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市无公害柑橘标准化种植
项目名称:无公害柑橘标准化种植
申请单位:宜昌市西陵区科学技术协会
申报类别:绿色果树标准化栽培技术
实施地点:窑湾乡黑虎山村
申报时间:2007年3月5日
项目实施村基本状况:
窑湾乡黑虎山村位于宜昌市东郊,东连夷陵区龙泉镇北庙村、李家台村,西接窑湾乡大树湾村,北靠窑湾乡柑橘园林场和石板村,南望伍家乡火光村,是一个典型的纯农业村。全村版图面积407平方公里,果树面积105公顷,鱼塘12公顷,全村有7个村民小组,340户,总人口1259人,现有38名党员,现任村党支部书记廖传玉,村委会主任陈杰贵。
该村积极推行无公害柑橘管理模式,开发精品果市场,黑虎山生产的柑橘代表窑湾乡在2002年被评为全国农业博览会一等奖,柚类二等奖。在乡柑橘产销协会的带动下,全村发展了10余户柑橘销售经纪人,与辽宁、西安、宝鸡、天津、山东、河南等省、市20余客商建立了长期供销业务联系,并建立了柑橘交易市场,购置了柑橘打蜡线,提升了本村精品果知名度,扩大了“窑湾”品牌影响。2006年,全村柑橘产量达到1200万斤,优质柑橘占总产量90%以上,赢得了广大客户的称赞管理成为村民增收新亮点。
项目主要科普示范辐射作用:
科技兴农,增加农民收入,自2000年开始推行无公害柑橘栽培技术以来,该村带头学习推广新技术,大大提升了柑橘品质,农业经济快速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加200元以上。普及了科学知识,培育新型农民。该村朱雍通过普及科学知识,提高村民素质,努力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讲文明的新型农民。提高技术运用水平,推进生态家园建设,“二建三改”为主要内容的生态家园建设,使该村成为全市生态文明示范村。深化科普示范,加快新农村建设。
预期效果:
1、 放《无公害柑橘技术操作规程》,达户平1册,建立健全田间作业及农业投入品等管理档案和责任追溯制度。
2、 按照无公害柑橘生产技术规程和以下标准,建立标准化精品果园:
(1) 集中连片栽植,品种优质,每亩栽植密度控制在55株左右;
(2) 果园安装节水灌溉设施,水、园、路配套;
(3) 应用“猪-沼-果”生态栽培模式,推广果园生草栽培;
(4) 果园平均每亩单产达2500公斤;
(5) 优质果品率达到85%以上。
3、 频振式灭虫灯达160台,实现全园覆盖。
4、 申报一个无公害食品或绿色食品标识认证。
大学生村官:
运营方式:独资
项目辐射地区:0个村 0个乡(镇) 0个县(市、区) 0省
聘请省级专家:0(人)
聘请本地专家和技术人员:0(人)
项目可行性报告
此项目有利于促进本地域柑橘生产与国际质量体系早日形成对接,实行无公害生产,推行有机栽培技术,有效提高柑橘果实品质。实行无公害生产,推行病虫综合防治技术,确保果实的安全性。示范村运作进一步提高桔农的组织化程度。环保农业和生态农业、立体农业、节能农业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模式,黑虎山村原理城市和交通要道,桔园周边3000米以内,无工矿、医院等直接污染源和间接污染源。本地域的大气、土壤、灌溉水,均经省相关部门检测,符合国家标准。园地20度以下坡,6度以上缓坡地80%以上修筑了等高水平梯田,防治了水土流失。园地土层深厚,活土层均在60厘米以上,图纸树洞肥沃,有机质含量达1.5%以上。桔园四周及道路旁,水渠边,种植了相应的防护林,形成的小气候条件,有利柑橘防寒、防旱。我们采取的桔园生草栽培,促进了生物多样性发展,有利于天敌繁衍,减少桔园病虫害发生基数。
禁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推广生物源、矿物源农药。不断提高科学施肥水平,在有机生物肥基础上,进一步增加有机/无机肥的应用,实行“猪-沼-果”生态模式,推行果园生草栽培,改善果园生态环境。节水灌溉、完熟采收等关键技术措施。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抗风险程度。
项目实施村科普工作基础条件:
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科普活动站(室)(平方米): 0 0 0
科普宣传栏(平方米): 0 0 0
科普宣传栏可展示面积(平方米): 0 0 0
科普宣传栏内容更换次数(次): 0 0 0
科普宣传员(人): 0 0 0
科普图书(种): 0 0 0
科普图书(册): 0 0 0
电脑(台): 0 0 0
项目预算经费(请列出支出科目、金额、用途),经费预算合计:300 万元,其中:
1、 基础性设施(水、电、路、灭虫灯等)投入:100万元
2、 品种改良:50万元
3、 产后处理设备:30万元】
4、 补贴性投入:100万元
5、 技术性(培训、资料等)投入:10万元
6、 其它:10万元
经费来源:
申请省科协、省财政专项经费: 50 万元
地方财政配套经费: 150 万元
自有经费: 100 万元
其中,国家其他拨款: 0 万元
单位自筹: 0 万元
其 他: 0 万元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