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民情日记参评作品

更多

61 杨世武

发布时间: 2012-05-10 21:54   来源: 荆楚网   进入电子报

  一位老村支书之盼


  2012年2月15日       星期三        小雨
  从前天开始,立春后的通城县麦市第一场雨已经淅淅沥沥地下了三天。昨晚的工作组碰头会上,张从发组长提出,这两天天气下雨,进村组看塘堰沟渠行车不安全,工作组应利用这个时间走一到二个村,了解了解目前村集体经济的现状。张组长的提议得到了其他成员的一致赞同。
  今天一大早,天气依然是阴沉沉的,时不时飘着毛毛雨。8:35,工作组四个成员在镇政府门的早点摊上吃完早餐后就开车直奔七里村村委会,车行驶在平坦的"通麦"公路上,透过模糊的车窗玻璃看到公路两旁整齐的村民楼房,依然熟悉而养眼。10分钟左右的车程,早已在村委会大楼门前等候我们的村支委第一书记付子龙(我们一般都称呼他付爹)把我们带进村委会会议室。虽然我们已来过多次,但当一进会议室大门,抬头就能看到的挂在墙壁上的两块银灰色的长方形金属牌此时格外引起我们的注意,一块牌上嵌刻着"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制度研究实验田"15个大字,另一块牌上是"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法律制度调研观测点"19个大字。勿庸付爹介绍,我们都十分清楚,去年七月份,由我校副校长、全国土地法律制度研究领域知名专家陈小君教授担任中心主任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农村土地法律制度研究中心与通城县麦市镇人民政府、七里村村委会签定了建立"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法律制度调研基地"、"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法律制度调研观测点"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制度研究试验田"的协议。
  已过花甲之年的付爹亲自忙着给我们沏花茶。花茶中主要有菊花、炒熟的黄豆和芝麻,略带咸味,可以说是色、香、味俱全,在麦市的两个多月,我们已经很习惯喝花茶,而且我们知道,花茶是淳朴的麦市人用来招待贵客的。在慢慢的品茶中,我们和付爹拉开了话题。
  提到村级集体经济,从付爹的脸神和语气中我们不难感觉出他的无奈和期盼。他再次告诉我们:现在七里村90%以上的村民都住上了楼房,2011年人均收入大概在5700元左右,村民的生活还算是可以,主要是靠外出打工挣钱,打工收入在家庭中的收入比例高达80%以上,外出打工的人口也占总人口约1/3以上,年轻人基本上都在外打工,呆在家里的大多是老、弱、病、残、孕,通过几次塘堰整治开工现场劳力的投入就能看得出来;现在村里没有村办企业,集体经济也就无从谈起,你们去年12月初刚到村里来时,我带你们去参观过的"七里山矿泉水厂",那是我们七里村地盘上唯一的一家企业,但可惜的是,那是个私营企业,不是村办企业。
  付爹的话语没停下来,他谈起麦市几个地方致富带头人:在七里山工业园区(七里山工业园是麦市镇属工业园)兴业的的亚科微钻的老总郑四来、齐能电子老总万能武等,他们都是早期外出打工者,凭着自已过人的胆识和才智,不满足于做一辈子的打工仔,利用多年的积蓄和在外掌握的技术回乡创业,成为富甲一方的致富带头人,为麦市乃至通城的外出打工者做出了榜样。尽管他们投资创业对所在村的村集体经济的贡献很小,但能吸纳村里及周边村镇的劳动力,很多青壮年劳力可以不受在外漂泊之苦;而且对家庭来说,家里的老人孩子又能得到应有的照顾和关爱,无疑是两全其美,现在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是个社会问题,这个你们也知道;对我们村干部来,这同样是我们的愿望,我期盼我们七里村能出几个郑四来,万能武。
  是的,我们工作组四人每天都在走村串户,行走于田间地头,整齐的村落、宽敞的楼房里鲜有年轻人的身影;在挖塘工地,更多的是老人,妇女,和玩耍的孩子。其实其它几个村的村干部也多次向我们诉苦:现在挖塘想找青壮年的劳力是件相当困难的事。
  付爹的话题开始转向此次"三万"活动:省里要求我们挖塘,每组一个当家塘,对塘的深度、蓄水立方数等等都有较明确的要求,我们七里村就有九个项目,需要近17万,当然省里县里会以"以奖代补"的形式给一点,你们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和我们多年的关系就不用说了,县里的工作组也支持一万,但还是远远不够,省里又要求村里不能产生新的债务,我们这个村干部就不好当了,我们村没有企业,村集体经济的状况你们是清楚的,你说要请一些企业家、外出打工者来自愿捐资来进行塘堰整治,很难;"一事一议"、"投工投劳"等方法都很难搞。我们村里去年制定了"七里村'十二五'新农村建设规划",你们这次帮我们进行了塘堰整治,水利设施有了很大程度地改善,我们还想在全村新增200户用上沼气,九个组都装上路灯,清除村民家房前屋后的垃圾等等吧,这些都要钱,钱从哪里来,必须要发展和壮大村集体经济,没有集体经济,再好的规划,再美好的想法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说到这里,我你为村支书,想请你们转告省里,下一期"三万"活动能否搞"万名干部进万村办万厂",什么意思,就是要请省里的工作组帮我们每个村办一个村办企业。当然这是我个人的想法,不知道合不合适,但作为一个村支书,我一直这样想,一直在盼……
  盼,付爹的盼是多么真切,多么现实,多么深远。我们的心完全沉浸在他的所说、所思、所盼之中,沉重而感动,感同身受却又爱莫能助。这不仅仅是七里村村支书之盼……
  不知不觉,时针已指向11时15分,11:30是食堂开饭的时间,我们该回镇政府食堂就餐了。付爹执意要留我们在他家吃农家菜,喝两杯自家酿的米酒,我们不能也不忍心给他添麻烦,已是儿孙绕膝的付支书几乎每天都奔波于田间村落。


  作者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三万"活动工作组 杨世武

(本文来源:荆楚网 编辑:张鹏)
关键词:

相关新闻:

湖北焦点

国内要闻

娱乐推荐

荆楚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027-88567716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027-88567711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荆楚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荆楚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