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0-04-20 14:12 来源:
进入电子报





荆楚网消息 (楚天金报) 图为:抬下炉具
图为:使用汽化炉
图为:取水做饭
图为:为灾民提供就餐
上午8时45分,一辆军车停靠在结古镇民族北路文化公园的路边。几名士兵手抬肩挑,从车里抬出了几个不透钢炉台。随后,白菜、土豆、胡萝卜等震区少见的青蔬也先后从车上卸下。这是武警某部在玉桥州结古震区的一个灾民就餐点。
“因为堵车,我们今天来晚了。”一名官兵说。四个热辐射汽油炉、四个汽化炉、四口大锅,官兵们手脚麻利地支起了四个炊点。官兵们分工细致,两名官兵搬来大水桶,向其中一口大锅倒水;两名官兵则拿起菜刀,为土豆、胡萝卜剥皮;一人负责泡米,两人负责点火生炉。
10时许,一锅米粥好了,空气中飘着米饭的香味。官兵们拿出几十个大碗盛出粥,放在一张大桌子上,然后招呼过路群众用餐。
腾出来的大锅清洗后,倒进了米粉、腐竹、猪肉和大白菜。十来分钟后,米饭香之后,又飘出了肉香味。老人们来了,小孩子来了,对震区的群众来讲,如此的美味,真的是可遇不可求。
一名藏族小朋友右手捧着大碗,全然不顾左手拇指已受伤,用手掏着粉条往嘴里塞。虽然语言不通,但一位老太太竖起的大拇指,足以让记者读懂她心中的激动。
“仅文化公园这个点,每天都会用掉150公斤大米、20公斤大白菜、15公斤土豆、10公斤的胡萝卜。”今年23岁的师务长彭治雄来自汉川,从15日起,他便和另外10名士兵一起,来到文化公园这个点,为灾民提供就餐服务。
“这些都是来自于官兵们自己的供给。”部队团政委陈增云告诉记者,部队到达震区后,发现当地灾民饮食方面很困难,当即作出“拿出官兵一半的供给、为灾民提供免费就餐”的决定,并在结古镇民族北路、格萨尔广场两处设立就餐点。
其实,部队的供给也是非常困难的,补给全部由西宁运来。拿出一半补给后,官兵们每天都只能在晚餐吃一顿热食,早餐和午餐全部吃干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