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消息 (湖北日报) 图为:转基因科普漫画图片当转基因成为热点的时候,你可能才意识到转基因来了。其实,转基因技术的应用,早就延伸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一直都在使用或食用转基因产品。
●我们的疫苗用酵母菌生产的人乙肝病毒(HBV)疫苗是第一个真核细胞基因工程的商业化产品。
HBV的被膜中所含的主要病毒抗原称为乙肝表面抗原HBsAg,是由s基因编码。20世纪80年代初,P.Valenzuela等将s基因的一个835bp片段克隆到一种表达载体上,结果在酵母中合成了HBsAg颗粒。
我国采用哺乳动物表达系统和重组疫苗表达系统也研制了乙肝疫苗,免疫效果超过血源疫苗。当你注射疫苗时,看到瓶体上说明是使用酵母菌生产的,那么就可以判定你使用的是转基因疫苗。因为酵母菌是最好的质粒转接材料,而且目前大部分疫苗都是转基因的。
●人胰岛素胰岛素是在胰脏的胰岛中产生的一种小分子蛋白质,它能提高组织摄取葡萄糖的能力,可用于治疗糖尿病。
l977年6月,美国科学家将鼠的胰岛素基因转移到大肠杆菌中,表达成功。1978年9月,美国科学家用人工合成的胰岛素基因与pBR322质粒载体构成重组体转染大肠杆菌并成功生产出了人胰岛素。目前,用2000升细菌培养液就能提取100克胰岛素。这种产量相当于从1吨猪胰脏中提取的产量,而前者比后者便宜50%。这项技术的应用,为全世界数千万糖尿病患者带来了福音。
●人生长激素1979年,美国加州大学和南旧金山基因技术公司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了人生长激素。他们用化学方法先合成生长激素基因的5’端69个碱基,其余部分用酶促合成,然后将两个片段连接起来,通过载体引入大肠杆菌并表达。基因工程生产的人生长激素已于20世纪80年代投放市场,从而使得225公斤细菌的发酵液就相当于从6万个人体的脑下垂体中提取的生长激素的产量。
●干扰素等1980年,获得了人白细胞干扰素基因克隆和表达产物。1981年,抗口蹄疫的基因工程抗原研制成功。目前,利用基因工程生产的人类蛋白质药物已达10多种。
●动物基因工程和禽畜品种改良我国的朱作言院士1985年在国际上第一次将小鼠金属硫蛋白基因(MT)的启动子和人的生长激素基因(hGH)的融合基因用显微注射技术注入金鱼受精卵中,获得转基因鱼。进一步将人生长激素基因引入鲫鱼、红鲤等鱼类中,得到相应的转基因鱼。经放射免疫检测,人生长激素基因不仅在转基因鱼体内正常表达,生长速度明显加快,而且生长激素基因能够稳定地传给后代。此后,人们分别将MT/hGH融合基因、MT/bGH(bGH为牛的生长激素)融合基因注入猪受精卵的雄原核内,再将这些受精卵移植入假孕母猪,获得转基因猪,育成了生长发育快、肉质好的瘦肉型新猪种。
●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1990年,美国开始了首例临床基因治疗。患儿由于腺苷脱氮酶缺乏,使T淋巴细胞因代谢产物的累积而死亡,从而造成严重的联合性免疫缺陷症。研究者将克隆的腺苷脱氨酶基因导入患者淋巴细胞,经体外培养,淋巴细胞可以产生腺苷脱氨酶,然后再将这种淋巴细胞转入患者的体内,使患者症状明显缓解,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治疗效果。
●最常食用的转基因产品在我国,我们所用的各类豆制品、大豆调和油等原料也均为转基因大豆。
截至2009年,中国批准商业化生产的转基因作物有5类:抗虫棉、延长贮藏期的番茄、抗病毒甜椒、花色改变的牵牛花、抗病毒木瓜。2009年,Bt抗虫水稻和转植酸酶基因玉米获得安全证书,为商品化打下了基础。
国外则有更多的转基因作物投入商业化,其中包括大量含转基因成分的食品。据统计,美国的食品中70%含有转基因成分。2010年3月2日,欧盟批准转基因土豆商业化生产。
转基因食品已经和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这是不可阻挡的历史发展趋势。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