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民情日记参评作品

更多

20 童志纬

发布时间: 2012-05-10 21:47   来源: 荆楚网   进入电子报

  农村的呼唤
  2012年1月6日  星期五  天气晴


  昨天,天气阴冷。我们工作组成员仍然按计划,冒着严寒下到驻点村,进行走访活动。傍晚吃饭时,负责联系张坮村的李长胜同志回来报告说,发现该村有位94岁已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党员、老干部住在一所被火烧毁的废墟里,生活全靠大儿子--一个七十多岁、患有精神病、靠拾垃圾生活的老人照料。听到此消息,我们工作组成员都十分难受,饭后立即赶往老人的住所,了解情况。只见老人住在废墟的一个还没有倒塌的角落里,面积大约有2-3个平米,顶上用破塑料布遮着,门口用烧过的门框档着,四处透风,里面堆着垃圾袋。老人睡在床上,盖着已经变得发黑的被子,身上穿着发黑的棉衣。由于老人已下不了床,大小便全在床上。虽然是严冬,里面仍然散发着阵阵恶臭。
  看望过老人后,我们立即赶到村委会主任家中,向其了解情况。村主任介绍说,老人名叫张炎庭,有两个儿子。老大就是目前与老人一起生活的这一个;老二家住汉川,靠收废品谋生,他不但不照顾老人,他的媳妇有时还到老人这来索要存折。老人的家是2009年被烧的。由于他有两个儿子,按政策规定,不能享受五保户的待遇,也不能进福利院安置。只有他的大儿子,因没有成过家,尚能享受五保户待遇,还被送到镇福利院住过半年,后因不愿被管束,自己跑了出来。村里原打算给老人和另外一个五保户老人盖一套房子,由于年前请不到泥工,只好等到年后动工。我们觉得时值严冬,老人不能在如同露天的废墟里过冬,必须尽快想个办法解决。于是,我们要求村里想办法解决。
  因为担心村里一时没有妥善的安置办法,我们又连夜赶到镇福利院。经与院长交谈,了解到的情况与村主任说的大致相同。进福利院必须由镇政府同意。今天一早,我们就与镇政府联系,他们的答复,也是如此。并且表示,此类情况,不能开口子,否则容易造成攀比。政府的负责同志说,此类现象在农村不是个案,现行政策管不了。对于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如果儿女不尽孝,或无力尽孝,镇里也没有办法解决。
  临近中午,村干部来到工作组驻地,告知他们找到一处空房,已经与房主谈妥,可以出售给村里,稍作整修后即可入住,但是村里没有钱。我当即表示,购房款由我们省委党校出,并且立即与村干部一起查看了安置房。我们觉得此房子不错,便马上着手筹资,让村干部先行办理购房手续。
  看到事情有了解决的办法,老人很快可以有个能够遮风挡雨的栖息之地,我们心中感到了些许宽慰。但是静下来一想,我觉得透过这一个案,反映出我们现行政策上存在缺陷。诚然,按照道德规范,子女赡养老人是应尽的义务。但在现实生活中,子女不尽孝,或无力尽孝的情况是客观存在的。难道就应该让他们处于无人照料,自生自灭的状态吗?不能!绝不能!如今已是21世纪了,我们的国家经过30多年的改革发展,综合国力已经有了大幅提升了。温总理已经庄重地表示,要让人民有尊严地生活!那么,我们的各级政府,我们的民政部门应该深入了解农村的实际状况,制定出能够解决此类问题的政策来,让我们的老人都能够有尊严地生活,过上幸福的晚年!
  那么,如何破解这个难题呢?现在民政部门在城市,对流浪乞讨人员开展了救助管理工作,保障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的基本生活权益,更做好城市流浪乞讨人员中危重病人、精神病人的救助工作。我觉得在农村也应该建立社会救助制度。在镇或县(市)建立救助站,把那些生活不能自理,又确实无人照料的老人收容起来,照顾起来。当然,对于这些老人还应建立法律援助制度,帮助教育那些不孝之子,用法律手段追讨赡养费;还可以建立农村救助基金,号召全社会有爱心的人士,为这些老人奉献爱心。

 

  村民的担忧
  2012年1月12日 星期四 阴
  自从来到汉川市脉旺镇开展"三万"活动以来,听到农民群众对此次活动的反映是一致的,大家都非常拥护省委、省政府的决定,认为"挖万塘"活动的的确确是为农民群众办了件实实在在的大好事。可是今天却了解到村民们心中还有一丝担忧…。事情是这样的:
  下午,因校领导明天要带领学校部分干部职工来工作组驻点村走访慰问、调研、挖塘,我们便来到驻点的刘口村布置相关工作。
  一见到工作组的同志,村民们都很高兴,兴高采烈地围拢过来,大家一边称赞党的强农惠农政策好,一边赞扬这次"三万"活动开展得好,解决了几十年积累下来的田间沟渠、塘堰淤塞的大问题,为今后的粮食丰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不过有的村民也流露出担忧的情绪,我想可能是我们的工作还有不到位的地方吧。于是赶紧问他们,你们还担心什么呢?曾担任了三十年大队长的老党员、老干部李书木告诉我,他们担心今年要召开党的十八大,胡总书记要交班了!
  我听了以后,如释重负:原来他们不是对"三万"活动和对我们的工作组有意见,而是担心十八大之后党的强农惠农政策会改变。于是我大声地告诉村民们:"请大家放心!要相信胡总书记和党中央,一定会选好接班人,确保党的路线和政策稳定。只要我们坚决拥护党,一心跟党走,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党的强农惠农政策只会越来越好,我们的日子一定会芝麻开花节节高!"

  博士的遗憾
  2012年1月16日 星期一 阴
  春节临近,已经是腊月二十三了,隆冬时节的江汉平原寒风冷冽。上午,我们工作组成员一行4人走访了桃鹤洲村5户困难党员、干部和群众;下午,我带领大家继续马不停蹄地到驻点村之一的张坮村走访民情。通过前期摸底调查,我们事先得知张树娃老人家是村里的困难户之一,于是我们决定今天要亲自前往家里看看。
  张坮村也是省委党校新农村建设的驻点村,是我们党校这次"三万"活动驻点村中比较优越的一个村,走在宽敞的村道上,两旁是鳞次栉比的二至三层的新建楼房,新农村建设的成效使我们为之惊叹!
  沿途根据村民的介绍,在没有向导直接带路的情况下,我们凭借直觉,来到了两栋较高楼房之间那所低矮的平房中找到了张树娃老人家。当时,屋里只有一位十五、六岁的小姑娘在家。我们问小姑娘:"你家有大人在家吗?""我奶奶在邻居家里。"小姑娘答到。我们让小姑娘去把奶奶叫回来,她便转身出去了。利用这个时间,我们打量着房里,发现在一面墙壁上贴着许多授予张婷"三好学生"的奖状。小姑娘把奶奶叫回来后,就又到邻居家去了。
  我们向老人了解完情况后,准备离开。这时随行的工作组成员柯高峰博士却让老人把小姑娘叫回来,她想问问小女孩的情况。小姑娘来了后,柯博士仔细询问了有关情况。原来小姑娘就是奖状的获得者张婷,今年十六岁,那些奖状都是她上小学时获得的。然而,就是这么一位学习优秀的孩子,由于家庭原因,上完初一,十四岁就辍学,外出打工去了。现在在一家企业打工,每月能赚一千多元。柯博士问她:"你还想再回学校读书吗?"小姑娘摇摇头说:"不想!"
  从这户人家出来后,看得出来柯博士有些许遗憾。我就问他:"你是不是为张婷不愿继续上学而惋惜呢?""是的!"博士回答。"我本来想,如果她愿意重回学校读书,我就是再困难也想帮助她!"博士继续说。
  柯博士是刚从华中师范大学毕业来党校工作的,能够参加此次"三万"活动,他非常高兴,把它看成是一次了解农村实情的难得的机会,因此全身心地投入,扎扎实实地工作,认真做好宣讲政策、走访民情、实地勘察工程等各项工作,还牺牲休息时间发挥自己从事过新闻工作的专长,积极撰写宣传稿件,受到了农民群众的欢迎和领导及同事的赞扬。
  是的,我也有同感。象张婷这样的孩子,原本可以继续学习,成为建设国家的优秀人才,却因家庭生活困难不得不辍学外出打工,养家糊口。作为从事教育工作的党校人,怎能不遗憾、不惋惜呢?真心希望国家进一步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同时学校、村干部都应该关心农村儿童,特别是女童接受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权利,使每个孩子都能得到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真心希望基层组织进一步做好工作,把党和政府的关爱送到每一个农村贫困家庭之中。此外,强烈呼吁劳动监察部门加大查处力度,不允许任何企业雇用童工!如果不是有企业雇用童工,张婷至少应该再读两年书吧!

 

  作者系省委党校"三万"工作组组长 童志纬

(本文来源:荆楚网 编辑:王冬)
关键词:

相关新闻:

湖北焦点

国内要闻

娱乐推荐

荆楚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027-88567716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027-88567711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荆楚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荆楚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