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媒体聚焦

更多

[大冶风]陈贵:荆楚第一镇展开城乡统筹壮美画卷

发布时间: 2011-07-06 15:29   来源: 荆楚网   进入电子报
新镇区
新社区——堰畈桥社区乔清小区旧村改造示范点
新园区——雨润食品工业园
新片区——万家小区新
景区——雷山温泉度假村
 
镇区公园
建设现代生态新村 打造现代生态新城 构筑现代生态新镇
 

    湖北日报讯(荆楚网消息)陈贵,面积160平方公里,人口6.5万,辖6个社区、14个村,曾荣获“全国文明镇”、“全国重点镇”、“中国明星镇”、“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体育先进乡镇”、“中国龙狮运动之乡”、湖北省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乡镇党委“十面红旗”单位、全省平安乡镇等多项国家和省级荣誉。
    2010年该镇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7.18亿元,财政收入2.98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8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058元,在全省乡镇经济考核评价中继续名列前茅。

    悠然醉饮陈贵绿,水碧山青画不如。
    走进陈贵这方热土,第一感受是这里空气清新,山青水秀,一座座错落有致的文明新村,一栋栋鳞次栉比的现代特色别墅,一片片拔地而起的现代科技园区,无不在诉说着这座现代生态新镇的发展传奇:
    2010年,陈贵镇抢抓城乡统筹发展机遇,创造了城乡一体化建设“高速度”。陈贵镇党委、政府举全镇之力,集全民之智,坚持“政府引导,农民主体”方针,发动全民参与,大力实施“产业带动、镇村联动、党建推动、创新驱动、农民主动”的“五动”发展方略,把昔日单一的矿业大镇,建成了城乡一体、现代生态、环境优美的特色强镇。

    城乡一体化建设    将军故里变新颜

    战争年代的堰畈桥村乔清湾,走出了号称“大冶人脊梁”的乔信明将军;经济建设火热的当时,这里的农民依托雨润等现代工厂,洗脚上岸,换脑进厂,成为“两栖”农民;今天的堰畈桥社区又成为“大冶市城乡一体化建设试点村”之一。与不少地方统一建设新村不同,陈贵镇走的是城乡统筹发展一盘棋。

    城乡一体带动新社区建设

    走进堰畈桥社区,一条宽阔平坦笔直的刷黑公路一直通向远方的村落,两旁绿化隔离带,还安装了高耸气派的路灯。进社区路口是大冶隆庆肉类加工公司,社区两旁是大冶福润禽业食品加工公司大冶富成肉食品公司,三大公司呈现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旺景。
    进入社区,映入眼帘的是宽阔美观的社区文化活动广场、漂亮实用的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高标准的社区幼儿园、社区卫生室、社区综合服务社等公共设施一应俱全。党员群众服务大厅内,宽敞明亮,六个服务窗口,实行一体式办公,一站式服务。事务流程简单明了,居民办事方便快捷。
    社区内合理部署了社区内的综合服务、文化教育、商贸服务、农业生产、经济发展、居民生活等六大功能区,统筹建设了社区内的交通、供水、排污等基础设施,全部实现电、自来水、水泥路、电话、闭路电视、宽带网络、污水处理等户户通,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实现均等化。

    工业园区带动社区发展

    田间变工厂,村民变员工。这是堰畈桥社区如今生活的真实写照。近年来,堰畈桥社区居民的经营意识有了大幅度的转变,不再局限于传统农业种植,不少人就近进厂务工、发展种养殖业、物流服务业,经济收入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第一产业经济总值1000万元,第二三产业经济总产值14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高达8600元,大部分人已过上衣食无忧的小康生活。“堰畈桥社区临近镇区,地理位置优越,而且雨润工业园内江苏雨润集团的一二三期项目都落户在我们社区。”该社区支部书记乔建无比自豪地介绍说。该社区将进一步发挥农业产业的高效优势,建立200亩优质水稻基地和肉鸡、肉猪、肉牛养殖业;加大土地流转和招商引资,鼓励在外打工的村民回乡创业,带动村级经济发展;发挥靠近镇区的区位优势,发展物流、餐饮等服务业,让农村的富裕劳动力就近或进入镇区务工。乔建介绍说,堰畈桥社区内居民就近就业人数达760余人,人均月收入增加800余元。据不完全统计,全社区每年可实现第三产业收入600.4万元。培养出各类创业示范带头人、科技示范户17户,户平增加年收入5万余元。

    城乡统筹带动美好生活

    过去堰畈桥社区居民经济收入主要以农业种植和外出务工为主,生活状况一般。近年来,随着雨润集团的落户,该社区的产业结构有了根本性的改变,村民就近务工的机会越来越多,而且村容村貌整治也在逐步完善。村口,一幅巨型规划图标示着乔清小区未来10年的村庄规划。
    时近黄昏,霞光下,一位白发老人背着双手,悠闲地走在村里改造一新的平坦宽阔水泥路上,一群小伙子正在新建的篮球场上打篮球,四五个孩童在文化活动广场上快乐地玩体育器材,徐徐展开了一幅新农村幸福画卷。

    城乡统筹发展    “五区联动”城乡一盘棋

    陈贵镇为什么能够屹立于全国经济强镇之林?陈贵人的实践经验是:统筹发展!
    陈贵镇党委书记、镇长胡运富说,统筹发展焕发了陈贵不竭的动力,2010年,陈贵镇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到87.18亿元,财政收入达到2.98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7.8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058元……
    今年,该镇借城乡一体化建设东风,采取“产业带动、镇村联动、党建推动、创新驱动、农民主动”“五动”措施,合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努力把堰畈桥社区乔清小区打造成全省旧村改造的新典范,全力把今日陈贵打造成现代生态新城。
    今日新陈贵,新园区、新镇区、新社区、新片区、新景区“五区联动”,构筑起城乡统筹发展一盘棋,呈现出现代生态新城镇容颜。

    依托新园区构建城乡统筹发展基石

    统筹城乡发展,必须要有强大的产业园区作基石支撑。近年来,陈贵镇通过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重点打造雨润食品加工、花卉苗木、机电铸造、纺织服装四个产业园,红、绿、银、彩产业园争奇斗艳,蓬勃发展。
    红色雨润食品工业园。由全国500强企业-江苏雨润集团总投资7.5亿元的大冶福润禽业食品公司、大冶隆庆肉类加工公司、大冶富成食品公司形成的“公司+养殖小区+合作社+四提供一回收”的“雨润模式”,如今在全省推广,构筑起了孵化、养殖、屠宰、分割、加工产业一条龙的雨润食品工业园。园内博盛生态养殖场、山东永大孵化场、饲料场、祥耀养殖小区、华峰生物有机肥料等一大批延长畜禽养殖加工产业链的配套企业相继建成投产,启动民间资本,建设了规模养殖小区30多个,成为雨润食品加工的原材料基地。
    绿色苗木花卉产业园。依托省楚天苗圃场、上海绿亚景观公司,带动发展堰畈桥、华垅、陈贵等6个花卉苗木种植专业村,网络4000户种植专业户,建成20多个庄园,全镇苗木花卉面积达1.7万亩,成立了苗木花卉协会和多个合作社,“公司+基地+庄园+合作社+农户”的“堰畈桥模式”,使陈贵成为远近闻名的“苗木花卉之乡”。
    银色铸造制造产业园。总投资6亿元的湖北航宇鑫宝公司、投资3亿元的富峰特钢公司、兴成铸造公司、宏盛机械公司、大冶市亚光公司、大冶市持准精密机械等机电铸造企业相继落户陈贵建成投产,逐步形成了机电、铸造、制造产业园。
    彩色纺织服装产业园。规划占地面积3000亩,集纺织、洗水、印染、服装、污水处理于一体。去年,通过亲情招商,引进陈贵籍老板黄浩胜的广州浩生纺织服装有限公司,带回了佛山市南海区西樵德伟业加弹织造公司等5家服装企业,签约资金达6.4亿元。目前,6家公司联合组建了湖北陈贵顺富纺织服装有限公司,形成“集团+公司”的“顺富模式”,可实现年产值15亿元,利税5000万元,可安排3000名劳动力就业。
    在带动当地产业发展的同时,四大园区还吸纳了近8000余名农村剩余劳动力就近就业,成为拉动当地农民增收的新引擎。

    依托新镇区构筑现代生态镇级市格局

    近年来,陈贵镇以人为本,以宜居为本,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拉开了小城市建设的格局,正逐步成为大冶市最具活力的中心城镇。
    按照“特色鲜明、商贸繁荣、环境优美、秩序井然”的现代生态新镇级市目标,先后投入5000余万元,将镇区公路全部硬化、刷黑,形成了“两纵五横一环”的道路网络;投资1000万元实施了长江引水工程,解决了镇内居民生活用水及工业园区用水的问题;高标准建设了公园、自来水厂、垃圾处理场等公共基础设施。
    今年,陈贵镇借全省新农村建设暨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现场会东风,全力打造新镇区,按照现代生态镇级市标准重新定位规划设计,全面实施“穿衣戴帽”工程,从“海陆空”即:排污、地面、立面全方位改造升级,着力完善配套设施,全力推进镇区环境整治,全方位提升城镇品位。一个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现代生态工贸城镇已经初步建成。

    依托新社区让城乡生活一体化

    同享阳光,共享成果,让农民同样享受城里人的待遇,过上“学有优教、劳有丰酬、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的幸福生活,是陈贵一直为之奋斗的目标。
    今年,陈贵镇筹资2000万余元,按照“环境优美、配套齐全、功能完善”的要求,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个性发展、节约资源”的原则,统一编制了堰畈桥、官塘垴新社区的整体规划,合理部署了社区内的综合服务、文化教育、商贸服务、农业生产、经济发展、居民生活等六大功能区,统筹建设了社区内的交通、供水、排污等基础设施,两个试点村目前已全部实现电、自来水、水泥路、电话、闭路电视、宽带网络、污水处理等户户通,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实现均等化。新建了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的2个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便民超市2个、篮球场2个、农家书屋2个、便民医疗服务点2个。
    在堰畈桥乔清小区实行“六改二建一翻新”,打造旧村改造典范。为尽量让新社区延续原有村庄的自然美感,堰畈桥社区乔清小区旧村改造,独创了“六改二建一翻新”的改造思路,既避免了欲盖弥彰的小修小补、也杜绝了耗资巨大的大拆大建,把脏乱差的砖房变成了乡间别墅。陈贵镇首先将公共基础设施中水、电、路、绿化这四项按照规划主要由财政投入进行了改造,再集中半年时间大刀阔斧进行的“六改二建一翻新”。“六改”,即:改水(安装自来水、改建九口门口塘、改建地下排污管道和污水处理设施,改变原来饮用不卫生水源,生活用水全靠臭水塘,污水乱排乱放乱流现象)、改路(水泥路户户通,改变原来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泥土路)、改厨(统一规划改建卫生清洁厨房,改变原来烟雾弥漫,烟熏火烤现象)、改厕(以户为单位改建卫生、清洁、水冲式厕所,改变原来臭气熏天,肮脏不堪现象)、改线(让各线归一,有序入户,改变原来乱拉乱接如“蜘蛛网”式的电线、电话线、闭路线)、改圈(集中规划猪圈、牛圈,达到干净、卫生,实现人畜分离,改变原来人畜共居,猪粪牛粪满湾脏乱差现象)。“二建”,即:以奖代补鼓励有条件的农户、以物代扶帮助困难户新建住宅,累计新建民居16套。“一翻新”,即:采取群众投入、政府补贴的方式,结合实际给原有房屋“穿衣戴帽”、植树栽绿,完成墙面油漆3.5万平方米、屋面换瓦6.4万平方米,累计翻新改造民居210套。乔清小区通过“六改二建一翻新”,全力打造成全省旧村改造新典范。
    “堰畈是我家,不比城里差”是堰畈桥社区居民共同的幸福感受。如今的新社区,产业发展,社容整洁,环境优美,生活舒适,居民幸福,处处彰显现代幸福生活。

    依托新片区打造城乡统筹发展双翼

    车行大金省道陈贵段,一路树木葱绿,白墙蓝瓦的村庄掩映成趣。今年,陈贵镇筹资3000万余元,按照“城乡互联、结对共建”新农村建设有关要求,将大金省道陈贵段7个村共计15个自然湾纳入城乡一体化建设范畴,统一实施“穿衣戴帽”工程,以村庄环境整治为重点,着力构建城乡一体化建设新片区。杨庚、燕窝地、江添受、山下吴、张礼洪、万家新村、黄志、柯友仕等湾因地制宜整治建设,形成一区一品,一区一味,连成一个新片区,像一串璀璨夺目的珍珠,错落有致地镶嵌在大金省道旁,成为十里现代生态示范带。

    依托新景区开启绿色经济发展新引擎

    “小雷山旅游、大泉沟避暑、天台山朝佛”,是人们对雷山风景名胜区的形象勾勒。去年,陈贵镇用心整合旅游资源,对“冻结”了多年的雷山竹海山庄资源盘活重组开发,成功引进了总投资3亿元的雷山温泉度假村项目。雷山温泉度假村设置有综合会馆、温泉会所、大型文化广场、水上乐园和儿童游乐园等五个部分,如今已经开业酬宾,将提高陈贵旅游接待能力,拉长旅游产业链,提升陈贵旅游档次,为创建“湖北省旅游名镇”、“国家级AAAA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森林公园”锦上添花。雷山风景名胜区正以崭新的面貌散发新景区的魅力,成为陈贵城乡统筹发展进程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依托新机制铺就利民惠民和谐新路

    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为民。陈贵镇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首先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差距,提升农民的幸福感和尊严感,不断创新体制机制,铺就利民惠民和谐新路。
    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体制。财政收入的70%全部用于民生。集中财力优先安排农民最急需、受益面广、公共性强的道路建设、水利等农村公共品和服务。
    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管理制度。打破原来“农业”和“非农”身份界限,统一建立居民户籍,小区居民享受到了城里人一样的待遇,病有医保,老有社保,学有奖励扶持,困有低保,进一步提升了农民的尊严感和幸福感。
    建立农村剩余劳力就业保障机制。启动了陈贵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转移的“阳光工程”,免费培训计算机、缝纫、电焊、机电维修等技术,全镇已有近2万名农村劳动力转移到二、三产业,每年增加收入近万元。
    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全镇五保户免费集中供养率达100%,在全市率先实现了福星工程目标;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全镇中小学生全部免费入学,建立了大学生助学奖励制度,每年60余名大学新生被奖励、资助圆了大学梦。建立社会救助机制,实行了大病救助机制,全镇每年都有60余名大病患者得到救助并及时医治;全镇参合率达100%,让农民病有所医;全镇贫困户能享受到最低生活保障,同时,对全镇60余名离退休村支部书记给予生活扶助;计生二女户享受养老保险和一次性奖励。
    建立“六个一”资金投入机制。即;村级集体投入一部分、上级项目配套争取一部分、政府投入一部分、部门单位扶持一部分、在外名人老板捐一部分、群众自筹一部分的投入模式,实现了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六个一”投入模式既充分发挥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民情特色,也凝聚了居民“自己家园自己建”的热情。
    建立小区管理“居民自治”机制。尊重群众意愿,成立居民理事会,严格实行“一事一议”制度,筹措保洁基金,制定原则性的村民卫生公约,划分保洁责任区,建立周督、月评的考核制度、监管农户“门前三包”等工作。按照“1234”(一个社区试点,对居民、保洁员评比考核,宣传培训、资金投入、制度保障机制,居民、保洁员、理事会、环卫所四个主体)管理模式,以创建文明卫生新社区为载体,建立了一所(环卫所)、一员(保洁员)、一车(垃圾清运车)、一池(垃圾池)、一桶(垃圾桶)、一场(垃圾填埋场)、一约(卫生公约)“7个1”村庄长效保洁机制。
    今日新陈贵,到处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发、热火朝天的发展新景象,到处涌动着城乡统筹发展的滚滚春潮,展现出一幅城乡统筹壮美画卷。

    【领导感言】陈贵精神铸就未来
    (陈贵镇党委书记 镇长 胡运富)

    自去年以来,陈贵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城乡一体化道路,以经济转型为抓手,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干部职工和广大群众凭借着一股“少说多干、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创新巧干”的陈贵精神,诸多项目实现当年签约,当年建成,当年投产。
    思路决定出路。没有思想解放,就没有发展创新。陈贵镇要实现城乡统筹发展,首先是解放思想,提升“精神区位”。去年以来,陈贵镇通过党建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积极开展“五个基本建设”、“创先争优”活动,不断夯实基层党组织建设,增强凝聚力,提高战斗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全镇干群万众一心,努力拼搏,齐心协力打响了一场城乡统筹发展的“攻坚战”。
    陈贵将紧扣“城镇转型”这条主线,以“争创全国小康建设明星乡镇、国家生态宜居示范乡镇”为目标,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城镇规划和园区规划”三大规划支撑“畜禽养殖业、雨润食品加工业、机电铸造业、旅游开发业、纺织服装业”五大产业发展,打好“矿产资源、特色农业、休闲旅游、龙狮文化”四张招牌,加强“项目建设、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建设、工业园区建设、基层党组织建设”五大建设,力争通过3年的努力,全镇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突破180亿元,综合财政收入达到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过1万元,以陈贵人独有的精神成就“全省城乡统筹发展示范镇”、“全省综合实力首强镇”等伟大目标。

    【百姓实话】陈贵生活变天地

    雷山温泉度假村投资人柯尊文:从一个普通农民,到矿业集团领导,再下海开矿、办厂、开酒店,最终我还是选择回到自己的家乡创业。没有什么特殊原因,就是感到家乡发展势头好,劲头足,有我发展的大空间,家乡的建设也需要我。饮水思源,我应当回来。陈贵发展变化大家有目共睹,我为成为其中建设的一份子而感到骄傲。
    顺富服装公司总经理黄浩胜:陈贵发展环境非常好,招商引资政策也非常优惠,发展的实践证明,选择回乡创业是明智的。我会坚持自我发展与陈贵发展相结合,为家乡的变化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刘家畈村村民刘细强:过去每年务工回到家,整天就泡在牌桌上,结果一年累死累活赚的几个辛苦钱都输在牌桌上了。如今,我感到家乡在飞速发展,大型企业一个接一个地落户陈贵,以前所学的知识有限,所以我买些书回家,在充实自己的同时,也帮助村民们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如今,每天都有四五个村民到我家看书,村里打牌赌博的也越来越少了。我为这样的好风气感到高兴。
    陈贵村村民刘惠芳:拧开水龙头,白花花的自来水就自动注进了洗衣机,我可以一边洗衣服一边在水池洗菜做饭了。过去打水、挑水累断腰,如今伸手就来乐逍遥,扁担、水桶终于下岗了,从娘家“陪嫁”来的洗衣机也有了“用武之地”。
    堰畈桥社区居民郭丽清:出门50米就是雨润食品工业园,在那里上完班,还可以回家睡个午觉,一个月在家门口拿1000多元工资,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既照顾了家庭小孩,也赚到了收入,真好。
    江添受村村民江文胜:村里不仅宽带进户,还有免费的农业致富信息发布,如今,通过网络对外界发布农产品信息,网购最新潮的手机、衣服,都不在话下。我们不再是什么都不懂的老把式了,我们要争做懂知识、懂形势、领潮流的新型农民。

    【探访印象】陈贵经验告诉我们什么

    在陈贵高速发展的路径中,我们至少观察到以下几点:
    规划先行起点高。以打造“现代生态新城、现代生态新村”为目标,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高效能使用”的要求,聘请高水平专家,对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进行了全方位、高起点的规划。在旧村改造方面,确保做到四要:穿衣戴帽要到位,绿化美化要覆盖,环境整治要全面,房屋改造要彻底。在镇区改造方面,要求做到“格调高雅、功能完善、配套齐全”。在产业发展方面,要求各试点村要结合实际,借势发展,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现代工业及城镇服务业,确保做到产业化发展、规模化种养殖、市场化经营。
    全员上阵措施强。出台《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专班,对每项工程任务都落实了包保领导及具体责任人,纪委、办公室不定期进行检查督办,对工作不力、进度不快的予以全镇通报批评。对逾期未完成任务的进行诫勉谈话或上报市委予以组织处理。
    重点突出思路清。以“发展新产业、建设新村镇、健全新保障、树立新风尚、培育新农民、创建好班子”的“五新一好”为工作重点,通过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协调推进城乡一体化。
    典型示范效果好。按照“示范引路、打造亮点、逐步推进、全面铺开”的工作思路,将堰畈桥社区、官堂垴社区作为全镇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试点,加大投入,力争将两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幼儿园建设、村庄整治改造、农业基地建设等打造成全市乃至全省的品牌,发挥其辐射作用,为全面推进陈贵镇城乡一体化建设明确一个方向,树下一个标杆。
    在陈贵,我们还看到诸多的创新机制,如“六个一”的投入模式,“居民自治”的管理机制等等,这些无一不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基层的智慧发挥得淋漓尽致,尤其值得我们借鉴。

    撰文:李景坤 程良友 周桂芳

(本文来源:荆楚网 编辑:程曦)
关键词:

相关新闻:

湖北焦点

国内要闻

娱乐推荐

荆楚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027-88567716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027-88567711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荆楚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荆楚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