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媒体聚焦

更多

[大冶风]千年炉火铸就跨越引擎

发布时间: 2011-07-06 15:29   来源: 荆楚网   进入电子报
 
铜绿山铜矿遗址

踩街秧歌
龙狮表演气势非凡
大冶市档案局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
书法候车亭
“祖国颂”大型歌咏会在青铜文化广场隆重举行

    湖北日报讯(荆楚网消息)铜都大冶,传承悠悠3000多年的青铜文明,肩负新时期的历史使命,与时代要求共振,与时代风潮耦合,生发、彰显的“大冶精神”,将这块古老的土地带到活力四射、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城乡一体化建设稳步推进的“后矿冶时代”。
    大冶大箕铺镇,居民多半姓曹。东角山下冷水畈村是当年曹太公从江西迁徙而来的落根之处,后人便在此修出一座祠堂,雕梁画栋,黑底金字对联匾牌立地顶天,气韵不凡。
    游走大冶,类似的宗族祠堂间或可见,显示出大冶人浓烈的家族观念和乡土情结。
    如果说,祠堂是一个族姓的精神家园,生活在这块1560平方公里土地上一个群族的精神家园又在哪里?
    就在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博物馆。
    去年春夏,大冶市委、市政府专辟一条旅游通道直达山下,用80多级大理石台阶将景区高高“供奉”起来。修葺一新的博物馆内,可以上溯至3200余年前商代末年的铜矿采冶史,通过实物、图片、幻象成影技术及影像资料,生动展示在人们眼前。讲解员最自豪的一句话是:在遥远的古代,从60米下的地层中采矿炼石,大冶人掌握了当时领先世界的高科技。
    无庸置疑,灿烂悠久的青铜文化是大冶的灵魂支柱,是熔铸大冶时代精神的火种和炉膛。与青铜文化一脉相承的大冶精神,内核到底是什么?众说纷纭中万变不离的是——筚路蓝缕的开拓精神、广采博纳的开放精神、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求真务实的敬业精神。
    在推进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的发展过程中,在探索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实践中,作为凝聚人心的动力源泉,大冶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

    离全国“百强“差距不小,可是,连奋斗目标都不敢提,我们还是大冶么?

    2009年秋天,正处在多重利好政策叠加的战略机遇期的大冶,提出要加快发展,力争通过3到5年的努力,在湖北率先进入全国百强县市行列。
    鲜为人知的是,这个目标之前,大冶的决策层经过了一番激烈的论争。
    按照上年度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排名,大冶处在168位,距离尚远。赞成的一方认为,根据近年来大冶排位迅速前移的趋势,以及可以预见的发展后劲,进“百强”的目标完全可能实现;反对的一方认为,县域经济竞争激烈,你进一位就要把排在前面的挤下来一个,谈何容易,更何况没有人逼着你非进不可,万一不能兑现还惹人笑话。
    争论的结果,赞成的一方占了上风,理由让众人折服:湖北缺席“百强”整整5年了,大冶排名暂列我省第一,应该勇敢地站出来担当重任;连提出目标的勇气都没有,这哪是大冶人的性格?
    纵观改革开放30余年来大冶的重大决策,几乎概莫能外,酝酿过程中内部有分歧,推行过程中外部有非议。但昂然前行的实践结果证明,在困难和非议面前,勇气有时比智慧更重要——
    如果没有1998年饱受外界质疑的劲牌“靓女先嫁”,就没有后来中国最大的保健酒生产基地,也没有今天支撑大冶经济四大产业集群的饮品食品产业集群;
    如果没有2006年被人诟病的“招商引资悬赏令”,就没有今天规模领先全省县域的大冶城西北工业园,也没有辐射大冶全域的乡镇工业小区。
    静静陈列在铜绿山的铜矿遗址,被考古界誉为“世界第九大奇迹”。创造奇迹的大冶先民开山凿石,向神秘的地下步步掘进,依靠的是胆量和勇气。
    开拓,当是大冶精神的首要元素,以一种桀骜不羁的惯性,经过历史长河的洗磨,变得更加敏锐有力,成为肩负时代使命的开山铜斧,辟出一个新天地。
    谈起青铜文明臻于成熟的商代,知名学者余秋雨认为:“文明常常要靠不文明的手段才能建立,但文明之所以成为文明而没有沦为野蛮,又必然有一种自我控制的力量。”
    新世纪的大冶人敢为人先、勇敢开拓的“控制力量”,来自勤学拓开的视野,勤思沉淀的“识”。

    研读十七大报告中的14个字,大冶捕捉到彻底摆脱“靠山吃山”恋矿情结的支撑点

    勤于学,善于思,方能敏于行。千古一理。铭刻青铜时代鼎盛和繁荣足迹的大冶,自古就是吸纳和借鉴优秀文化元素的渊薮。
    据《越绝书》记载,楚曾不惜“邦之重宝”聘请吴越铸剑名师,以获得铸造兵器的青铜冶炼技术……
    青铜文化扎根现代土壤,赋予当代大冶视野开阔、敏而好学的开放精神。依靠这种精神,大冶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道路上,往往可以见微知著、洞察机先。
    2007年10月,大冶市委书记傅继成研读党的十七大报告,其中有且仅有的“帮助资源枯竭地区实现经济转型”14个字,让他怦然心动。经过反复研究,他认定短期内国家定会有关于支持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政策措施出台。
    果不其然,国发【2008】38号文不久出台。大冶迅速组织专班及时组织申报材料,2008年3月如愿以偿正式列为“全国首批资源枯竭转型城市”,获得了国家层面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更重要的是,“资源枯竭”警醒大冶人正视面临的现实,抛弃“靠山吃山”的恋矿情结。由自发实施的经济转型转向国家支持下的全方位的城市转型,在这块土地上訇然展开。
    大冶尚学,学上级颁行的政策、文件把握方向、贯彻落实,学国内外先进理念和技术掌握资讯、开阔眼界,尤其擅长结合自身实际学习、借鉴他人的实践经验。
    2009年初,提出争当全省城乡统筹建设排头兵的发展战略目标,次年被列为全省城乡一体化扩大试点。到底该如何着手、加快推进?“四大家”领导率领党员干部先走出去取经。
    2010年4月,市领导带领100多名相关人员先后到仙洪试验区和鄂州市考察、学习;次月,河南、湖南、江西、陕西等中部六省全国百强县市,迎来取经的大冶人;当年10月,100多人的庞大代表团到成都市、昆山市就城乡一体化建设进行为期10天的学习考察;今年4月底,市政协主席又带队到山东诸城、陕西西安等地学习借鉴城乡一体化建设机制体制创新经验。
    从学习中吸取营养、尝到甜头的大冶,构建“形式多样的学习机制、齐抓共管的考核机制、扎实有力的保障机制、取长补短的督办机制”,保障党员干部通过学习提高素质、解放思想。
    从去年开始,大冶市委、市政府每个季度召开一次现场会,每次确定一个主题,或观摩陈贵、灵乡等经济强镇建设工业园区取得的成果,或推介金牛、殷祖等贫弱乡镇不甘落后打造特色产业的做法。现场会像从切线方向给陀螺加力的神鞭,激励、鞭策各乡镇、部门“比学赶超”。干部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奋勇争先,活力喷发。
    “一个城市的发展要靠资源,但有形的资源毕竟是有限的,而解放思想,创新机制,激活发展动力这一无形资源是无限的。要学会运用改革的办法和思路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做破解难题的能手,市场运作的高手,具体操作的强手,‘于困境中找到出路,于困难中找到办法,于不可能中办成事情,于无望中创造可能’。”傅继成谈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时认为,学习的目的在于创新。

    城乡一体化试点赋予的创新空间,让大冶如沐春风,成为输出特色和模式的高地

    打开搜索引擎搜寻大冶市与创新关联的词条,结果数以十万计,诸如《大冶市进一步创新环境加强招商引资》、《大冶警方“四个创新”积极推动社会动态管理》、《大冶法院创新机制破解“执行难”》等信息不胜枚举。大冶市在我省首设乡镇环保分局的创新之举,被称为强化基层管理“大冶模式”,最近颇受行内关注。
    大冶是全国首批资源枯竭转型试点城市,我省城乡一体化试点县市,新农保、社会管理创新等多个试点县市。先行先试的多重机遇赋予他们无限创新空间。
    经济、机制、生态、社会、文化“五位一体”,是资源枯竭型城市全方位转型的大冶经验;园区带动型的“雨润模式”、公司+基地型的“鑫东模式”、大户带动型的“侯安杰模式”、土地入股型的“祝山模式”、基地联农户型的“富农合作社模式”,是大冶探索现代农业化总结的5种路径;招商引资是地区发展的生命线,“7个1”(一个专班,一个副局级领导带队,一部车、一笔经费、一台笔记本电脑、一张招商线路图和一个招商时间表)是大冶独创的高效机制……
    一年前,省委、省政府将大冶列为城乡一体化扩大试点县市。一场前所未有的创新浪潮,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酝酿、涌动,破解“二元结构”的一系列体制机制改革方案初步形成——
    创新户籍管理、农村土地流转、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各项制度,推动各种资源向农村流动、城乡居民享有同等的政策待遇;创新投融资机制,以“政府主导、农民主体、金融主推、业主主投、社会主助”为思路构建多元化的投入格局;创新社会管理,以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和幸福指数为目标,构建完善基础工作管理、思想道德教育、社会治安防控、矛盾纠纷调节体系。
    1981年10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史密斯教授考察铜绿山古铜矿遗址时激动地感慨:“多么聪明的人民啊!我看到了世界上其他地方看不到的东西。”
    采冶技术引领华夏青铜时代的大冶,如今正在创造另一个奇迹:他们要打造一个具有大冶特色的发展模式,提升和展示大冶形象,为我省乃至中国中部地区提供值得借鉴的经验,进而把城乡统筹发展推向新的高潮。

    “女人像男人、男人像铁人”的拼命精神确实不符合人性,但机会稍纵即逝,发展不能等待

    感受大冶,不能不为这里日新月异的变化而惊喜,不能不被这里党员干部拼命工作的劲头所打动。
    灵乡镇普通干部柯贤发,每天有忙不完的事。他年过五旬,不为提干,不为加薪,“被飞速前进的列车绑架了”,今年以来只在春节休息过3天、“五一”休息过两天,“书记、镇长更不用说,真正是‘拼命三郎’”。
    从一个乡镇到另一个乡镇,不同的大冶人表现出一个惊人相似的爱好:速度。
    湖北首强镇陈贵为老村改造的“陈贵速度”而骄傲:从去年开始,该镇对堰畈桥、官塘垴2个城乡一体化试点村和大(箕铺)金(牛)省道沿线7个村15个自然湾进行规划整治改造,短短几个月后,一个个破旧的村落消失,一幢幢崭新的居民楼栉比拔起。
    经济基础薄弱的金牛镇引进森马·湖北帝豪达服饰有限公司,去年9月破土动工,今年2月正式投产,创造出单个项目建设、投产时间最短的“金牛速度”。扛起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繁重任务,书记、镇长刘锋杰一句朴实的表态令人动容:“搞到死为止!”
    今年5月28日是还地桥镇金桥工业区奠基一周年的纪念日。短短一年时间,他们将密布山包、坟茔的“原生态”丘岗,变成平整土地1500亩、厂房建设面积达12万平方米、6个投资过亿元项目落地建设的工业新区。镇党委书记、镇长周国金揭秘“还地桥速度”说,他们靠的是“女人不顾家、男人不想家、项目工地是我家”的拼命精神。
    无独有偶,大冶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推动城北工业新区快速发展,提出的口号是“女人像男人、男人像铁人”。
    尽管他们深知,这样做有失人性化,但在关键节点上必须这样争分夺秒,苦干快上争取机遇。
    有言道,“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大冶市委、市政府以经济为基点、以城镇为接点、以民生为落点,以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推动城乡一体化,求真务实、争先进位的作风体现在方方面面。
    他们不等不靠,在上级政策性拨付资金未到位前,先行投入构建从所有镇区驱车到城关的“半小时交通圈”;在全省率先启动“千名干部下基层”活动,机关单位与每个村庄结对帮扶,解决农村发展和农民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借助银行贷款提前建设、完善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尽早化解困扰农民的看病难、看病贵……“大地灿光明,善誉当嘉政府;冶炉洪造化,奇功是在人民。”铜都大冶,穿越华夏几千年文明的时光隧道,正以熔旧铸新的大冶精神驱动历史的车辇,势不可挡,飞跨向前。

撰文:李景坤 程良友

(本文来源:荆楚网 编辑:程曦)
关键词:

相关新闻:

湖北焦点

国内要闻

娱乐推荐

荆楚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027-88567716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027-88567711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荆楚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荆楚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