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人才十强活动报道

更多

聚焦人才工作“十强” 欢迎公众投票

发布时间: 2012-12-18 09:17   来源: 荆楚网   进入电子报

  湖北日报讯 根据首届湖北人才工作“十强”评选表彰工作安排,省委组织部会同省经信委、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国资委经过动员宣传、推荐申报、资格审查、初评等环节,按照1:1.5的比例分别评选出首届湖北人才工作“十强县市”、“十强企业”、“十强高校”、“十强院所”各15个候选单位(名单如下)。
  从12月18日开始在荆楚网开通专题,通过网络、手机短信、固定电话等方式接受社会公众评议。公众投票时间为9天,将于12月26日24时截止。


  首届湖北人才工作“十强”初评结果

可点击进入荆楚网评选专题查看


 
  投票方式:
  1、手机短信投票:
  湖北地区手机用户直接编辑短信“代码+候选编号”(如AS01,详见荆楚网),发送到1062276677,为您支持的候选单位投票。代码设置:县市为AS,国营企业为AG,民营企业为AM,高校为AX,院所为AY。活动期间每部手机限投20票。

        2、固定电话投票:
  湖北地区电信固定电话、电信(C网)手机用户可直接拨打16866388,根据语音提示选择相应按键,进入各项评选活动进行投票。活动期间每部电话限投100票。具体按键号码设置:县市为1号键,国营企业为2号键,民营企业为3号键,高校为4号键,院所为5号键。
  3、网络投票:登陆荆楚网,点击进入相应评选活动网上投票专题,填写姓名、手机号,勾选您支持的10个候选单位后,点击提交按钮进行投票。


  投票奖励:
  本次评选活动将设置公众参与大奖,将分别从各项评选中抽取1位幸运参与者(共抽取5位),各赢取苹果Iphone5手机一部。此外还将在每项评选的投票参与者中抽取20位幸运奖,奖励价值100元的手机充值卡一张。


  “十强县市”候选单位人才工作简介


  武昌区:汇智聚力促发展
  武昌区坚持人才强区战略,3年累计投入5.14亿元用于人才创新创业,区级财政收入连续6年保持全省中心城区第一,先后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等国家级荣誉42项,省级荣誉百余项。
  武昌设立“高层次人才服务”绿色窗口,提供信息咨询等27项服务,3年为600人次企业高管人才发放奖励款项980万元,建成科技企业孵化器14个,聚集社会创业资金21亿元,孵化企业353家。实施英才工程、名师工程、社会人才工程、文产示范工程、参政议政工程等五项工程,搭建人才发挥作用的平台。
  通过规划高端设计、院士高端引领、企业高端培育、园区高端优化、智库高端聚合,吸引张金麟院士、李德仁院士引领团队集聚武昌新兴产业。


  洪山区:变科教优势为发展强势
  近年来,武汉市洪山区以各类人才的大集聚、创新活力的大解放促科教优势加速转化为发展优势,区全口径财政收入2011年突破65亿元,同比增长37.8%,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区”、“湖北省首届科技创新先进区”等荣誉称号。
  洪山区在沿珞瑜路、和平大道、珞狮路等高校云集地带布局科技企业孵化器15个,建设现代传媒、武大珞珈等创意园区8个,今年吸引了72名高端科技人才到园区创新创业。与7所辖区高校签订区校战略合作协议,区校企共建产学研基地26家,区内50家公司与高校达成实质合作,300余项高校科研成果在洪山“开花结果”。区财政每年划拨1000万元作为创业种子基金,资助100名创业者,发展100个初创科技企业,带动万名大学生就业。


  大冶:点燃“助推器”给力创“百强”
  大冶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为争创全国“百强”县市提供了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以“金芽”、“金桥”、“金牌”、“金典”、“金谷”、“金穗”等六大工程为载体,各类人才队伍蓬勃发展,全市人才总量达到60569人,年均增长5.07%。高学历、高职称、高技能等“三高”人才突破5000,拥有国家级、省级专家16人。
  大冶实施“企业科技特派员行动计划”、“农村实用人才开发与基地建设”等创新项目,被省委组织部评为人才创新项目一、二等奖。27家企事业单位开展产学研合作,攻克技术难题30多个,申请专利84个。开设《人才论坛》、《大冶人》电视栏目,大力宣传科学人才观和优秀人才典型,具有地方特色的人才文化越来越浓。


  丹江口:优化环境聚贤才
  丹江口大力营造公开、公平、择优、竞争的用人环境,近三年来,打破地域、身份、行业限制公开选拔综合管理类人才40名任副科级领导干部;通过“招本引硕”,面向全国引进紧缺专业人才40名;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支持民营工业企业引进紧缺人才30余名。大力实施“柔性引才”,先后与中科院水生所、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武汉工程大学等院所开展人才合作。
  通过党校培训、部门专题培训、网络培训、外训、举办各类讲座讲堂、送教下基层等形式,加大各类人才队伍培养力度。通过在媒体上开设“人才故事”、“技能名师风采录”、“一村一名大学生创业谈”等栏目,营造良好氛围。截至2011年底,该市人才总量达到25792人。


  公安:创新政策激发人才活力
  近年来,公安县不断完善体制机制,着力实施重大人才工程,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人才工作成效显著。
  出台了一系列柔性引才优惠政策,凯乐集团、新生源等企业从上海、南京、武汉等地知名高校引进5名博士。县人民医院和中医院引进10名硕士以上学历的专业技术人才。县科技局建起了知识产权公众服务网,3年帮助各类人才申报专利240件,获授权专利235件。
  结合产业发展实际,县委、县政府先后与华中农业大学、长江大学等高校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在人才培养、干部培训以及科研合作进行全方位合作。去年,公安县启动“1351”人才工程,即在全县培养1000名行业能手、300名行业技术骨干、50名行业高科技领军人才、选拔100名农民科技指导员。


  枝江:布局人才优先发展战略
  枝江市以优化人才环境、实施人才工程为抓手,全面布局人才优先发展战略。
  2008年,枝江出台了《优秀人才引进管理办法》,先后引进加拿大留学回国创业人员奚海浩等一批高层次人才;设立人才开发专项基金,开展市管专家、青年科技奖、“十大杰出人才”、“十大杰出青年”等评选表彰活动。2011年全市人才开发资金支出达到2542万元。
  围绕工业强市建设,先后实施“百家企业人事人才服务工程”、“工业园区人才支撑计划”等,建立枝江酒业博士后产业基地,组建企业家俱乐部。围绕新农村建设,创新开展“人才赶集”、“科技110”等农村实用人才服务活动,投资300万元建设农村人才培养基地,培养科技明白人和致富带头人近万名。


  谷城:创新机制聚人才
  近年来,谷城县打造人才发展环境最优、体制机制最活和人才条件保障最好的地区,获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省科技创新20强,襄阳市唯一一家连续三届人才工作先进单位。
  谷城制定《子胥支持计划》、《百人引领计划》等政策,先后引进48名创新创业高层次人才。今年8月,公选16名硕士研究生人才进县直单位领导班子,选聘300名大学生到企事业单位。全县每家规模以上企业有2名以上高级经管人才和1个研发团队。2012年人才经费1200万元,用于科技研发、激励表彰、住房医疗等。
  依托谷城堰河襄阳市人才培训中心,建立“1个培训中心+4个实习基地+10个教学实践点”培训体系,提升培训效能,培训各类人才13000人次。


  钟祥:人才引领转型跨越
  钟祥坚持发挥人才引领作用,加快转型跨越发展,实施了“兰台育才”、“阳春引才”两大计划和八大工程,全市人才总量达到8.6万人,有11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在开发农村人才资源实践中,探索并形成了“三对接”模式。与特色产业对接,吸引农户参与特色产业开发,共带动农户32000多户。与科研院所对接,试验推广新品种128个、新技术35项、破解生产技术难题131个。与海外研修对接,派遣2200人赴日研修农业,1100多人成为科技致富的带头人。
  规划建设了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磷化产业园区和莫愁新区,吸引1264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创业。2012年,全市安排人才工作专项资金3068万元,其中市委人才办专班工作经费300万元,创历史新高。


  汉川:项目管理助推人才发展
  汉川市运用项目管理理念,按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设计人才支持项目,2011年,全市人才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达26.2%。
  汉川先后举办湖北科技院士专家汉川行、校地校企合作现场会等,柔性引进武汉高校院士专家85名,创新团队21个,解决技术难题236个,开展产学研合作119项。依托全省和孝感市两个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每年培训农村实用人才8000人次以上。
  全市企事业单位创建了13个人才工作示范点,在武汉、广州等地建立7个驻外人才服务工作站,为各类人才职称评定、入党、子女入学、配偶就业等方面提供服务。吸收40多名高层次人才入党,推荐优秀人才作为“两代表一委员”候选人,激发了各类人才创新创业热情。


  武穴:人才支撑现代港城
  武穴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建设现代港口城市,取得丰硕成果,进入省综合实力考核十强。
  打造“金摇篮”定点培育。依托广济博士后工作站、美天科技科研所等12个科研基地,近年共培育各类高端人才1600多名。华新水泥、龙翔药业分别与武汉工程、上海同济大学联姻建立科研站,这种校企联姻科研站武穴有16个,培养和储备精英人才1200余名。
  搭建园区聚才。先后投入10多亿元,兴办武穴、田镇和火车站3个市办园区,梅川、花桥等5个乡镇工业集中区和江家林等12个民营经济小区,打造高端人才集中区。市级设立1750万元人才发展专项经费,先后出台《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实施办法》、《“1231人才计划”实施办法》等政策文件12个。


  赤壁:打造人才聚集高地
  赤壁市围绕“建设强而优的中等城市”目标,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连续7年被授予“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称号。
  市财政每年列支2300万元用于人才开发,先后有12家企业以技术入股吸引27名科技人才进入企业高管,30家企业高薪聘请高层次人才110名。依托党校、电大、职校等阵地,实施人才素质整体提升工程,先后培训各类人才3万人次。
  通过“校企联办、村企联建、校村合作”创办“产学研”基地,赤壁与华中农业大学、省农科院、林科院等10多家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建立高效农业示范基地22个,带动2.3万农户致富增收。50多家企业先后与38家省内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进行“产学研”合作,取得各类科技成果230余项,创造经济效益6.2亿元。


  广水:集聚人才推进产业发展
  近年来,广水市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加大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力度,先后荣获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科普示范市、全省农村人才资源开发示范市等称号。
  大力推进“5115”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引进工程、回归工程、企校联姻工程,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96名,直接引进各类人才650多名。各类人才累计开发新产品60多个,转化应用科研成果30多项,为企业增效2亿多元。与此同时,由回归人才创办的杜克科技、大自然实业等20多家企业落户广水,投资超过15亿元。
  积极构建人才创新创业载体,重点建设东部工业区、十里工业基地两大人才集聚区,建立9个各具特色的就业创业见习基地,新增工程技术中心、企业技术研发中心、成果转化基地等23个。


  恩施:人才强市助推“仙居恩施”建设
  近年来,恩施市围绕工业、交通、旅游、城建、新农村建设等“五大重点”,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通过创新机制、建强队伍、优化环境等措施,构筑县域人才高地,一大批优秀人才找到了展示才能的平台。
  在“人才强市”战略的推动下,该市围绕民生和支柱产业,促成了21家企业与42个国内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共签订合作项目12个,合作投资金额3.82亿元,引进省内外科技人才358人,通过项目的实施培养高素质科技人员达35人。同时,该市中心医院与武汉大医院,商务和经信部门与东风公司,信达公司与恩施职院纷纷联姻展开合作。
  近3年,该市在6个特色产业乡镇建立了茶叶种植等实训基地,截至目前,已培训37573人次,评定农村实用人才职称320名。


  仙桃:人才提升竞争力
  仙桃紧紧抓住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三个环节,大力推进“江汉英才计划”,统筹抓好六支人才队伍建设,形成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优秀人才集群。
  仙桃实施创新创业团队孵化工程,在南城新区建设占地1000亩、投资30亿元的创新创业团队“孵化器”——中加科技城,已入驻创新团队5家。实施研究生引进工程,从2010年开始,每年面向全国引进20名研究生,截至目前,共有60名研究生在我市工作。
  仙桃建立高层次人才信息库,网络115名仙桃籍在外博士和创业成功人士,成立“回乡大学生创业协会”,出台优惠政策,吸纳100多名大学生回乡创业,与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20 所高校建立了校市合作关系,签订协议44个。


  天门:招才引智促跨越
  天门围绕中心谋工作,突出重点抓落实,强力推进人才各项工作。
  天门组织专班对各类人才需求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并逐一建立台帐,围绕全市重点产业发展的需要,先后在武汉、上海、浙江等地举办各类人才推介会近10场,招录各类人才近百名。在天门经济开发区设立人才创业园,对入住的企业提供免3年租金等优惠政策,现已有13家企业落户创业园。
  今年7月,组织开展天门市与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人才和项目对接活动,吸引阳光凯迪新能源集团等6大项目近30亿元投资项目签约入驻;实施柔性引才,聘请6名在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创新创业的专家为“天门市创新创业指导咨询专家”,这一活动有效地推动了人才和智力流动。

(本文来源:荆楚网 编辑:川燕)
关键词:

相关新闻:

湖北焦点

国内要闻

娱乐推荐

荆楚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027-88567716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027-88567711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荆楚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荆楚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