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双百”党员-感人事迹

更多

“双百”人物中的共产党员:王有德

发布时间: 2011-04-18 15:59   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   进入电子报

  初春的西北大地,乍暖还寒。黄色的山峦绵延起伏,风起处尘土飞扬。一位清瘦的老人和职工顶着风沙挥锹植树,“发扬劳模精神,绿化灵武山川”的横幅矗立在风中……带头植树的老人名叫王有德,他就是每年以3万亩的进度为沙漠披上“绿装”、创造治沙奇迹的“全国治沙英雄”,宁夏灵武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

  王有德与沙漠的抗争早在20多年前就开始了。

  王有德1954年出生于宁夏灵武市一个回族家庭。曾经水草丰美沃野千里的家乡是他儿时的乐园,可随着过度放牧,土地植被退化,风沙一天天逼近家园。十几年里人们背井离乡,前后有20多个村子、3万多人被迫迁移,200多种动物随之消失……“从那时开始我心里就跟沙漠较上劲了,一定要把毛乌素沙漠侵吞的土地夺回来。”王有德说。

  1985年,王有德调任宁夏白芨滩防沙林场副场长,面对的却是一个没有想到但可以理解的林场——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的粗放管理和陈旧观念,生产已多年徘徊不前,职工一年中有7个月无事可做,年收入只有几百元,生活十分贫困,2/3的人要求调走。

  “先治穷,让职工富起来;再治沙,让沙漠绿起来!”深入调研之后,改革林场现状的动力和改善职工生活的使命感开始汇聚成一股难以抗拒的力量,在王有德心里萌动。

  “要使林场彻底摆脱困境,必须从管理上动手术!”他力排众议在林场实施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改革当年,全场完成造林5093亩,减少抚育成幼林费用2.5万元,实现纯收入9万多元,白芨滩林场实现了“起死回生”的大逆转。

  为了筹集更多治沙经费,王有德顶着压力四处贷款筹钱建实体,柳编厂、机砖厂……沉寂多年的场子开始重新焕发生机。

  从1976年到林业系统工作至今,王有德和植树造林打了30多年交道,他记不清自己种了多少棵树,造了多少片林,但他清楚地记得这些树什么时候需要防虫治病,什么时候该施肥浇水,长年累月,他的指甲缝里钻满了抠不出、洗不净的泥土,身上是抖不尽的沙子。

  “爱场如家、爱林如命。”王有德这样诠释白芨滩精神。寒冬腊月,他带领职工顶着凛冽的寒风在沙丘上扎草方格;春天为了多植柠条、花棒、沙柳,他们吃在沙区,睡在野外;风沙不停地摧毁辛苦栽下的树苗,他们就不停地补种,直到树木连成片,把流沙牢牢锁住……

  2007年4月,王有德被全国绿化委员会、人事部、国家林业局授予“全国治沙英雄”称号,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第二个获此殊荣的治沙人。2009年,王有德被评选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昔日黄沙满天、生态条件极其恶劣的贫困林场,如今已是物种丰富、生态优良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些外援林业科研项目纷纷落户,白芨滩被国内外治沙专家誉为世界综合治理沙漠的杰出典范。

  在人与自然的抗争中,王有德和职工们风里来沙里去,经历了一次又一次沙进人退、人进沙退。315名职工建设和管护着148万亩自然保护区,以每年治沙造林3万亩的速度,在浩瀚的毛乌素沙漠西南边缘,筑起了一道东西长45公里、南北宽10公里的绿色屏障,创造了世界治沙史上的奇迹。(据新华社银川4月8日电 记者刘海)

(本文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编辑:王淳)
关键词:王有德;双百;感动中国人物;植被退化;共产党员

湖北焦点

国内要闻

娱乐推荐

荆楚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027-88567716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027-88567711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荆楚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荆楚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