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通讯报告参评作品

更多

17 省委党史研究室

发布时间: 2012-05-11 15:35   来源: 荆楚网   进入电子报

 就路口村社区服务中心的落成  

对当地村级经济发展做初步分析思考与建议

   

         农村社区建设,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也是农村城镇化重要组成部分。放眼当今世界,农村城镇化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从经济发展水平看,世界银行对全球133个国家的统计资料表明,当一个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700美元提高到1000-1500美元、经济步入中等发展国家行列时,城镇化进程加快,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将达到40%-60%。换言之,城镇化水平达到50%以上时,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最佳时期。鄂州市2011年城镇化率预计达到70%左右,工业化率达到50%左右(鄂州《2008--2016城乡一体化规划纲要》),上述两项指标,完全具备"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条件,完全可以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因此,加快农村城镇化发展的水平,就成了鄂州市农村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打造全域鄂州、好而快地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农村新服务社区建设便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是富裕农民、繁荣农村、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正倍受人们的关注。以下就鄂州市鄂城区杜山镇路口村社区服务中心的落成对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做初步分析思考与建议。 

 

         一、路口村基本概况  

         杜山镇路口村是湖北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该村位于鄂州市城区西南10公里处,北与华容区蒲团乡相邻,南与泽林镇接壤,西与杜山镇东港村交界,东为武黄高速路口收费站,樊湖公路、百里长港自东向西穿村而过,域内沟港纵横,水系发达,交通十分便捷。全村辖13个村民小组,9个自然湾,农户716户,3281人。其中党员86人(男党员79名,女党员7名),占人口总数的0.38%,区域国土面积为6.8平方公里,耕地地面积6451亩(其中旱地耕种2600亩,水面养殖2200亩,自留用地800亩),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村。该村土地肥沃,水域辽阔,雨量充沛,特别适合大规模农渔产品的种植与养殖,发展特色农业的优势明显。  

 

        二、发挥地域优势打造功能齐全服务周到的样板社区  

        随着当地经济快速发展,路口人对物质和文化生活的要求不断提高,建设路口新村成为广大老百姓的迫切需要。2009年,该村被鄂州市委、市政府确定为城乡一体化"百里长港示范区"建设工程试点村,建设路口新村社区将成为湖北鄂州城乡一体化"百里长港示范区"的重要节点,肩负为全省新农村社区试点示范的重任。按湖北省委、省政府和鄂州市委、市政府"百里长港示范区"总体规划要求,依托路口地域优势和资源禀赋,用打造功能齐全服务周到的样板社区实际成效,对城乡一体化的深刻内涵予以回答。 

 

       (一)建设新社区打造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的综合服务中心  按照"百里长港示范区"建设的总体要求,立足路口实际,充分考虑到村部周边多年来已形成一个人口密集、辐射全村的中心,同时结合周边房屋状况(多为危房、土坯房较易拆迁改造),选在村部处规划40多亩兴建新社区。具体规划为:在距离樊湖路中心线42.5米处兴建一个社区服务中心,中心后面划定一块区域作为农民集中建房区,同时着眼长远,放宽视域,赋予新社区更多的公共服务功能,围绕构建"一湖两路一区"(梁子湖生态旅游区、武黄高速路出站口、樊湖公路、鄂州经济开发区)和"百里长港示范区"生态旅游休闲节点、过境中转临时停靠点、新村居民服务点等特征,全力打造一个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  

        路口示范村(社区)的建设,从规划布局到具体实施,充分得到市、区、镇、村各级领导干部的高度重视与思想统一,做到科学定位,合理布局,使其与市委、市政府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的决定相一致。按照科学规划,凸显特色,同时坚持因地制宜,以便利群众、节约成本、提高效率为原则,从实际出发,认真从水、田、林、路等方面做好路口村空间规划、农业产业发展规划、村庄整体规划。充分发挥群众智慧,尊重群众意愿,科学组织实施示范村(社区)建设。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半年左右的艰辛努力,2010年4月20日,一个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的社区大楼---路口村社区服务中心展现在人们面前。建成的路口村社区服务中心位于路口村6组,占地面积872.9平方米,建筑面积2300平方米。路口村社区服务中心作为路口新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 "百里长港示范区"生态旅游休闲的节点、过境中转临时停靠点、居民服务点,对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将产生积极作用。 同时,路口村社区服务中心的建成也促进了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加工制造、特色蔬菜、水产养殖等一批相关产业的悄然兴起,使农村的产业结构得到了优化和调整。让农村新社区建设与农村产业协调发展,这是鄂州市在推进城乡一体化上的又一重大举措。

  

       (二)服务中心各项功能初步显现,为"五型"社区奠定基础  

        2300平方米综合服务中心及配套设施建设的落成,切实改善了路口村为村民服务的办公条件 。中心是集村党支部(村委会)、农业发展公司办公室、商贸交易中心、培训中心(含科普活动站、信息中心、农家书屋)、卫生服务站(含计生服务站)、便民服务站(含劳动保障工作站)、文化健身、警务室(含调解中心)八位一体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全体社区工作人员统一着装挂牌,在社区各服务窗口全方位展开服务。"民困我帮、民需我办、民求我应。"这是社区中心服务宗旨。村民"足不出村"可享受公共服务。社区推行公共事务全程代理制,由村干部、大学生"村官"等坐班实行"一站式"服务,明确工作职责、合理配置人员、完善服务内容,面对面为村民提供优质高效、便捷周到的生产、生活服务。初步形成了以政策咨询、基层党建、社会保障、招商引资、卫生计生、劳动就业、土管、综治管理8大类30多个代理服务项目,确保村民"足不出村"就能够办理各种公共服务,村民形象地称之为"打包服务"、"家门口"服务。为打造生态型、文明型、民主型、创新型、富裕型"五型"社区奠定了基础。

  

         三、因地制宜,整体规划,好而快地稳步推进  

        按照市委、市政府制定的"因地制宜、整体推进、重点突破、注重实效"的原则,扎实开展沿线村庄整治,高标准规划建设农村新社区,着力探索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的新路子。一方面利用现有土地资源,创办集体经济实体,另一方面积极争取外部资金,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并积极整合资源,加快集镇建设和农村新社区建设。在建设过程中,该村在广泛征求群众意愿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启动实施了"五大工程",来推进新村建设。一是实施村庄整治工程推动新村建设。按照"百里长港示范区"建设的总体要求,在"三清"的基础上,以实施"三化"为重点,着力推进路口村村庄整治工程,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目前全村铺设彩砖6000平方米,硬化路肩、人行道1800米,兴建两打两晒场4个2000平方米;公路沿线每家门前将依势建起庭院绿化带,路旁植树10000多株,道路绿化6000多米,长港沿线绿化1800米;在6、12、13组沿樊湖线安装路灯15盏,另有20盏路灯正计划着手安装;7、8、9、10、11组"三化"将同步进行。二是实施农业产业化工程推动新村建设。围绕发展壮大水产、蔬菜两大支柱产业,建成农业特色板块,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路口新村在港北以蔬菜种植为主,扩大种植规模,打造蔬菜大村;港南以胭脂鱼、匙吻鲟和芋头为产业龙头,积极发展水产养殖。目前已与杨叶蔬菜种植大户满朋签约,以租赁方式(租期10年),连片集中流转土地400亩(占全村旱地面积15.4%),投资500多万元,建设"冬暖式"大棚,集约式、规模化种植蔬菜,将带动全村扩大蔬菜种植规模达800亩。从武汉水产研究所引进高科技渔业新品种胭脂鱼和匙吻鲟等,替代常规鱼类品种,目前已推广试验5千余尾,试养50亩获得成功,计划再购回10万尾,增加养殖面积500亩。与蕲春余粮芋头种植合作社达成协议,由其负责种子、技术、购销,一期连片种植荔浦芋头500亩,二期向全村推广,全村亩平增收可突破1000元。三是实施公共服务工程推动新村建设。打造"一湖两路一区"(梁子湖生态旅游区、武黄高速路出站口、樊湖公路、鄂州经济开发区)和"百里长港示范区"生态旅游休闲节点、过境中转临时停靠点、新村居民服务点多功能的社区服务大楼。四是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推动新村建设。全村以"一建三改"为重点,推进沼气、水利、道路、污水处理等设施建设,着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在全面完成自来水管网铺设的基础上,通过国家项目资金补贴、农户出资投工投劳等方式,全村已建沼气池110口,计划每家兴建1个小型地埋式无动力污水处理设施;兴建水渠11000米,维修泵站9处,大寨港清淤4000多米,长港北岸生态护坡整治250米(计划延伸400米),改造当家塘5口,覆盖全村耕地面积4000亩;兴建人行天桥65座、机耕天桥46座,修通11组至12组、7组至11组、6组至园区路等村湾公路3100米,8组至富农路和10组湾内循环路1400米路基已铺设完工。五是实施房屋整治工程促进新村建设。与"百里长港示范区"建设总体规划对接,由市里出台详规,路口新村建设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原则,因地制宜、不搞大拆大建,减少投资,节约成本。区镇村工作专班经过多次调查摸底,经与新农村建设工作队会商分析后,将全村民房定为三种,分类整治:对房屋状况较好的,进行外墙清洗和局部翻新,穿衣戴帽;对建设年代较近、房屋状况一般的以整治为主,要求风格与社区相一致,与市规划相吻合,与八位一体社区服务中心相辉映;对年代久远的危房以及土坯房,动员群众迁村腾建(迁入新社区重建),要求统一规划、统一格调、建成样板,目前已经与100多户达成迁村腾建(迁入新社区集中建设)意向。  

 

        四、几点思考与建议  

      (一)几点思考  

         1、社区建设彰显优势的方面  

      (1)社区建设初显成效。社区"两委"成员以及社区居民对社区建设的必要性、实用性有所认识与提高,社区各服务窗口全方位展开服务,"民困我帮、民需我办、民求我应" 得到充分体现;  

      (2)为"五型"社区奠定基础。村民"足不出村"得到"一站式"服务,为打造生态型、文明型、民主型、创新型、富裕型"五型"社区奠定了基础;  

      (3)生态文明、环境优美、生活富裕的路口新村初步显现。社区的基础设施得到完善,村庄环境得到改善,广大村民生活、环境指数与以往相比较有明显提高;  

      (4)村干部在实践中得到锻炼。村级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中得到了锻炼与提高,自身能力经过新社区和新农村建设,工作能力有明显提升,农村干部的凝聚力得到加强,团队效应得到充分发挥;  

      (5)产业结构调整,增加收益得到农民的认可。目前所引进的蔬菜大棚、特色鱼养殖项目效益明显,农民看到了土地流转和品种鱼养殖所带来的实效,不仅自身增长了农技科普知识,而且得到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2、社区建设存在不足的方面  

      (1)社区配套设施有待完善。社区各类设施和场所仍处于初级化、简单化阶段,后续配套设施,需进一步完善;        (2)社区自治功能还不能得到充分发挥。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社区更多的是承接上级组织分派下来的各项工作和任务。如何充分发挥社区自身功能,为农民带来更多实实在在的效益,是社区服务中心面临的主要课题;  

      (3) "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比较普遍。社区前期建设完成的很扎实,后期的管理有点脱节。硬件建设是硬指标,可以按时完成,但软件建设则相对滞后。究其原因,与村干部自身文化素质和村级经济状况等因素有关。这包括社区整体的运转,基础设施的长期有效管理等等,导致出现一味追求硬件建设出成效,软件建设跟不上的现象;  

      (4)社区建设后续投入资金不足。社区建设后续投入需要大量的资金,而目前,社区没有充足的村级经济来源支持,筹资渠道狭窄,主要还是依靠以项目为支撑的政府投入,加上长期以来,村级组织自身债务压力较大,有限资金难以更多投入后续社区建设,只能依赖政府投入,资金投入模式单一;  

      (5)社区基层组织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社区干部一般任期较短,变动相对频繁,干部缺乏长远的发展规划,加上干部的待遇和保障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形成"兼职"的情况。导致干部不能更好的为村民服务,即使有好的发展规划,也因为人员的变动等原因,难以得到长期的贯彻执行。  

 

       (二)几点建议  

        1、规划要先行百姓来参与。社区建设,必须坚持规划先行,然后按规划逐步推进实施。必须对社区的功能分布,产业布局,公共设施等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突出路口的产业分布特色,充分体现路口村长港沿线的生态风光,让村民参与讨论,对规划进行公布。只有让农民积极参与到社区建设中来,认识到自己是社区建设的主人和受益者,想做什么,能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由村民广泛的参与,发挥其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把权力交给农民,才能有的放矢,才能稳步推进社区建设,只有这样才能让群众更好地服务于社区建设,而不是出现为"建设"而建设的情况;  

        2、增收为中心百姓得实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否真正有成效,最重要的一个评价指标是看是否做到了促进农民增收,农民是不是从建设中得到了实惠。不能简单的把新农村建设理解为新村建设,认为改善了村容村貌,就代表取得了成效。当然,这也是我们所追求的,但一切问题的着力点是扩展农民收入来源,增加其经济收入。应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在政策与资金上的支持和帮扶,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大力展开农业的招商引资,让有实力真心想为农民办实事的企业带动路口社区的特色种植、养殖和农产品加工等支柱产业的发展,共同营造一个生态文明、环境优美、生活富裕的路口新村;  

        3、放眼长远好而快地推进。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不是一蹴而就,短时间不可能解决多年积累下来的问题。一切发展应遵循当地的客观实际,因地制宜,稳步推进,逐年打好基础,不能急于求成。要按部署,有序地引导全村稳步迈进,使村经济全方位得到提高,最终达到质与量都有所提升;  

        4、着力化解村级债务矛盾。多渠道筹措资金化解村级债务,是保证村级组织各项工作正常运转的前提。目前,村级组织自身缺少经济来源,仅仅依靠转移支付,难以推动村级经济快速发展,村级债务是防碍村级经济向前发展的"阻石"。因此,移除"阻石"----化解村级债务,就要积极地寻找具有造血功能的经济来源,在确保政府投入的前提下,尝试进行市场化运作,完成自身的造血功能。此外,需要制订化解村级债务计划,努力争取多渠道资金来源,在遏制不良债务继续扩大的同时,逐年消除不良债务积累,缓解村级组织压力,保证各项工作正常运转;  

         5、培养农村人才必不可少。目前村级干部年龄结构,文化结构存在不合理现象,主要是以40-50岁以上者居多,加上文化知识程度偏低,尽管这些村干部自身很努力,但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现象客观存在,应引起各级政府重视。村干部待遇低而保障困难已是不争的事实,如何提高和保障村干部待遇,是各级政府亟待解决的课题。待遇是吸引年轻人参与村级工作中来的重要因素之一。加强对农民技术人员的培训,培养一支新型的农业产销技术队伍,使这支队伍懂得对客观事物与市场行情的分析和利用,扩大农渔产品的产销渠道,既满足市场需求,又让种养殖户得到实惠,政府应发挥政策和引导作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农村人力资源一大优势。路口乡村剩余劳动力较多,如何实现其就业的转移需要各级政府的疏导和鼓励,使其参与到市场经济活动中去,为他们提供各类技术培训,掌握一至两门就业技能,使他们能发挥所学一技之长。这样,既能缓解农村耕地少人多的供需矛盾,又能改善村民经济收入,随着资本和技术的积累,相信部分农村"能人"自身致富后,返乡带领全村人共同致富,最终改善全村经济状况,以达奔向共同富裕之路的目标.

 

                                                                                        省委党史研究室驻鄂州市杜山镇工作队    

                                                                                              执笔:肖 光       2010年10月

(本文来源:荆楚网 编辑:王冬)
关键词:

相关新闻:

湖北焦点

国内要闻

娱乐推荐

荆楚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027-88567716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027-88567711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荆楚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荆楚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