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辛亥评论

更多

百年辛亥纪念背景下的“破”与“立”

发布时间: 2011-05-25 15:41   来源: 海峡之声网   进入电子报

游客在整修的红楼前“望楼兴叹”

首义广场上七旬老人黄建国水书:“百年复兴忆辛亥”
 

  (海峡之声网专稿,百年复兴忆辛亥采访记者景艳)今天是周末,原本联系的采访单位提出了更改行程安排的建议,于是,我们便有了一些到校园到旧址参观,细细品味武汉,与普通市民交流的从容。

  行走在武汉的城市街道,处处可以看到正在施工的工程:脚手架、建筑防护网,隔离板,以及类似于“今天给您带来麻烦、未来还你美好生活”、“在九月底前全面峻工”的标语牌。据了解,武汉正在对包括武昌起义门、黎元洪墓和烈士祠在内的27处辛亥革命文物点进行不同程度的修缮整治。这是武汉市政府为迎接辛亥革命100周年的到来,正在积极打造的“辛亥革命的首义名片”,一方面投入巨资积极推进辛亥首义遗址的修缮、保护,另一方面则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及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借此实现城市功能的整体提升。

  修建改造工程的全面铺开,多多少少让武汉市民们感到了些许不便。交通的拥堵、工程的噪音,绕行的道路,有点烟尘的空气,很直接地影响市民的生活,但是大家的心态似乎并没有受到多大的影响。健身舞队从公园挪到了街边,开车的司机为难得的不堵车而欢呼。首义广场上的人们还是那样悠然自得,快乐的小朋友举着风筝,吹着泡泡,嬉戏玩耍,几位老人拿着专业的蘸水笔在广场上写着潇洒的大字。明媚的阳光总能在云和风中找到间隙,给人们的笑脸添些灿烂。

  我们所在的位置是首义文化区的一处核心地带。清末湖北谘议局、武昌起义军政府的旧址红楼,现在作为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正在闭馆维修当中,要到9月18日才会布展开馆。很多外地来的游客因为不能进去参观,只好拍照留念,遗憾地离开,倒是几位大学生模样的青年在门外留连忘返。随机采访了其中的几位,发现有专程从郑州大学赶来拍VCR的,也有本地的大学生在进行课题研究的。湖北工业大学的一年级学生陶信宇向记者展示了一份《红色征程旗帜下的青年摄影书画大赛的策划案》,他说参加学校活动是一部分,更重要的是他想借这样一个机会更真切地了解那一段历史和人物的精神:“很多历史我们虽然知道,但并不深入,能够以参观古迹的方式与历史展开一场近距离的实物对话,让我能够了解那样一段历史和人物,再与书本结合,会有很多收获,那是自己看到的,不是别人告诉的。”虽然此行没能如愿,但他说这样的寻访本身就很有意义。

  黄连生先生告诉记者说,以前总感到武汉是一个商业气息很浓的城市,对辛亥革命的首义精神挖掘得不够,也许是因为那时候政府需要花钱的地方太多,资金也有限,现在能借这个机会整合辛亥资源,在经济提升的同时注重历史文化的传承是一种进步。

  七十多岁的黄建国老先生1949年来到武汉。他还清晰地记得当时刚来时的市容,还时不时能看到人的尸骨。谈起过去,他最常用的词就是“什么都没有。”

  但是,现在,一切都不同了。他对武汉这些年的发展变化体会很深。看着他在广场上“以字会友”的怡然自得,我能感受到他内心的满足与平和。

  或许这就是“破”与“立”在历史大势与百姓生活的重要结合点吧。此情此景,我忽然觉得,辛亥百年的纪念是一时的,但是对辛亥革命精神的传承是永恒的,如果能够经由对辛亥革命的纪念而提升民众的精神面貌与文化气质,推动国家建设的全面发展,让人们更多地去思考未来的责任和担当,或许是它真正的意义与价值所在。

(本文来源:海峡之声网 编辑:leechen)
关键词:

相关新闻:

湖北焦点

国内要闻

娱乐推荐

荆楚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027-88567716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027-88567711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荆楚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荆楚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