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通讯报告参评作品

更多

13 省侨联

发布时间: 2012-05-11 15:52   来源: 荆楚网   进入电子报

  关于石龙头村发展的民情调查报告

  根据省委、省政府新一轮"三万"活动的总体部署,省侨联"三万"活动工作组在省侨联党组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于2011年12月5日--2012年3月5日"扎营"在英山县方家咀乡石龙头村等四个村,紧紧依靠当地党委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挖塘堰、强基础、惠民生"主题,大力开展以塘堰整治为主要内容的农田小水利建设。在深入开展塘堰整治的同时,工作组以村级经济发展潜力较大的方家咀乡石龙头村为代表,就该村的现状和规划发展为主题,先后二十多次深入村里,走访村干部和普通村民30多户,深入开展民情调研,并结合村情实际提出发展建议和思考,现将有关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 石龙头村基本情况:
  全村5个村民小组,262户,904人,劳动力580人;全村贫困户82户,312人,(其中五保4人,低保62户,78人)。全村现有耕地面积282亩,其中水田186亩,旱地96亩,山地面积2947亩,版图面积2.4平方公里。
  二、 村级经济发展现状
  2011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4000元,比上年实现了翻一番,村级经济年产值有望达到500万元(含水库上交收入),养殖水面1200亩,鲜鱼年产量100万斤左右,年产值400多万元,外出务工人员200多人,占全村劳动力人口的40%。村委会一班人充分利用村里的山林和土地资源,修公路,兴水利,大力发展以养殖、种茶为主业的乡村经济,使村级负债逐年减少。先后带领村民建起了8座养殖场,2座养猪场,1座养鸭场,多个水产养殖场和茶场。集全村智慧规划兴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住宅和村民休闲活动广场已完成前期施工,初见雏形,利用白莲河水库资源着力打造的旅游休闲农庄也在紧张施工当中。
  石龙头村乡村经济的迅速发展,村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引起了英山县委、县政府以及农业、旅游、移民、住建、规划等有关部门的高度关注,他们表示将根据村里的发展情况,积极给予扶持。打造幸福家园,缔造美好生活,对石龙头的村民来说,不再是奢侈的梦想。
  三、 基层组织建设现状
  石龙头村本届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由村支部书记张继青(兼村委会主任)和支委方辉、妇女主任舒桃春3人组成,全村党员共有38人。村两委班子健全,配合默契,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党员大会和组织活动制度健全,村委通过县委组织部远程教育终端为党员干部和群众提供政治理论、法律法规、科技知识教育平台,使"干部经常受教育,农民长期得实惠"。
  四、 村级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生产生活条件较差
  全村900多人口,居住在村级公路沿线、交通较为便利的仅有300多人,占不到35%,其他大部分村民零星分布在山沟、丘陵、洼地,山路崎岖,交通十分不便。除了村主干道通柏油路面外,通垸通组道路都是土坯路面,不仅无法通大中型车辆,连拖拉机、农用车都是晴通雨阻,需要改造硬化的路面还有10.2公里。
  近年来尽管村委会下大力气解决村民居住条件,并已经开始实施新农村建设规划,但仍有很大部分农民住在老式土墙瓦房里面,其中82户贫困的土坯房亟待更新改造或者重建。
  全村耕地大部分由崎岖山路通往田间,农资运进和农产品运出由于受交通限制,十分不便。农田水利基础比较薄弱,近两年来虽然经过挖塘、修渠得到了一定改善,但仍无法满足生产灌溉的需要,仍存在易涝易旱的问题。
  人畜饮水困难,集中居住的新农村无自来水厂,各自然村的农户大部分没有卫生安全的水井;水产养殖作为主导产业,还需要进一步扩大规模,提高在农民收入中的比重。
  因此,交通不便,生产生活条件较差是制约石龙头村级经济发展的重大因素。
  2、村民整体文化水平和素质偏低
  村里大部分农民由于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思想意识差,使他们固步自封,观念陈旧,谨小慎微,守土守家,不敢迈大步地闯,缺乏突破和创新精神;加上农民信息不畅,缺乏科学技术,对政策法规、致富门路接受理解能力较低,这样直接导致他们思想观念难以转变,思想工作难以做通。村民一方面渴望致富、渴望发展,十分关注自身利益,一方面却对公共事务的参与意识不强,积极性不高,导致他们在发展中困难重重。这是石龙头村经济发展中最大的主观障碍。
  五、 对石龙头村经济发展的建议和思考
  根据该村的经济发展现状和发展规划,通过调研和走访,我们认为,要根据村里的实际情况,确立主要发展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省委、省政府开展的"三万"活动为契机,抢抓实施整村推进扶贫的发展机遇,推动全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经过一到两年的努力,实现村组公路水泥化,农田水利现代化,农村住房楼房化,90%的农户引用卫生水源和使用沼气,户平7.5亩经济林。到2012年,实现人均纯收入550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15万元以上。为此建议:
  1、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确保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发展特色产业是富民强村的重要措施和必然途径。按照"一业为主,多元发展"的思路,做大做强水产养殖业,发展名优鱼种科学养殖,在现有基础上,力争扩大精养水面300亩,达到1500亩水产养殖面积。茶叶、畜牧、林业等优势产业,培训转移劳动力,促进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力争新增农户发展网箱500只,新扩建名优茶园200亩;同时积极争取国家、省、市、县扶持资金和社会援助资金,动员受益群众合理出资,最大程度地保障项目建设的投入;
  2、进一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条件。积极争取市、县交通部门的大力支持,改造硬化村组道路10.2公里,形成"晴雨畅通,垸落互通"的格局;争取农业部门大力支持,利用先进农业林业技术,改造低产田、低产林,保持发扬"挖万塘"的劳动成果,完善农田排灌设施,实现旱涝保收;积极争取水利、卫生部门的支持,实施安全饮水工程,让村民用上安全卫生的饮用水源;
  3、争取住建、移民、国土部门的大力扶持,进一步推进新农村的建设,促进搬迁扶贫。加快新农村小区的建设,确保建房规范有序,全面改造危房,整治村容村貌,力争2012年上半年全部建成新农村楼房和村民休闲广场,完善新村配套设施,营造优美生活环境;
  4、推进生态环境建设,促进村级经济可持续发展。坚持科学利用资源,争取旅游、规划部门大力支持,发展生态旅游观光农业、实施绿化达标,保护青山绿水,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力争2012年底初步建成生态旅游产业;
  5、培育健全农村市场,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因地制宜,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依托万千市场工程,增设购销服务网点,活跃农村市场,确保农民生产生活购销渠道畅通;
  6、积极争取文化部门支持,大力发展农村文化设施建设,以建设村民图书馆、文化室、科普教室为载体,不断提高文化科学知识的普及率,提高农民文化水平和整体素质,提供精神食粮,为村级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人文支持;
  7、强化服务管理职能,全面发展社会事业。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和核心领导作用,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全面履行服务管理职能,确保各项管理规范有序。力争2012年底村五保、低保,应保尽保,农合参合率达到100%,社会治安、计生、思想道德建设等社会事业工作达到全县领先水平;
  8、加强组织保障。一是加强领导,由乡、村主要领导干部担任村级经济发展和项目建设主要责任人;二是明确责任,将具体发展目标和项目建设的协调、进度、质量等落实到人,细化量化具体考核办法;三是民主监督,严格管理,做到村民对项目建设充分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以凝聚人心、集中民智,保质保量地推进经济发展和项目建设;四是整合拓宽融资渠道,积极争取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形成多元投入机制,最大限度地保障经济发展和项目建设的投入。

 

  省侨联"三万"工作组

(本文来源:荆楚网 编辑:王冬)
关键词:

相关新闻:

湖北焦点

国内要闻

娱乐推荐

荆楚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027-88567716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027-88567711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荆楚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荆楚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