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记者 徐和平 杨丹玫 实习生 曾易梦谷 通讯员 周祝文
昨日,沿着239省道驱车来到鄂城区长港西岸。整齐划一的小洋楼耸立新区,各具特色的休闲观光农业……难以想象,这里4年前还是欠债360万元的“空壳村”。
东港人说,这得益于一个好舵手——村党支部书记徐水应。
那一夜他没有合眼
2008年3月,徐水应接到杜山镇党委领导的电话:“赶紧回村一趟,是关于还债的事。”徐水应说:“不急!村里欠我10几万,什么时候还都成。”镇领导笑了:“不是还你钱,是请你回村当支书,帮助村里还债。”
1970年出生的徐水应,高中毕业后经过10多年打拼,拉起100多人、40多台机械的施工队伍,2008年已在汉承接了3个工程项目。如果中止施工合同回村当支书,将要交纳数十万元违约金,但他听说村集体欠债360万元,时任村支书不堪债主逼债远走他乡,14个村民小组有8个组没人愿意当组长,想到村民们对自己的期盼,再想到履任后将从债权人变为债务当家人,那一夜他没有合眼。
徐水应咬牙告别已开工的3个工程,赔偿违约金40万元,回到东港。
地是死的人是活的
摆在徐水应眼前的是个烂摊子:村委会办公室没有一把“健全”的桌椅,一张办公用纸也没有,村干部几年没开工资,村级转移支付款被提前支借了7万多,附近小餐馆见到村干部就关门,因为他们手里有村干部留下的8万多元欠条。
徐水应将村“两委”班子成员召集起来,配齐小组长,承诺如果发不出工资,就由他垫付。他从自己的存款中拿出9万元,作为村里启动资金。“地是死的、人是活的!”徐水应把突破口选在盘活东港3.8平方公里土地上。他克服重重阻力,收回无偿占用的鱼塘和土地400多亩,进行发包,当年获得效益5万元。以后的几年里,他以400多亩鱼塘和土地作为资本进行运营,实现招标承包,将集体经济的雪球越滚越大。
田野继续摆兵布阵
2009年,徐水应先后引进了桔橙、甜玉米、冰糖西瓜等高效作物,同时对黄金梨、胡柚等农副产品,集中进行统一分拣、包装、销售,提高农副产品的经济附加值。
2011年,武汉大学与东港村达成建立水稻试验基地的意向。徐水应不顾身患疟疾,揣着药在武汉一呆就是一周,等合同签订,他几近脱水。
今年,徐水应继续摆兵布阵:1至5组重点打造农业观光休闲带,6至10组打造特色种植区,11至14组打造特色养殖区。一个集特色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农产品加工业为一体的东岗集团公司将横空出世!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