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最新报道

更多

[大冶风]从冶金走廊到百里示范带

发布时间: 2011-07-05 15:38   来源: 荆楚网   进入电子报
经济开发区
大冶市区
金湖福利院
金牛镇区鸟瞰
陈贵镇堰畈桥社区
灵乡镇谈桥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大箕铺镇

    湖北日报讯(荆楚网消息)大冶市以大金省道为样本,一线串珠打造乡镇工业小区、农业现代化示范基地,以沿线中心城镇及试点村基础设施建设及环境改造为着力点,在不到一年时间内创造了奇迹。

    转型:探索城乡统筹发展路径

    这是一个令人难忘的日子——2008年3月17日,这一天,大冶被国务院正式宣布为资源枯竭型城市。
    资源枯竭后的大冶何去何从?大冶的决策者其实早就在苦苦求索。“经济转型、开放接轨、文化提升、环境创新”。四大战略的提出,使大冶步入了“跳出资源找出路,超越资源谋发展”的新征程,大冶从此迈开了向资源情结挑战、主动实施经济转型的关键一步。
    2007年9月18日,在鲜花妆点的灵成工业园,武汉重冶集团投资20亿元的重型装备铸锻中心基地投产奠基。它带给大冶的不仅是一笔数额巨大的投资,更是一种全新的发展路径。
    此后,大冶由自发的经济转型迈入国家支持的全方位城市转型。以此为契机,大冶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了城北工业新区。这个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的新区,与原有的劲牌工业园、罗桥工业园互通,托起大冶经济发展的新平台。
    累计20亿元的投资,让新区的承载能力凸显,功能不断完善。
    好巢引好凤,好平台引来了好项目。江苏雨润集团、华润集团、中粮集团、山东永大集团、香港汇星集团、航宇集团、台湾隆成集团、尖峰水泥、广东合兴纺织、香港利达纺织等一大批500强企业、上市公司纷至沓来。
    从此,大冶“一矿独大”的历史被改写。机电制造、新型建材、饮品食品、纺织服装四大产业集群,在大冶的发展大潮中卷起千重浪!集群产值已超过400亿元,预计到2015年,全市工业总产值将过千亿。
    转型效果直接体现在“三个18%”的变化上:采矿业占工业的比重下降了18.7个百分点;制造业占工业的比重上升了18.4个百分点;畜禽养殖加工业占农业的比重上升了18.6个百分点。“十一五”期间,大冶市在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中的排位不断前移,从2006年的262位上升到2010年的156位,前移了106位,目前位居湖北省第一位。
    3年来,大冶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大大增强,以经济转型为核心的城市转型取得了初步成效。
    经济的长足发展,为大冶城乡一体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0年1月18日,大冶市委四届六次全会召开,市委书记傅继成代表市委提出“争当全省统筹城乡发展排头兵”的战略构想,并系统阐述了八大统筹的工作重点和分三步走的战略步骤及近、中、远期目标。
    在当年5月召开的全省城乡一体化建设现场会上,省委、省政府肯定了大冶的作法,并将大冶纳入全省城乡一体化6个扩大试点城市之一。8月13日,大冶城乡一体化试点村建设动员大会召开,全市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大幕正式拉开。
    为科学有效地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大冶聘请省委党校专家教授帮助指导制定了《大冶市城乡统筹实施方案》。方案初稿形成以后,他们在全市广泛征求意见,并按照“结合大冶实际、突出大冶特色”的原则,进行了多次修改,最终形成“84503”的实施方案。
    其中,“8”指的是八大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规划、统筹城乡产业发展、统筹城乡生态建设、统筹城乡资源配置、统筹城乡基础设施、统筹城乡公共服务、统筹城乡就业社保、统筹城乡基层党建;“4”指的是四个集中,即产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农民向中心镇(中心村)集中、公共服务向中心城镇、新型社区(中心村)集中;“5”指的是五大体制机制创新,即探索进行产权制度改革、探索建立农村新型社区(中心村)建设和管理机制,逐步建立城乡公共服务均衡化机制、探索建立覆盖城乡的保障机制、探索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0”指的是全市确定的10个市级城乡一体化建设试点村;“3”指的是三项保障措施,即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政策扶持、强化考核督办。
    大冶按照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不同资源禀赋和不同区位优势等条件,选择了灵乡镇的子山村、谈桥村、南畈村,大箕铺镇的叶家庄村、方至畈村、东角山村,陈贵镇的官塘垴村、堰畈桥村,金湖街办的泉塘村和经济开发区的十里铺村等10个各具代表性的村,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一年基本建成农村新社区的目标要求,举全市之力,办好点中点,将昔日的冶金走廊建设成为百里示范带。

    公平:城乡一体化的终极追求

    大冶市委书记傅继成认为,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中,中国面临着一个长期、重大、复杂的基本矛盾,这就是城乡二元结构问题,作为国民经济基础的农业和占人口、地域面积比重较大的广大农村,在30年的改革开放后,工农差距、城乡差距不但没有缩小,反而不断在扩大。这种状况的长期存在,越来越严重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长期稳定。
    如何丢掉“发展中的烦恼”,大冶必须把城乡统筹发展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举全市之力,集全民之智,团结一心,努力拼搏,用工业化理念抓农业、用城市化理念抓统筹、用现代化理念抓发展,统筹城乡共同发展,努力争当全省统筹城乡发展排头兵。
    只有城乡一体化的规划,才能打开“二元结构”的“死结”,大冶市市长荣绪俭说。对于大冶,首要任务就是要统筹规划、统筹管理、统筹公共资源分配,坚定不移地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大冶把城区企业向农村延伸作为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规划引导、政策激励等措施,推动有条件的城区企业将生产链条延伸到农村;镇村主动承接城区大企业的转移,积极融入工业主导产业体系,大力发展配套协作项目,形成了城乡一体的产业链条,促进了城乡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
    农业产业化是融合工业与农业的有效载体。加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破解城乡经济二元结构的有效途径。目前,大冶市建设成重点农业龙头企业20家,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2家,黄石市级龙头企业17家,企业总资产达到35亿元。全年龙头企业共收购各类农产品7.8万吨,实现产值10多亿元,带动农户3万余户。在这些农业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下,大冶已经形成了工业带动农业、农业支持工业,一、二产业相互促进、融合发展的良好局面。
    统筹城乡社会发展,必须促进城乡社会事业、文化事业、生态环境一体化。据统计,五年来,大冶投入资金1.5亿元,完成农村校舍维修项目143个,改造面积13万平方米。高标准建设了滨湖学校、城北新区学校、正义希望学校等5所学校;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公共卫生能力逐步提高,城乡大病医疗救助制度逐步建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受益面不断扩大,2010年参合人数67.39万人、参合率99%。完成了市中医院住院大楼、市人民医院职业病慢性病综合大楼建设工程,对陈贵、保安等乡镇门诊大楼进行了改扩建,新建100个标准化村卫生室和21个省级示范村卫生室。
    公共财政正在向农村倾斜,公共设施正在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正在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正在向农村传播。目前,大冶城乡之间的“空间距离”正在缩小,社会福利“落差”正在减小,一个个“村容整洁、环境优美”的新农村正向我们阔步走来。

    “大冶城乡统筹发展蓝图”

总目标:
    城乡统筹发展战略分4年(2010—2013年)实施,力争到2013年成为全省城乡统筹发展的排头兵。
子目标:
    实现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用4年左右的时间,进入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
    实现城乡社会协调发展,通过4年的努力,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跃上一个新台阶,走在全省的前列。
    实现城乡生态协调发展,通过4年的努力,使“两型社会”建设走在全省前列。
    实现城乡文化协调发展,通过4年的努力,将矿冶和青铜特色文化的品牌做响做强。
    加快推进体制机制创新,通过4年的努力,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城乡统筹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示范县(市)。
    其中,争创全国百强的主要经济指标是:到2013年,GDP达到375亿元,年均增长16%;财政收入45亿元,年均增长25%;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7亿元,年均增长2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00亿元,年均增长25%。

    “政策突破”

    在试点过程中,大冶市充分利用先行先试权,加大改革力度,突破传统的二元计划体制和管理模式,重点在体制机制上进行创新。
创新土地流转机制
    取消附加在户籍管理上的妨碍城乡一体发展,特别是歧视农民的一系列行政和社会管理政策,真正实现“城乡户籍一元化”管理模式。
创新社会保障制度
    实行“三个对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接、新农保和城镇居民(职工)养老保险对接、农村低保与城镇低保对接,实现了城乡社会保障全覆盖。
创新社会事业发展机制
    推进“三个标准化建设”:推进义务教育标准化、基层卫生标准化、基层文体设施标准化,城乡公共服务逐步均衡。
创新投融资机制
    改善信用环境、搭建融资平台、创新金融产品、出台激励政策,充分整合各类资本投入城乡一体化试点建设。
    撰文:李景坤 程良友

(本文来源:荆楚网 编辑:程曦)
关键词:

相关新闻:

湖北焦点

国内要闻

娱乐推荐

荆楚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027-88567716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027-88567711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荆楚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荆楚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