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矿冶文化与新黄石

更多

[矿冶黄石]黄石地名,让你读懂这个矿冶古都

发布时间: 2012-07-24 16:04   来源: 荆楚网   进入电子报

相传在古时候湖中有大量的磁石,磁湖因此而得名。

    翻开黄石地区的地名志,无论是留存至今的,还是已消逝了许久的,有那么多都蕴含着矿冶的品质。

   没有哪一个地方像黄石一样,有着如此密集而又与矿冶密切相关的地名。上至一个市、一个区,下至一条路、一个公交站,一个个富有矿冶特色的地名,无不荣耀地在向世界告知,黄石,是一个三千年炉火熊熊燃烧的矿冶之都,无不彰显着一个城市独特的矿冶文明,无不讲述着与矿冶相关的历史及传说故事。

   黄石、大冶、铁山、石灰窑、铜绿山、金山店……读懂黄石地区这些地名,就可以读懂黄石这座城市,就可以读懂这座矿冶古都!

   地名是一种时代的产物,不仅是注解地理实体或地域空间的一种符号,更是一种既可视又可悟的文化景观。

   大冶、铁山、石灰窑、铜绿山、金山店、上窑、中窑、一门、二门……当我们把这些地名串联起来时,一个个地名就如同一幕幕动人的画面,最终汇成一部宏大的历史剧。

   这部历史剧的“主角”就是——矿冶。

   因铁矿闻名的“铁山”

   “铜绿山矿的开采,一度被历史掩埋。黄石近现代的繁荣,源于大冶铁矿的开采,可以说没有铁山,就没有黄石市。”

   铁山,是与矿冶最有直接关系的地名之一。

   史料记载,铁山从三国、晋、隋唐至今,历代都在此采矿支炉,冶炼金铁。因铁矿石储量1.5亿万吨,尤其是含铁量高达50%以上,故此得名“铁山”。

   而铁山地区,到目前总人口也只6万余人,国土面积仅29.45平方公里的“巴掌大”地方,却在1979年12月17日,奇迹般地成为了全国罕见的县级行政区。

   原因何在?毫无疑问,是丰富的铁矿资源成就了这一奇迹。

   谈到铁山,历史要上溯到遥远的古代。当地,一个“铁拐李炼制铁拐杖”的美丽传说代代传承。

   相传远古的一天,“八仙”之一的铁拐李云游至铁山境内,看到崇山峻岭之中有几座山峰霞光万道,宝气冲天,于是在山间的一座古寺中住将下来,每天上山采石烹煮。经过几个寒暑的冶炼,终于炼出精铁,制成一根能呼风唤雨、除灾祛邪的铁拐杖。此后,铁拐李便用这根拐杖造福四方百姓,最终得道成仙。此后,这一地方被当地人民亲切地称为“得道湾”。

   神话传说不足为信,却无形中给铁山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那么,这片土地到底与矿冶有多大的关联呢?眼见为实,3月30日,记者一行驱车来到铁山区境内的大冶铁矿,一路探寻先人们的矿冶足迹。

   汽车在铁山境内穿梭,连绵不绝的矿山、堆积如山的采矿废石、随处可见的运矿卡车、冶矿路、张之洞路……一路上,浓郁的矿冶气息充满整个城区。

   迎着漫天斜织的春雨,记者一行来到了国家矿山公园。

   站在巨大的露天采坑前,望着对面三座连绵的狮子山、尖山和象鼻山,山间笼罩着一层薄薄的氤氲,显得肃穆神秘。手扶凭栏,一座巨大的矿坑映入眼帘,一道道螺旋状的采矿面如同年轮般深深刻在山体上,“愚公移山”的故事被活生生地转移到现实中,让人惊叹于人类征服自然的智慧和力量。

   事实上,这仅仅是大冶铁矿的一角,大冶铁矿早已深深渗透在铁山的每个角落。

   “铁山是一个典型的因矿冶形成的区域,没有大冶铁矿,就没有铁山区。”今年75岁的大冶铁矿老职工马景源这样描述。“铜绿山矿的开采,一度被历史掩埋。黄石近现代的繁荣,源于大冶铁矿的开采,可以说,没有铁山,就没有黄石市。”

   查阅两组数据就能找到答案。铁山区人口6万余人,国土面积29.45平方公里,而大冶铁矿繁盛时期,职工和家属共有3万余人,几乎占到铁山区一半以上人口;辖区内14座矿山的占地面积高达11.6平方公里,约占全区面积的42%。

   “在铁山,当街随便问几个人,其中必有人或直接、或间接与大冶铁矿有关联,要么是铁矿职工,要么就是铁矿家属。”马景源说。

   大冶,取意“大兴炉冶”

   “大冶遍地都是炉渣,留下的矿冶遗址达55处,其中绝大部分属于先秦时期。”

   在长江中游南岸的巍巍群山环抱之中,有一座被誉为“江南聚宝盆”的千年古城。她因矿产资源丰富、矿冶历史悠久、冶炼技术发达而闻名于世,她的名气甚至超过了黄石。

   她,就是大冶。

   大冶这一地名的来历要上溯到一千多年前。公元967年,李煜为南唐国主时,升青山场院,并拆武昌三乡与之合并,新设一县。因境内矿产丰富、冶炼业发达,按《庄子·大宗师》“大地为大炉,造化为大冶”一语,取“大兴炉冶”之意定名为大冶县。

   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秋浦歌》正是大兴炉冶的生动写照——“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炉火熊熊燃烧,映红了整个天地。炉中喷出一股股紫色的浓烟,不时有火星从炉烟中欢快地跳出来。在月色和炉火的辉映中,冶炼工人们一个个显得精神焕发、红光满面。他们一边挥汗如雨地工作,一边情绪激昂地放歌,高亢的歌声此起彼伏、响彻夜空,甚至连寒冷的河水都为之激情荡漾起来!

   关于大冶地区丰富的矿产资源,民间还流传着一个五座宝山的有趣传说。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神仙生了五个孩子,生性顽皮。一天,他们在天庭玩耍,突然发现了光芒四射的金、银、铜、铁、锡五个小球,并互相抢夺。抢夺间,不小心将五个宝球踢出天庭,坠地成了五座山,故名为金山、银山、铜山、铁山、锡山。五座山有大有小,面貌各异,人们称之为五姐妹。

   大姐为金山,住在金山店镇西北部,身高为233米,面目清秀;二姐为银山,住在还地桥镇西南部,身高为122米,容貌端正;三姐铜山,住在铜绿山镇的北部,身材矮小,仅92点9米,头顶高平,巨石对峙,骤雨过后,满身生着如雪花小豆点的铜绿;四姐为铁山,住在铁山乡北部,身材高大,有470米,貌不惊人,而体质强健,后知铁铜共生,名扬天下;五妹为锡山,与大姐居住在一块,身高245米,其貌不扬。       

   五座宝山的传说,对应着黄石地区五座矿山——金山、银山、铜山、铁山、锡野山。这些闪亮的地名,名副其实,折射出大冶这片土地的美丽富饶,吸引着人们纷至沓来,造就了一片人声鼎沸、尘土飞扬、大兴炉冶的恢宏场面。

   有关资料显示,“大冶遍地都是炉渣,留下的矿冶遗址达55处,其中绝大部分属于先秦时期。”

   嵌在东楚大地的“活化石”

   “没有哪一个地方像黄石一样,有着如此密集而又与矿冶密切相关的地名。”

   岁月的风蚀,不断造就历史断层。而古老的地名就像一个忠实的仆人,客观真实地记录着一个地方演变的点点滴滴。穿行一座城市,地名既是城市的标签,更是城市历史的映射,许多历史信息就是通过地名这个镜像绵亘存留至今的。

   了解一个城市的历史,不妨由这座城市的地名着手。

   翻开黄石地区的地名志,无论是留存至今的,还是已消逝了许久的,我们都会被其中所蕴含的浓郁的矿冶气息所感动。

   黄石地区,历来以矿产命名的自然地理实体名称有:金山、黄金山、金盆山、金桥、银山、铜山、铜绿山、铜山口、铁山、铁子山、铁山西、铁子垴、铁门坎、锡野山、金湖、黄金湖等;以矿命名的行政区划名称有:铁山区、铁麓乡(旧名)、铁山公社(旧名)、铁山街办、金湖镇(旧名)、金盆乡(旧名)、金桥乡(旧名)、金牛镇、金山店、黄金湖乡、金山村、金桥村、铜绿山镇、铜山口镇、铜矿公社(旧名)、铜山乡(旧名)、铜山村、石灰窑区等;还有一些人们因生活习俗而逐渐形成的地名:上窑、中窑、青铜广场、冶矿路、一门、二门等。

   黄石究竟有多少与矿冶有关的地名?没有统计,也无从考证。只可能有一种理解,那就是太多太散太碎。

   “没有哪一个地方像黄石一样,有着如此密集而又与矿冶密切相关的地名。”曾在市民政局地名办工作数十年的彭汉云老人感慨道。

   上至一个市、一个区,下至一条路、一个公交站,一个个富有矿冶特色的地名,如同一块块永远无法风干的“活化石”,闪亮地镶嵌在东楚大地的每个角落。

(本文来源:荆楚网 编辑:赵建鹏)
关键词:

相关新闻:

湖北焦点

国内要闻

娱乐推荐

荆楚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027-88567716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027-88567711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荆楚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荆楚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