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通讯报告参评作品

更多

39 保康县

发布时间: 2012-05-11 11:09   来源: 荆楚网   进入电子报

  多措并举筹资金  建设塘堰惠民生
  保康县探索创新筹资筹劳的实践经验
  叶丛   中共保康县委书记


  保康是襄阳市唯一的全山区县,属严重缺水地区,农村基础设施非常薄弱。在新一轮"三万"活动中,全县规划整治塘堰1213口,有近95%的塘堰是"碟子堰"、"筛子塘" 。塘堰整治资金缺口大、投工投劳任务重。山区县如何有效破解筹资筹劳两大瓶颈,是这次"三万"活动中的难点、焦点。我们按照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县级统筹、乡镇负责的原则,大胆探索,开拓创新,多法并举筹资金,一事一议抓筹劳,在"八个"字上下功夫、找出路,做活筹资文章,快速扎实地推进了全县整治塘堰项目建设。截至目前,全县已动工塘堰整治722口,完成375口,计划工程量152万方,已完成工程量79万方,占52%;计划筹资2795万元,已完成投资1342万元,占48%,掀起了全县农村小水利设施建设高潮。
  一、争取政策"补"。 保康农村人口23万,有近35万亩的耕地需要用水灌溉。面对如此之大的需水量,如何在短短的三个月时间把1213口塘堰建设好,让农民长受益。为此,我们紧紧结合山区实际,积极抢抓国务院最新出台的国家新一轮扶贫攻坚计划,把保康县纳入全国集中连片扶贫开发重点县和省委省政府确定的脱贫奔小康试点县的政策,捆绑起来,有机融合,发挥政策的最大效益。我们把争取各级政策这项工作作为主要职能部门"一把手"的工作,实行硬账硬结,确保把该拿回来的政策项目全部拿回来,并力争超额争取。县发改局在这次"三万"活动,超前规划,主动出击,充分利用自身优势,联合相关部门,组建政策项目争取工作专班,积极向国家、省、市发改委申报全县2012年农田水利、水毁恢复、流域综合治理等各类项目26个,申请国家扶持资金近1.75亿元。
  二、财政资金"投"。 省委、省政府在新一轮"三万"活动中明确要求县级筹措500万元以上资金,这既是省委、省政府下达的硬指标,也是地方党委政府把"挖塘堰"这项惠民、利民的好事办好办实的应尽之责。为此,我们广辟财源,压缩支出,突出重点,优先保障,从县级财政安排落实塘堰整治资金500万元,同时从全县安全饮水、地方政府债券、土地整治和老区建设、现代农业等项目资金中调控2371万元,用于塘堰整治建设。县财政局驻中厂村工作队根据确定的修河堤、引水渠和堰塘整治三项建设工程,急需134万元资金的实际,采取一事一议"筹"、办公经费"挤"和向省争取粮食基础能力建设专项资金"扶"等措施,已累计拨付到位资金82万元。
  三、一事一议"筹"。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是加强农业基础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增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促进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我们按照"申报审批、资金征缴、组织实施、民主公示、项目验收、资金拨付、审计监督"的原则,积极组织筹工筹劳,对各乡镇实行多用多补、少用少补、不用不补,用足用活"一事一议"政策。我们将2011年中央、省级财政下拨的"一事一议"以奖代补资金没有用完的全部用于这次"三万"活动,并从2012年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中安排261万资金,重点用于这次以挖万塘为主的小水利工程建设。目前,我们通过"一事一议"村民筹资337万元,筹劳折资1108万元
  四、创新机制"融"。各村积极争取本村在外知名人士、创业成功老板及与本村有联系的企业、团体和个人捐资开发塘堰。采取村民出资自扩自建、联户建设、村集体补贴引导建设、卖断经营权投资改造、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建设等多种模式吸纳社会资金投入塘堰建设。驻保康的市粮食局工作队积极联系从大中型企业筹措20万元资金用于塘堰整治建设。余家湖保康工业园创新飞地经济模式,牵线搭桥融资金。东风公司去年先后投入帮扶资金80万元用于白果园村,进行塘堰、公路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五、对口单位"扶"。小塘堰,大民生。省委、省政府在这次"三万"活动安排省扶贫办、武汉理工大学、武汉科技大学、省社科联4个工作队驻保康,联系16个村。市直也派驻11个工作队、联系41个村。我们抓住这一平台,主动汇报,搞好协调服务,争取他们的最大支持。省、市工作队心系山区,立足部门实际,采取争取项目、出资出物等多种形式,从人力、物力、财力、智力等方面倾心帮扶驻点村,将帮扶365万元投入塘堰整治建设,致力改善民生。保康县组建141个工作队、联系261个村,实现了全覆盖。省、市、县 "三级"工作队整体联动,钱不分多少,力不赚大小,解囊相助,真帮实扶。武汉科技大学工作队带着对山区人民真情厚爱,带着现金10万元进驻保康,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襄阳市政协工作队联系过渡湾、寺坪两个乡镇4个村,在分别了解了4个村的情况后,决定先拿出50万元作为4个村的堰塘整治启动资金。
  六、产权改革"集"。推进塘堰等小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不仅有利于缓解财政资金压力,而且更能保证塘堰建得成、管得好、用得起、长受益。因此,我们坚持以新的机制抓管理,积极引导村组按照"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推进小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运用市场的办法,创新小农水建设的投入和管护机制,引导社会参与农田水利建设。在明晰产权的基础上,通过实行承包、租赁、拍卖水利设施使用权等办法,把各方面参与塘堰整治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引导农户对塘堰等设施自建、自管、自用。保康县寺坪镇台子包村二组一口设计蓄水量为2.1万立方的堰塘始建于1970年。在整治中,通过拍卖用水权、养殖权等筹集资金6万元,保证了整治工程的顺利进行。整治后,这口堰塘将新增蓄水量1.1万立方,可满足78户农户150亩农田灌溉。
  七、受益农民"担"。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塘堰整治是一项民心工程,农民是这项工程的投入主体和受益主体。我们通过宣传国家政策,印发《致农民朋友们的一封信》7.8万份,下发到每户家中。采取各种方式广泛宣传"三万"活动政策,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涌现出'你要挖'为'我要挖'的生动局面。通过算用水账、算效益账,把农民"动"起来,把塘堰与他们的切身利益密切联系起来,让他们自觉出钱出力、筹资筹劳,自觉承担起整修塘堰、建设家园的责任。目前,全县已投工投劳15.5万个。保康县小沟村需要整治一口6万多立方的堰塘,计划工期25天。在驻村工作队县水务局的帮助下,300多名干部群众齐上阵, 8天时间就完成了主体工程,大大缩短了工期。
  八、社会力量"捐"。充分发挥县工商联的职能作用,组织全县民营企业家开展"我为家乡做贡献"、"工业反哺农业惠农行动"等活动。广泛动员和引导县内外大型企业、民营企业和保康籍在外成功人士,通过民企联村、光彩事业、感恩行动等多种方式参与到塘堰整治建设中来。通过捐赠资金、项目资助、提供设备和物资等多种形式支持农村塘堰整治和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中来。能力不分大小,捐款不分多少,善举不分先后,积极投入到建设中来。部分民营企业捐赠堰塘整治资金132.8万元,在全县民营企业中发挥了示范引导作用。
  

       注:此调查报告在省三万办简报采用后,省委副书记张昌尔、副省长赵斌同志先后做出批示,要求在全省总结推广。

(本文来源:荆楚网 编辑:王冬)
关键词:

相关新闻:

湖北焦点

国内要闻

娱乐推荐

荆楚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027-88567716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027-88567711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荆楚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荆楚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