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消息 (楚天都市报) 本报评论员付勤 徐汉雄
以信为本,秉义为先,行商立世慨而慷;上善如水,厚德如林,感天动地逝犹生。
虎年伊始,一位道德的楷模,一座时代的丰碑,一个社会的坐标,忽如一夜春风来,巍然立起于楚山汉水,名传千里,声播神州。
这就是孙家兄弟,二十年从不欠下一分钱的诚信,雪夜返乡兑现工钱的践诺,今生不欠来生债的磊落,其叶蓁蓁,其华灼灼,散发出的精神之光,比太阳还要灿烂。
一
为什么信义兄弟的事迹让我们的眼睛一遍遍湿润?
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孙家兄弟只是忠实地履行了契约,为何能让我们的心弦一次次震颤?
市场经济的本质是契约经济,遵守契约是一切经济活动和经济秩序的基石,就是要“重合同,守信用”。但这最起码的经商立业乃至为人处世之本,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自觉恪守。相反,失信违约倒是大有人在,因欠薪引发的事件亦层出不穷。在此现实语境中,信义兄弟20年不欠民工工钱的诚信身影,显得高大可敬。
守义重诺,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传承,从季布千金一诺到孙家兄弟接力送薪,诚信已深植于国人的血脉中,是传统价值体系中最核心的道德因素。作为一种普世价值,诚信永远不会在时间长河中褪色。
费孝通曾说:“世界正进入一个全球性的战国时代,呼唤着新的孔子。”哲人深知,那些朴素的思想,在新时期一定会被赋予新的含义,焕发出新的生机。
孙家兄弟让人动容,就在于诚信的老歌唱出了新时代的内涵,承接了千年的美德,承载着现代公民社会的规范、市场经济的准则,焕发着时代的光辉,教人击节共鸣。
二
有人说,守信是应该,可市场经济,熙熙攘攘,皆为利往,谈义有必要吗?
自古以来,义与利都是相对的。利就是利益,有价值的东西;义则是对利的态度,如何分配取舍的问题。
在自给自足的农耕社会中,交换关系不足,仅以面对面的个体交往为主,信义更多的是作为修身养性,限于小圈子熟人间的信用保证。在进入物流与客流空前发达的现代商业社会后,迎来了广泛的社会交往,彼此看不见摸不着,生人社会中,个体的互信依赖于社会信用的建立,而社会信用并不是抽象的,须靠孙家兄弟这种具体的个体信用来维系。
如果说诚信在过去是一种道德考量,如今则是约束规范经济活动的制度内核,法规法律本身就是以刚性固化的形式来促使人们诚实守信。如今的“义”,也不是所谓的民间江湖义气,已升华为市场经济的伦理精髓,即在追求合理物质利益的同时,要恪守一份责任道义,当义与利相冲突时,应以义优先。
然而,我们不得不正视这样的现实:货币的拥有量,成了不少人唯一的人生追求,他们甚至不择手段地攫取财富。但实际上,好的市场经济不仅看重财富的增长,更看重财富增长的方式,对每个个体而言,就是财富的获得要合法合理合情。
孙家“兄终弟及”的大义之举,正是以更高尚的自律标准,彰显了经济活动中超越物质层面的精神内核,提升了经济交往中的道德含量,让我们感受到市场经济中的人际温情。
三
现代公民社会讲究公民的责任与义务,即在政府干预不到的地方,自觉履行对生命的尊重,对他人权利的尊重,对公共利益、公共法则与公共秩序的尊重。弟弟代亡兄履约践诺,即是体现了对农民工利益的尊重,对社会秩序的维护,自觉履行了一个公民的责任,因而可敬。
毫无疑问,这是个创富的年代,人们对物质利益表现出了极高的热情,却在不知不觉中,淡漠远离了甚至遗弃了那些曾经的崇高。财富不是生活的全部,人类终极社会的目标,就是大公无私,信义应是我们一种自觉的道德追求。信义兄弟的蓦然出现,如惊鸿照影,让我们顿悟还有更可贵的精神需求,及时而生动。
社会转型时期,在旧的价值体系已被打破,新的价值体系尚不完备时,尤其需要精神维系。信义兄弟恰如一盏明灯,在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区域腾地燃起,让我们心灵一颤,眼前一亮,指引着行进的方向,让人感动,让人敬仰,让人思索。
义魄归故里,风范垂千秋。
信义兄弟的精神已然迸发出跨越时空的力量,必将震撼更多的灵魂。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