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洪湖老乡露宿震区 本报记者黄士峰摄
图为:给捡来的猴喂食
荆楚网--楚天都市报
特派记者陈世昌黄士峰
本报昨日报道震中结古镇湖北老乡的现状,在荆楚大地引起了强烈关注。他们现在的生活、境况以及以后的打算,成了广大读者牵挂的事情。
昨日,当记者再次找到湖北老乡时,却得到一个噩耗:他们刚刚从废墟中找到3名湖北老乡的遗体,而且这3人是一家人。
帐篷难求,露宿街头
玉树的天就像小孩的脸,说变就变。刚刚还艳阳高照,转眼就飘起了雪花。这可苦了那些没有领到帐篷的湖北老乡。昨日下午2时许,当记者走进玉树扎西路上一废品回收站时,洪湖老乡叶同友正蜷缩在纸盒铺的床上,片片飘下的雪花洒落在他的头上、床上。而他的妻子忙不迭地将棉被往屋檐下抱,“要是被子打湿,晚上就没有盖的了!”“受灾群众非常多,帐篷难求!”48岁的叶同友说,玉树夜晚非常冷,常常到零下10度左右。露天住宿,呼呼的寒风刮到脸上发疼。他经常会从梦中醒来,醒来就睡不着,想念家乡,想念亲人。
相对于住宿,更让他们担心的是,由于食物紧缺,只够应付基本生活需要。来自洪湖的朱国平和妻子每天手拿饭碗,到格萨尔王广场去蹲着,等武警部队的官兵分粥吃。
老乡骨灰,运回洪湖
“我们刚刚又找到了3名洪湖老乡的遗体。”朱国平告诉记者,颤抖的声音透出他的悲痛。
朱国平说,前日下午,他接到洪湖老家一个亲戚的电话,嘱托他帮忙找洪湖的老乡老卢。他和几名老乡找到了老卢的门面,可眼前已是一片废墟。当晚,在消防官兵的帮助下,他们从废墟中找到了老卢一家3口的遗体。
那晚,几名老乡含着热泪,守着遗体,送他们最后一程。朱国平说,已经有老乡租车从西宁赶到玉树,将他们运到西宁火化,然后送回洪湖下葬。
对他们来说,不管路途有多远、多艰险,都要将老乡送回家。
救了亲人,他却离去
在地震中遇难的湖北老乡中,有一个人的名字总是被提起:梅俊,今年刚刚28岁的他也是洪湖人,在结古镇上经营一家铝合金门窗门面。“那真是一个好小伙子!”叶同友感慨地说,他在9年前就认识梅俊,乐于助人,心地善良。梅俊刚到玉树,门面才开业5天。
地震发生后,几名老乡找到了梅俊的门面前,正好碰到了刚刚逃出来的李杨。他是梅俊的亲戚,专程从洪湖过来帮忙的。没想到,李杨却给他们一个噩耗,梅俊为了救他已经遇难了。
李杨回忆说,当时,他和梅俊挤在一张床上,地震将他们震到床下。没想到,还未等他们爬起来,整栋房接着倒塌,堆放在房里的玻璃和塑钢材料将他们死死地压在废墟里。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两人才慢慢醒来。李杨发现,梅俊的身上还压着房屋横梁,正使劲用膝盖顶住压在他们身上的玻璃。梅俊一边使劲,一边安慰李杨:“一定要保持清醒,一定要保持体力,有人会来救我们的!”
一个小时过去,半天过去了。梅俊缓缓地将他们身上的玻璃顶开,为李杨扫除了获救的障碍。但自己却因体力透支,伤势过重,永远睡了过去。
梅俊留给李杨的最后一句话是,对不起,我没有照顾好你!
大灾过后,从头再来
在玉树,湖北人主要来自黄陂、汉川、洪湖、监利等地,大多从事服装、皮鞋、网吧、铝合金等方面的生意。
这些在玉树的湖北人,以地域为区分,各从事不同的行当。比如,黄陂老乡大多从事服装行业。而洪湖人,则全部从事铝合金加工和安装。
洪湖老乡叶同云骄傲地说,现在在玉树,有40余家湖北老乡经营的铝合金门面,占整个玉树州铝合金行业份额的80%以上。
他们之所以向玉树集结,源于乡亲们的互帮互助。8年前,37岁的洪湖人高家玉,首先远赴玉树结古镇,打开一片天空。8年后,在高家玉的带领下,越来越多的洪湖人来到玉树扎根。
在异乡奋斗本来就不容易,老乡们扎堆,能够互相帮忙,共同发展。朱国平说,在玉树,老乡们纷纷将自己的乡亲带了过来,一间间门面在玉树开张。他们就像一棵棵顽强的小草一样,绿满高原大地。
如今,这场地震将他们多年的艰辛奋斗毁于一旦。昨日,他们告诉记者,等地震过去了,他们会从头再来。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