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可通过转基因技术被改造成生物反应器,用来生产糖类物质(如淀粉)、生物能源(如乙醇)、可降解生物塑料(如聚羟基烷酯)、动物抗体(如病毒抗体)、口服疫苗(如乙肝疫苗)、药用蛋白(如人生长激素)和工业酶制剂(如植酸酶)等,具有可大规模生产,生产过程简单,成本低廉,安全性好等众多优点。这类转基因作物的种植,不仅能直接为消费者带来福利,而且有助于提高农业竞争力和形成新的产业集团。
转植酸酶基因玉米
中国农业科学院的科研人员将编码植酸酶的基因转入到玉米中,使之能够稳定的大量表达有活性的植酸酶(每公斤转基因玉米种子表达植酸酶活性达到1000~40,000单位)。经动物饲喂实验证明,转植酸酶基因玉米可以替代微生物发酵生产的植酸酶添加剂,满足饲料加工标准的要求。该项目2009年获得农业部颁发的转基因生物生产应用安全证书。
延伸阅读:在玉米、大豆、油菜等饲料加工原料中,总磷的50%~80%是以植酸(肌醇六磷酸)形式存在的,猪、家禽等单胃动物几乎不能消化利用,需要额外添加矿物磷满足动物生长对磷的需求。而且植酸是抗营养因子,和钙、铁、锰、锌、镁以及蛋白质等营养元素形成不溶性的螯合物束缚这些物质,严重影响动物对这些营养元素的利用。转植酸酶基因玉米中的植酸酶可以降解饲料中含量丰富的植酸,释放可被动物利用的无机磷,减少动物粪、尿中磷的排泄,减轻环境污染。同时,转植酸酶基因玉米利用农业种植方式替代原有工业发酵生产方式生产植酸酶,可减少厂房、设备、能源消耗等投入。(摘自:人民网科技北京2009年12月2日电)
抗乙肝转基因番茄
中国农业科学院的科研人员通过转基因技术使番茄中增加了乙肝病毒重组抗原蛋白。研究人员介绍,抗乙肝西红柿与普通西红柿口感一样酸中带甜,不但可以直接食用,还可以榨成汁或炒菜吃,对人体没有任何毒副作用。食用抗乙肝西红柿,虽不能治愈乙肝,但一年只吃几个,就能使人体体内产生乙型肝炎病毒的抗体,可完全代替注射乙肝疫苗。因此显示出安全、方便、价格低廉等多种优点。(摘自:人民日报,王立杰 2001-6-29 )
延伸阅读:目前,全球的科学家正在寻求一种新的方法,将疫苗转入食品以达到通过饮食进行免疫的目的。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的报道,俄罗斯西伯利亚植物生理学和生物化学研究所的科学家利用基因技术改良西红柿,通过土壤农杆菌将艾滋病病毒和乙肝病毒DNA片段合成物送入西红柿植株,培育出了可预防两大致命病毒艾滋病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的转基因西红柿。科学家给实验鼠喂食含这种转基因西红柿粉末的溶液后发现,实验鼠血液中产生了艾滋病毒和乙肝病毒的高含量抗体。他们说,如果用这种西红柿制造的疫苗同样对人体有效的话,将能够以片剂形式供人们服用,其优点是无需冷藏,无需注射,感染风险低,易于生产。(摘自:新华社,2006年07月03日)
可用于制造血红蛋白的转基因烟草
法国巴黎附近一家医院的研究人员在2006年《自然》杂志上发表文章说,他们已从经过基因设计的烟草植物中提取了人体血红蛋白,并且称他们制成的人造血液绝对不会受到艾滋病病毒、肝炎病毒或其它病毒的感染。同时,这种血红蛋白可溶解于盐溶液,可用作急救血液的替代品。还说,“这种血液替代品的优点之一是它不含细胞,因此不必做血型匹配化验,就是说可以更快地使用”。研究者采用了血红蛋白基因作为外源基因,它来源于一种透明颤菌。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