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乌鲁木齐在线讯(记者马少宾 梁坤摄影报道))5月13日至16日,第七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期间,新疆两个展厅的文化展示和宣传再一次赚足了眼球,更为重要的是,超过15亿元的文化签约项目,带来了真金白银,开启了新疆文化资源优势的转化之路。
文化软实力转化为经济硬实力,已不再是纸上谈兵。但与“左邻右舍”兄弟省市动辄数十亿、上百亿的签约项目相比,新疆文化产业的落后不言而喻。
“希望新疆的文化产业做得更好!”5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参观了文博会新疆馆,当他听说新疆展团有20个文化产业项目签约达13亿元时,这样勉励道。
新疆歌舞、手工艺、玉雕……在文博会上,展示、宣传新疆丰富、独特的文化资源,仍是重头戏,但不同的是,新疆已不再满足于“形象展示”,更看重的是能带来真金白银、能发展壮大新疆文化产业的项目合作与投资。
歌舞走市场化运作道路
“新疆歌舞是新疆文化产业的一个亮点,是个永恒的主题,就目前来说,对外宣传、展示得还不够。”对于新疆歌舞吸引力渐弱的质疑,自治区文化厅副厅长徐锐军如是说。
“新疆歌舞是新疆文化产业的一个亮点,是个永恒的主题,就目前来说,对外宣传、展示得还不够。”对于新疆歌舞吸引力渐弱的质疑,自治区文化厅副厅长徐锐军如是说。
在本届文博会上,新疆展厅和乌鲁木齐展厅各设置一个表演区,用来表演新疆歌舞,而这两个区域,总是引来人们围观。专业记者、摄影爱好者的“长枪短炮”、普通参观者的智能手机,唯恐错过了一场歌舞盛宴。
不管是好奇,还是因为喜欢而欣赏,都反映出新疆歌舞的独特魅力。
而新疆歌舞,作为新疆传统文化的一个符号、一个象征,利用它吸引“眼球”,仅是新疆文化产业走出去,从而促进其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和内容。
但仅仅这种名片、符号式的利用,并没能体现新疆歌舞的价值。十几亿元的文化签约数字,涵盖了文化产业的多个方面,出版、动漫、旅游……最亮丽的名片却没有换来真金白银,只是作为文化产业项目招商引资的“诱饵”。
自治区文化厅艺术处处长王树声认为,对新疆歌舞这样的少数民族文化,不能仅仅停留于符号的层面,必须将其开发为满足更多精神需求的丰富产品,让民族文化的外延和内涵都得到新的挖掘和补充,将文化资源变为文化资本,从而实现新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的目的。
自治区文化厅曾设想,成立新疆歌舞股份有限公司,走市场化运作道路,打造演出院线联盟和新疆歌舞门户网站,从而打造新疆文化品牌,并推动其在创业板上市。
对传统的舞台单一节目组台表演形式进行大刀阔斧地创新改造,将舞美、表演、观赏形成互动平台,使每一台代表各民族特色的歌舞都有不同的视听感受风格,增大演出产品的传播率和产业值。
动漫业基地建设将加快
在本届文博会上,新疆有两部动漫作品《少年阿凡提》和《梦回西域》都实现了项目合作签约。作为文化产业中的新兴力量,动漫产业正在异军突起。
尽管在新疆看来,本届文博会上动漫产业的合作签约多少有了一些收获,但同样不能忽视与其他省区市之间的差距。
新疆漫龙数字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燕表示,新疆动漫的资源非常丰富,新疆的风光、风土人情、历史人文、各民族民间故事……这些都可纳入动漫创作的题材,其动漫产业的发展潜力巨大。同时,新疆的动漫产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存在思想观念滞后,政策、人才缺乏等制约因素,和内地相比较为滞后,企业规模小,数量少,缺乏拳头产品,急需扶持。
此前,文化部产业司在新疆调研新疆动漫产业发展后提出,一方面要结合对口援疆工作,对新疆文化产业发展给予适当政策倾斜;另一方面建立新疆文化产业公共服务平台,为动漫创意和产品设计提供公共服务,对涉及新疆题材的文化产品创意和内容给予指导,使新疆题材文化产品更符合新疆实际,更能为各族人民群众接受。
如何找准新疆自己的文化定位、加强原创力、把民族文化的感染力推向极致并体现出来,看来,对新疆动漫产业的发展,仍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重点。
记者了解到,“十二五”期间,新疆将加快动漫产业基地建设,增强文化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发展以数字化生产、网络化传播为主要特征的文化数字内容产业,通过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促进传统工艺相关产业的发展。
传统文化蕴含巨大商机
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胡伟在文博会上指出,新疆有丰富、独特的文化资源,意味着有巨大的发展前景和潜力,但目前新疆文化产业发展的情况却不容乐观,文化产业的发展落后于内地省区,也远远落后于中央对新疆的要求。
据了解,截至2009年底,《新疆文化文物产业统计资料》提供的数据显示,新疆文化产业总产出为19.01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为13.69亿元,与内地省市的差距很大。
本届文博会上,新疆签约的十几亿元与其他省区市动辄几十亿元、上百亿元的差距,显而易见,也使新疆在自信地展示文化资源优势时,不得不正视文化产业发展方面存在的巨大差距。文化的发展潜力是一回事,转化成现实生产力是另一回事。文化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关键要靠体制机制改革的催化。
7坊街产业聚集区一位艺术家指出,新疆对传统文化的挖掘还限于表层,缺乏产业观念和意识,文化经常被作为经济活动的陪衬。
有专家指出,以前曾提倡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就是借助文艺表演、民族风情展示来吸引、挽留企业界与商界人士,甚至只是制造一种氛围,而没有意识到传统文化本身就蕴含着巨大的商机,这就好像端着“金饭碗”要饭吃。
这位专家指出,文化产业不等于文化遗产,也不是停留在感受层面的文化艺术,而是通过产业化进程实现的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加大投入,并深入挖掘、充分利用传统文化资本,才能更快地变文化产业弱势为强势。
今年是“文化产业振兴元年”
新疆拥有的是文化资源优势,但如何将之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使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之一,尚值得新疆人和新疆文化人思考和长远规划。
新疆的文化产业目前大多停留在传统产业,缺乏市场竞争力。有专家表示,新疆文化产业一直坐在聚宝盆上,千百年来等待着点石成金的时刻。
当前,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的落实、援疆工作的全面展开,这些都为新疆文化产业的发展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这正是我们所等待的点石成金的时刻。
如何立足我区的文化资源优势,实施文化优势资源转换战略,打造民族文化精品和品牌,实现文化优势向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和现实文化生产力的转变,是摆在眼前的极具挑战性的课题。
今年是自治区文化厅确定的新疆“文化产业振兴元年”,力图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十二五”期间,新疆文化产业的发展将从演艺业、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艺术品和工艺美术、文化产品数字化开发与服务四个领域“吹响冲锋号”,将使新疆的文化资源优势着实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
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曾提出,“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在“十二五”规划中,“以现代文化为引领”作为战略选择的内容之一。这都凸显了现代文化引领和建设在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重要作用和突出地位。
专家指出,新疆各界必须深刻认识到:以科学发展观为动力发展文化产业,是新疆文化行业依托特色资源、促进经济增长、增强综合实力、扩大自身优势的一条重要途径和必然选择。走文化创新之路是弘扬和发展民族文化的必要手段。
作者:马少宾 梁坤来源乌鲁木齐在线)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