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市东宝区牌楼镇来龙村绿色蔬菜标准化种植技术项目实施总结
荆门市东宝区科学技术协会
荆门市东宝区牌楼镇来龙村绿色蔬菜标准化种植技术项目自2007年开始实施以来,带动了项目实施地——荆门市东宝区牌楼镇来龙村及周边地区的绿色蔬菜生产发展,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该村的蔬菜生产及投资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各项配套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完善,起到了科普示范作用,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将有关项目实施情况总结如下:
一、建设概况
建成1200亩无公害绿色蔬菜示范基地。2009年底,来龙村的蔬菜面积达到了1200亩,其中冬暖式大棚18座30亩,大棚面积250亩(700多个),地膜覆盖500亩以上,新建水渠12000米,泵站5处,地下深井2口,形成年生产蔬菜达到6000吨,销售收入1000万元的能力。基地建设实现杀虫灯、诱蚜黄板、防虫网等设施配套,生产管理上配合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配方施肥等技术,蔬菜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无公害绿色食品标准。
二、专家指导
专家指导非常关键。项目实施中,我们非常注重发挥专家的技术指导作用,有计划的邀请省、市、区及镇里的专家和技术人员进行指导和培训,经常深入田间地头现场指导,2008年、2009年我们还组织了蔬菜技术培训,邀请市、区蔬菜办和蔬菜专家讲授蔬菜种植技术,区农业局还专门编印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问答》分发到农民手中,为菜农解决了很多技术问题。
三、大户示范
大户示范十分重要。项目实施中,我们注重培植种植大户,特别是那些有多年蔬菜种植经验的农户,专家和技术人员上门的次数都要多一些,目前全村有蔬菜种植大户近50户,其中邓传宝一户就种植了10亩地30个蔬菜大棚,年产蔬菜20000公斤,年蔬菜一项的纯收入1.5-2万元,还成为了共产党员致富示范户。蔬菜示范户带动了其他农户发展蔬菜生产的积极性,目前全村80%以上的农户以种植蔬菜为主。
四、带动作用
项目建设推动了蔬菜产业的上档升级。科普助力新农村行动计划给该村农户带来了实惠,通过该项目提供的培训和蔬菜示范田的示范,为村民提供技术指导,提高了村民的技能,蔬菜质量有了大幅提高,该村取得了无公害蔬菜认证。
项目建设带动了农民专业协会和农村合作组织建设。2008年来龙村蔬菜大户自发成立了“来龙村蔬菜协会”,2009年村里成立了荆门市东宝区来龙蔬菜合作社,参加人数达到了全村农户的60%,产品销往市区的各大超市,反季节蔬菜面积不断扩大,农户的收入由原来的每亩3000元上升到5000元。
项目建设带动蔬菜产业向一体化方向发展。该村现有80%以上的农户以种植蔬菜为主,比项目实施前上升30%左右,蔬菜生产成为来龙村的主要农业产业,今年全村年产蔬菜达到6000吨,销售收入超过1000万元。同时,一些农户针对自家有养鱼、养猪的实际,探索实行下脚菜养猪、养鱼,效果较好,不仅减少了渔业、畜牧业的成本,还提高了猪、鱼的品质,避免了下脚菜的浪费和污染环境,促进了全村的各项经济发展。
五、示范作用
1、本项目通过引进新品种,推广应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病虫综合防治技术和配方施肥等技术,取代传统的病虫害靠化学防治和生产上偏施速效化肥的做法,全面提高蔬菜产品质量,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
2、建成的1200亩无公害绿色蔬菜示范基地, 在基地建设中实现了杀虫灯、诱蚜黄板、防虫网等设施配套,在生产管理上配合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配方施肥等技术,使蔬菜产品质量全部符合国家无公害食品标准。通过建设1200亩无公害绿色蔬菜生产基地,促进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的推广普及,带动项目实施地周边蔬菜生产,继而带动我市60万亩蔬菜尽快实现无公害生产。
3、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不仅提高了蔬菜产品的质量,增强了竞争能力,增加了农民收入,而且更重要的是保障了人民的身体健康,更是发展绿色农业、环保农业的一种必然要求。
六、项目成效
通过实施绿色蔬菜标准化种植技术项目,2009年,该村全年蔬菜产量达到6000吨,销售收入超过1000万元,人均增收1200元。
2009年12月22日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