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0-04-20 14:13 来源:
进入电子报

荆楚网消息 (楚天金报) 图为:当地救援队伍的加入,极大地补充了救援力量
玉树地震后,快速集结到灾区的救援人员已有2万多人,由于救援工作持续时间较长,体力消耗较大,其中外来人员有1万多人不时出现“高原病”。
队员:流鼻血 发烧 嘴唇绛紫
在结古镇玉树民族宾馆的废墟,断裂的楼板乱作一团。中国国家救援队调来两辆吊车,数十名救援人员在现场轮番作业,将大块水泥块安全吊离,并尽可能采取保护措施,避免对被埋人员造成二次伤害。
对这支参加过印尼、海地等国际地震救援任务的专业队伍来说,这算不上难题。但玉树4000多米的海拔,昼夜20度的温差,却成了对他们的最大考验,他们先后出现头晕、呕吐和流鼻血等症状,“搬运挪动砖块水泥板时,总感觉没有力气。”一名队员说。记者看到,因高原反应,来自山东的部分消防官兵嘴唇都成了绛紫色。
青海消防总队医院院长樊新海说,目前约有1500名消防人员在玉树州参加抗震救灾工作,其中将近200人出现高原不适的症状,约100人出现了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的还有感冒、发烧,甚至发生肺水肿、脑水肿等病症。
樊新海称,通过简单的吸氧,以及服用抗疲劳、抗缺氧等药品,部分消防队员的高原反应状况有所缓解。情况较严重的50多名救援人员已被送到西安治疗,目前他们身体状况良好。
据介绍,随着救援时间的延长,出现高原反应的人将会越来越多。
搜救犬:不停呕吐无法听令
在地震援救中,训练有素的搜救犬历来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昨日记者在随中国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地毯式搜索位于震中的西杭路一带时,看到该队从北京带来的9条搜救犬不同程度出现高原反应,症状均为极度疲倦、体乏等。
搜救员刘文超称,其中一条搜救犬甚至因高原反应强烈,被安排在驻地休息。他说,“这条犬服役有好几年了,没想到还是很不适应,来的当天就不停呕吐,无法正常应对搜救员的口令。”其他各救援队的搜救犬也都或多或少存在相同问题,给救援增加了难度。
为此,救援队调整了搜救犬的组队方案,将原来的两条一组安排为每3条一组。“服役七八年的搭配一条服役两三年的”。此举使该队的其余8条搜救犬尚能正常工作。
紧急加送药物氧气棉被
为解决救援人员出现高原反应这一问题,青海省已用卡车运送氧气袋、氧气瓶等到灾区,还运送了红景天等抗高原反应的药物,有关方面也紧急印刷了万余份防高原缺氧的小册子发放。民政部救灾司还向灾区调剂2万顶帐篷,上万条棉被棉衣,由于公路的及时抢通,外部物资可较为顺利的进入震区。
高原医学专家赶赴灾区
由青海大学副校长、国际高原医学会常务理事格日力带队的青海大学医学院高原病救助小组,目前已抵达灾区,为救援人员提供高原医疗救助。
青海大学拥有国家唯一的高原医学重点实验室,防治和研究水平居国内一流。
格日力说,玉树地震救援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玉树县结古镇海拔高,空气含氧量只有60%左右,目前天气寒冷,而来自全国各地的救援人员又是快速到达,因此容易出现急性高原肺气肿、脑水肿等高原病。
当地民众积极参与
在救援现场,随处都可以看到当地民间救援队伍的身影。他们主要由当地一些寺庙的僧侣组成。由于长期在当地生活,没有高原反应,使得他们在救援过程中从体力上来说,比专业救援队伍存在更大优势。
这些民间救援队伍不会使用专业的现代救援设备,几乎完全凭借着一双手和满身力气参与救援。只见他们用双手扒开碎砖断瓦,掀开水泥预制板。面对一些大型的水泥板时,他们用绳子系在水泥板上,几十人一起用力,将水泥板从废墟上拉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