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媒体聚焦

更多

[新华网]湖北襄阳市跨越式发展路径解析

发布时间: 2011-03-21 20:40   来源: 荆楚网   进入电子报

  新华网武汉3月21日电 题:一个内陆中等城市快速崛起的样本——湖北襄阳市跨越式发展路径解析

  新华社记者 熊金超

  纳中外商贾,聚产业精华。地处我国中部的湖北襄阳,在新一轮经济发展中,突破区位、人才、技术、资金、资源等种种要素的制约,大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科学发展,打造了一个中等内陆城市快速崛起的样本。

  弯道超越演绎“襄阳速度”

  2010年,连续3年高速增长的襄阳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成功实现历史性跨越,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大关,以53.5%的遥遥领先的增幅,成为全国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级高新区。

  实际上,高新区只是近年襄阳经济跨越式发展的一个缩影。

  拥有2800多年建城史的文化名城襄阳,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素有“南船北马”“七省通衢”的美誉。

  然而,襄阳一度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发展严重滞后,从1999年到2006年,全市GDP增速除1年高出全省0.7个百分点,其余7年均在全省平均水平之下。

  “要吃粮,找襄阳。”这块占全国0.34%的土地曾创下粮食产量占全国1%的奇迹,然而到2007年,其农业产值与农产品加工之比仍停留在1:1的水平,不及沿海的1/4;在当年的广交会上,襄阳惟一入会的产品是“一袋米”,而全场价格最低的,也正是这“一袋米”。就连在本地的超市,也只能找到两件“襄樊产”:一件是妞妞蛋糕,一件是“霸王醉”白酒。

  地方工业更是短腿现象突出,全市除了因借势东风集团而形成的“一业独大”的汽车产业之外,鲜有大型企业。

  从2008年开始,襄阳市委市政府谋划弯道超越,全面发展县域经济和高新产业。在确立“抓增量,调结构”等新思路的前提下,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在短短三年间,初步形成了高新技术产业、食品加工业、纺织工业和医药化工产业等多点支撑的局面。

  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幅达到54%,由2007年的792亿元跃升至2300亿元;在粮食生产实现连续7年增产,总产量达468万吨的同时,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实现600亿,增幅达到30%,初步实现由农业生产大市向农产品加工大市的转变。

  服务创新成就“襄阳模式”

  “襄阳经济三年实现历史大跨越,得益于环境的优化和服务水平的提高。”襄阳市经信委主任李德璋介绍说,前所未有的招商引资成果,为襄阳经济的超常规发展注入新动力。

  过去,一个工业项目从注册到拿施工许可证,一般需要177个至251个工作日,目前已压缩到最短1个工作日、最长60个工作日就可审批完成;工商注册项目实现了工商注册、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1个工作日办结。如今,在襄阳投资建企业,从签约、立项、征地、建设到投产,最快的已缩短到了半年之内。

  由全员招商催生的阳光新政,使襄阳市开始致力建设“全国办事效率最高,商务投资成本最低”的城市,而与企业发展息息相关的金融服务、科技服务等,也因此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台阶。

  去年4月,从来没贷到过款的襄樊鹏荣刀具制造公司总经理张少鹏,无意中浏览到襄阳金融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在网上进行了注册并提出贷款申请。没想到,第二天,银行贷款员便上门服务办理贷款手续。他说:“正是这笔10多天即到账的100万元贷款,解了我公司的燃眉之急。”

  一方面,企业在喊贷款难;另一方面,银行有款却贷不出去。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襄阳市从2008年开始,先后引进6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并以行政服务中心为平台,在湖北省率先开通地方金融网,搭建了银行、企业、政府之间的“信息高速公路”。

  目前,已有2100家企业在这一平台注册,已获银行授信98.67亿元。

  科学发展重塑“襄阳品质”

  “凭山之峻,据江之险,没有帝王之都的沉重,但借得一江春水,赢得十里春光,外揽山水之秀,内得人文之胜。”这是襄阳荣膺首届“中国魅力城市”称号时的颁奖辞。

  “襄阳之所以能在全国600多个参评城市中脱颖而出,关键在于其优美的自然条件与人文环境。”刚刚从市长位置走上市委书记岗位的李新华欣慰地告诉记者,坚持“环保第一”“科学发展”理念,是重塑“襄阳品质”的最大法宝。

  襄阳市委市政府确立的“碧水、蓝天、达标、宁静、绿地”工程,已成为引导全市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的重要航标。

  保康县磷矿资源居全国第四位,同时也是襄阳森林植被保存最完好的山区县。一方面要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全面加大磷矿资源的开发力度;一方面要保护这里的山林生态。襄阳市果断决策,在襄城余家湖辟出10平方公里土地,投资100亿元,兴建了保康磷化工业园。

  去年,广东一企业欲投资15亿元在襄阳高新区新上电解锂项目,企业老总先后多次到高新区实地考察,投资意向明确。襄阳有关部门反复论证后发现其排放“可能不达标”,项目即被拒之门外。

  今年初,湖北省内一家铸造企业欲在襄阳投资2.5亿元,在项目环评时因电镀工艺涉及轻度污染,也被招商引资部门婉言谢绝……

  “应该把城市当作公园来建设,前任市委书记唐良智的这一理念在襄阳已深入人心。”襄阳市常务副市长施真强介绍说,“襄阳在招商引资中死守着环评这一底线。”

  在严把环评关的同时,襄阳市关闭了29家小造纸、11家小水泥、4家小酒精、6条小印染线;市县日处理污水能力合计达到46万吨;51家重点工业企业污染源得到有效治理。

  为实现科学发展,襄阳先后与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签订合作协议,大量借外脑为城市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出谋献策。目前,全市已有70多家企业与全国30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本文来源:荆楚网 编辑:罗大伟)
关键词:

相关新闻:

湖北焦点

国内要闻

娱乐推荐

荆楚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027-88567716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027-88567711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荆楚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荆楚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