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武警战士正在为受灾群众分发稀饭 记者黄士峰摄
荆楚网消息 (楚天都市报)(特派记者陈世昌 黄士峰)青海玉树县结古镇郊外有一片开阔的草场,当地最大的赛马场——扎西科赛马场就在那里。玉树人每年都会在此举办赛马大会。如今,这场意外的地震让10余万玉树人无家可归,上万名受灾群众被安置在这里,扎西科赛马场也成为玉树最大的安置点。他们吃的穿的够不够用?生活还面临着哪些困难?昨日记者走进安置点进行了探访。
震后阴霾
痛失亲人的群众噩梦犹在
昨日上午,站在高处远远向望去,绵延不绝的蓝色帐篷成了赛马场的主色调。民警在数百米外就设置了警戒线,不让外人轻易打扰受灾群众的生活。
71岁的藏族大妈白玛见到记者来采访,一下子激动起来,用藏语不停地念叨着几个词。她的邻居告诉记者,她是说儿子的名字。大妈感觉到我们听懂后,泪水夺眶而出,顺着布满皱纹的脸往下淌。白玛大妈说:“儿子是为了救她才丧命的。”
通过懂汉语的邻居翻译,记者得知,地震发生后,白玛大妈的儿子本来已经逃了出来,发现双亲还埋在废墟里,他用手将父母刨了出来,还未喘口气,他又冲进去找自己的儿子(白玛大妈的孙子)。谁知这时,已受损的屋梁突然倒下,将他砸中,当时他的怀里正抱着还不到一岁的孩子。
14岁的初中生拉杨是玉树县民族第二中学的学生。地震发生时,她正在教室里上早自习。等她顺利逃出教室时,隔壁一栋教学楼已经倒塌,那里面有她敬爱的老师和同学。噩梦还没结束,她跌跌撞撞跑回家,家也成了废墟,父亲也永远离去。
安置点有关负责人说,现在安置点急需心理辅导的志愿者,帮助受灾群众走出地震的阴霾。
严防疫情
帐篷每天要消毒两次
大地震后,当务之急是控制疫情。昨日,在赛马场安置点,玉树州疾控中心有关负责人说,现在暂没发现有疫情。
记者看到,全副武装的疾控中心工作人员正围着每顶帐篷进行消毒。他们说,像这样的消毒,每天要进行两次。而且定期对水源进行化验检测,防止痢疾等肠道疾病。
在不远处,全国各地来的卫生救援机构正在见缝插针地在帐篷旁设点,发放各种药品。青海消防总队医院医务人员说,群众需要什么药,他们都会竭尽全力从全国调配。
医疗简陋
伤者只能在安置点养病
西藏昌都人民医院的10名医护人员在安置点里搭建了一个帐篷,当作一个简易的病房。医护人员介绍,这次玉树地震比较特殊,由于倒塌的是木土结构的平房,很多人逃出后,大部分是关节受伤,不太碍事。只要控制得当,出现传染病的几率不大。
由于治疗条件有限,大多数受伤的群众都是在所住的帐篷内养伤。得知有记者来采访,一个名叫多吉的10岁小女孩将我们领进了她家的临时帐篷。帐篷内,她的爸爸和妈妈横排躺着。两人的腰部和腿部都严重受伤,不能动弹。
地震发生时,多吉的爸妈刚刚起床,还没来得及逃出去,房子就塌了。小多吉当时在教室上自习,幸运逃过一劫。
现在,全家就剩下了她一个健康人。“我要每天照顾爸妈的生活,让他们尽快好起来!”小女孩显得特别成熟,她说,“熬过一阵,我们就会好起来。”
躺在帐篷内,这对夫妇正凝神望着女儿。他们有些激动地说,经过这次地震,多吉比以前懂事多了。也许,这比什么都让人欣慰。
生活保障
群众废墟中刨出粮食
地震无情,但生活还得继续。
记者的采访快结束时,已近傍晚,安置点里零星升起了炊烟。一名叫安吉的妇女说,地震太突然了,她没有抢出一件生活用具。只得事后再返回家,从一片废墟中刨出了锅碗瓢盆。作为家庭主妇,她主要的工作是让家中每一个人都有饭吃。
在帐篷外,安吉搭起一个简易的灶台,找来几根木柴,火就生了起来。她指着缺了一个角的锅说,现在是困难时期,只有些面条可以煮着吃。
在安吉隔壁,一些人则啃着方便面和火腿肠。他们说,现在,自来水和方便面基本上够吃了,但很多人则更喜欢他们传统的食物。记者发现有些人返回家,从废墟中找来一些粮食和牛肉。
安置点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抗震救灾指挥部从全国调集了大量的食品,群众生活保障没有问题。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