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文学鄂军

更多

文学鄂军群星闪耀

发布时间: 2011-01-14 20:20   来源: 荆楚网   进入电子报

  荆楚网消息 (湖北日报) 记者 韩少林 曾祥惠 张孺海 易飞
  “红烛啊!这样红的烛!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比!”“朋友,你到过天山吗?”
  ……
  翻开中小学课本,这些耳熟能详的名篇佳句俯拾即是。《红烛》、《死水》、《天山景物记》……据不完全统计,湖北数十名作家的作品,入选近现代各种中小学语文教材。
  惟楚有才,代有人杰。古往今来,多少文人骚客会于楚地,吟诗作赋,创造赋予笔端,留下无数千古绝唱。
  历史长河光耀满眼
  从远古到现今,文学的每一步发展,都深深植根于社会生活的土壤。
  当人类还在由猿到人演化时,丰富的想象便成为人的精神主要追求,人们在幻想中,寻求着心灵的平安与满足。于是,神话应运而生。
  作为最早的文学形式——神话,在楚国流传最广,影响最深。《庄子》、《楚辞》、《山海经》、《淮南子》等书中,都保留了不少有价值的神话和传说,成为楚文学的鼻祖。在这些神话中,无论是天神地祗或人鬼,都是那么有血有肉、奇谲瑰丽,富有艺术魅力。无疑,这为后人的文学创作,奠定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基础。
  说到楚文学,不能不说到“上下而求索”的伟大诗人屈原,其经典名篇《离骚》,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抒情诗,也是楚文学的一座历史丰碑。他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的《楚辞》,是最为鲜明的楚文学代表作。在屈原的光耀之下,此后累朝历代,湖北人才辈出,从唐代的无数诗人,到明代的“公安派”、“竟陵派”,荆楚作家承继现实主义传统,关注民生,上下求索,以如橼巨笔描摹火热生活,创作出一大批经典佳作。
  到了近代,以武昌起义为主要标志的辛亥革命爆发,它是史上一次伟大的民主革命运动。湖北作家得天时地利,饱含革命激情,用诗文从各个不同的侧面,抒写这场改天换地的运动,在当时的思想界、文学界产生了广泛影响。
  从世界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到近现代的闻一多,延安时期的骆文,解放以后的姚雪垠、徐迟、碧野、曾卓、李尔重、洪洋,再到新世纪的方方、邓一光、刘醒龙、陈应松、熊召政、池莉……湖北文学大家辈出,佳作纷呈。
  极目楚天,群星璀璨,光耀满眼。
  与时俱进佳作频频
  新世纪以来,文学鄂军不断取得骄人成绩,成为中国文坛鲜艳夺目的一道亮丽风景。
  据统计,1991年以来,湖北作家共创作出版长篇小说260余部,中短篇小说集300余部,诗歌散文集400余部,报告文学集150余部,文学理论专著200余部。40多位作家的作品分获“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等奖项。近6年来,全省文艺家获全国性各类文艺奖项700多个。
  新世纪的湖北文学,不仅秉承了优良传统,而且承前启后,薪火相传,佳作频频。
  2005年,熊召政创作的长篇历史小说《张居正》获“茅盾文学奖”,这是继22年前著名作家姚雪垠的《李自成》,荣获首届茅盾文学奖之后,湖北文学创作的又一重大收获。 《张居正》与《李自成》,都致力于用文学的方式开发明史,一在帝王将相,一在草莽英雄,从庙堂之高,到山林之远,从宫闱变政,到疆场厮杀,写尽了帝王心术,英雄豪气,世间万象,人生百态。两部作品,先后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和本世纪初获得茅盾文学奖,可谓遥相呼应,珠联璧合,成就湖北文坛的一段佳话。
  与此同时,以方方、池莉、邓一光为代表的湖北作家群,将关注的焦点放在社会底层,用一种平民的视角,生动地描写出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风景》、《太阳出世》、《花楼街》真实再现了老武汉人的日常生活,《来来往往》、《生活秀》等一批优秀作品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话剧等,在海内外产生广泛影响,赢得很高的收视率。
  文学鄂军,不断在全国获得大奖。刘醒龙创作的中篇小说《挑担茶叶上北京》,池莉创作的短篇小说《心比身先老》,邓一光创作的中篇小说《父亲是个兵》,陈应松创作的中篇小说《松鸦为什么鸣叫》,胡世全与人合作的长篇报告文学《革命百里洲》,分获第一届和第三届鲁迅文学奖,叶梅的中篇小说集《五月飞娥》,邓斌、向国平合著的评论集《远去的诗魂》获全国第八届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
  2005年,文学鄂军囊括全国各类文学大奖。著名文学评论家於可训感叹:一年之中,一省作家连续夺得文学界三大最高奖项,这在全国还是首次。中国文坛一致评说,“文学鄂军开始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显示出湖北文学创作的强大实力。”
  锐意创新活力迸发
  文学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文学繁荣离不开社会的发展进步。刚刚在湖北省第五次作代会上当选省作协主席的著名作家方方说,湖北文学在传承中发展,通过机制创新不断激发创作活力。
  在发挥传统优势、培养新生力量的同时,进入新世纪的湖北文学界,更加自觉地把繁荣文学事业,融入湖北改革发展大局,积极主动地为湖北奋力在中部崛起服务,组织作家深入生活,采访先进模范人物,创作了反映三峡工程、京珠高速、长江大堤建设,抗击“非典”和周国知、郑琦、陈刚毅等先进事迹的报告文学、诗歌和散文作品。
  自2003年3月起,省作协开始对作家管理体制进行变革,将合同制作家招聘制逐渐改进和完善。目前,省作协实行“驻会专业作家”、“驻会合同制作家”、“兼职合同制作家”、“项目合同制作家”等多种形式并存的作家管理体制,每两年一届,以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的方式进行,已取得初步成效,并得到中宣部肯定。
  合同制作家,已成为湖北文坛一支新生力量。姚鄂梅、苏瓷瓷、徯晗、王芸等人已成长为当下国内较重要的新实力派作家。
  管理体制的创新,激活了作家的创作热情。据统计,湖北作协第六届合同制作家,在2年期间共创作长篇小说17部,8部已公开出版发行。另创作中短篇小说、散文随笔、儿童文学作品计496万字,诗歌3400余行,取得骄人成绩。
  近年,为了鼓励文学创作多出精品、多出人才,我省出台了相关的辅助和奖励机制,鼓励作家植根于生活土壤,在现实生活中吸取养分,树立精品意识,打造优势团队。湖北作家在全国屡得大奖的作品,无一不是精品制作。熊召政十年磨一剑,长篇小说《张居正》就是精品制作的典范。
  著名文学评论家王先霈认为:湖北文学创作的兴盛繁荣,推陈出新,得益于湖北稳步实施的作家管理体制改革。
  在绵延不绝的历史长河中,文学鄂军创造了辉煌的昨天,正阔步迈向更加灿烂的明天。

(本文来源:荆楚网 编辑:吴坚)
关键词:

相关新闻:

湖北焦点

国内要闻

娱乐推荐

荆楚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027-88567716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027-88567711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荆楚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荆楚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