施,是促进科技普及、加速培育高素质农民的迫切需要。经过多年的努力,广大农民的科技意识显著增强,但科技水平仍有待于提高。在本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村民可以通过培训和实践,学习和掌握人工种草、圈养肉鹅、科学养鱼等组装新技术,使他们成为依靠科技养殖致富的带头人。
本项目的实施,是增加农民收入、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迫切需要。项目建成后,可在技术培训、养殖示范、服务等方面帮助农民科学养殖和参与市场流通(如收购肉鹅、羽绒),从而增收致富。同时,本项目的建设,将辐射带动周边县(市)和镇乡的农户从事肉鹅业的生产与流通。此外,通过推行人工种草,圈养肉鹅,还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和肥力,改善生态环境。
项目实施村科普工作基础条件:
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科普活动站(室)(平方米): 0 0 0
科普宣传栏(平方米): 0 0 0
科普宣传栏可展示面积(平方米): 0 0 0
科普宣传栏内容更换次数(次): 0 0 0
科普宣传员(人): 0 0 0
科普图书(种): 0 0 0
科普图书(册): 0 0 0
电脑(台): 0 0 0
项目预算经费(请列出支出科目、金额、用途),经费预算合计:0 万元,其中:
经费预算合计:本项目需投资44.26万元。其中:基本建设费用37.36万元,占总投资的84.4%;村科普站建设费用2.20万元,占总额的5.0%;科技推广费用4.70万元,占10.6%。
(1)基本建设费用:共需投资37.36万元。其中:种草700亩,需购草种280千克,每千克70元,计1.96万元。购肥料7万千克,每50千克均价60元,需8.40万元。牧草田涵管、引水沟渠建设需2.00万元;养鹅3.0万只,需扩建鹅舍2000平方米,单位125元,需20.00万元。引进种鹅1000只,每只50元,计5.00万元。
(2)村科普站建设:需2.20万元。主要是建科普栏1个,1万元;购书柜2个,0.20万元;电脑、影碟机、电视机各1台,0.78万元;科普光碟10盘和图书200本,0.22万元。
(3)科技推广:需投资4.7万元。其中:培训科普员7名,计4万元;举办标准化养鹅和养鱼科技培训2次,每次0.30万元,计0.60万元;印发技术资料1000份,需0.10万元。
经费来源:
申请省科协、省财政专项经费: 14 万元
地方财政配套经费: 10 万元
自有经费: 20 万元
其中,国家其他拨款: 0 万元
单位自筹: 20 万元
其 他: 0 万元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