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新闻频道 > 通讯报告参评作品

08 省旅游局

发布时间:2012-05-11 16:06:00 来源: SRC-13

  水利旅游  大有可为
  关于开发巴东水流坪人工渠旅游的建议


  水利旅游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态旅游开发的重要途径,是发展民生水利的重要手段,也是传承发展水文化的重要载体。水利与旅游的关系久远密切。都江堰水利工程和京杭大运河就是著名旅游胜地。省内外水利旅游发展的成功经验表明:推进水利风景资源的科学开发、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对于全面提升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水利风景区在提升工程效益、涵养水源、保护生态、改善人居环境、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实现旅游业与水利工程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多赢。
  旅游业是朝阳产业,是对环境资源占用和消耗相对少的生态产业。旅游业的发展对于当地生态保护、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当地群众的就业、脱贫致富,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自省旅游局"三万"工作组入驻清太平镇驻点村后,工作组在开展挖塘堰、兴修小水利的同时,对巴东青太坪镇驻点村附近的人工渠道-水流坪人工渠进行了认真的调研,还邀请旅游专家全面考察了水流坪人工渠的旅游资源,取得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经过深入细致的调研和反复论证,工作组和旅游专家一致认为:水流坪人工渠是可以与河南红旗渠媲美的伟大水利工程,水流坪人工渠生态良好、文化底蕴厚重、自然风光优美、区位条件良好,具有开发成国内一流水利旅游旅游区的条件。特别是巴东人民在建设水流坪人工渠的过程中形成的可歌可泣的水利文化、水流坪渠道所在的磨刀河峡谷雄奇的旅游景观,是十分独特的旅游资源。开发水流坪人工渠的旅游,可以把把清太平山区的比较劣势转变为比较优势,为三万活动的深入开展开辟一条新的途径,也为武陵山实验区生态文化产业的发展开辟一块新的试验田。
  一、 国内水利旅游方兴未艾
  我国水利旅游起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进入90年代后,以长江三峡、红旗渠为代表的一大批水利风景资源倍受游客青睐。如今我国修建的水利水电工程已经超过10万个,它们以特有的资源和景观形态为水利旅游的开发创造了条件。截至2009年全国已有370个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和1040个省级水利风景区。省内外有很多水利资源开发成旅游产品的成功先例,如我省三峡大坝旅游区、武汉江滩休闲区、咸宁市的陆水湖风景区、荆州的危水旅游区、荆门市的漳河风景区等等。
  水利旅游资源指水工程管理范围内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
  力,可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旅游资源。类似的水工程主要有水库、水坝、塘闸、坎儿井、运河、引水渠等等。其中最具潜力、目前开发最多的是水库,尤其是大中型水库。水利旅游是指利用水利设施(水库、水坝、塘闸、坎儿井、运河、引水渠等)及其相关联的岸地、岛屿、林草、建筑等风景资源,组织开展观光、娱乐、休闲、度假、休学、科考等旅游活动。依托水力旅游资源开发的水利风景区,是开展水利旅游活动的区域。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因此水利工程的基本功能是兴水之利、除水之害,利用水利工程,来实现防洪、灌溉和排水、水力发电、水土保持、城镇供水与排水以及提供航道和港口开展水上运输。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水利工作,领导人民开展了气壮山河的水利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为经济社会发展、人民安居乐业作出了突出贡献。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深入实践,水利工作由长期停留在防汛抗旱、为农业服务、保证水利设施安全、保护国有资产不流失等本职工作层面,迅速上升了其重要的生态、文化和社会服务的高度,国内水利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纷纷把开发水力资源作为调整产业结构、提升水利业附加值,把水利风景区建设提高到推进现代水利、民生水利、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高度。
  除了对原有的水利工程用旅游的理念进行改造,使之成为水利旅游景区外,在兴建新的水利设施时候,各地有意识地在水利工程规划、项目设施和建设过程中融入旅游的元素,如省内外不少有河流的城市在河道整治、城市防洪、除险加固等水利工程建设中,突破传统的工程建设思想,形成工程建设与环境美化理念,其功能增加休闲、观光、景观内容。积极建造多处景点,美化水工程设施,改善水生态环境,营造水文化氛围,增添水利工程的亮点,扩大影响力和知名度。做到建设一个水利工程,塑造一个壮丽景观;疏浚一条河流,形成一道绿化长廊;整治一块土地,构成一片生态园林。这些都为水利旅游资源进一步开发与利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条件。
  二、水流坪渠景区旅游资源丰富
  在本文中,水牛坪渠景区包括人工渠和人工渠所在的磨刀河大峡谷。水牛坪渠景区旅游资源丰富,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结合良好,并且颇具地方自然和文化特色。
  (一)区域旅游资源的赋存状况
  经过调查,水流坪渠景区的旅游资源主要可分为地文景观类,水域风光类,生物景观类,人文景观类,民俗风情类这五大类型。
  1.地文景观类
  ● 寨坑 位于磨刀河峡谷的白沙坪,坑谷如巨盆,谷底草木葱郁,神秘莫测,谷边是如刀削斧劈般的绝壁,自半山腰直插云霄,让人惊叹大自然造物之神奇。坑壁下埋有一巨大溶洞,可容千人,洞口已经被埋。传说过去坑壁下有一洞口,白莲教起义军上千人入洞在此熬硝,制造炸药。故得名"熬硝洞"。有一年除夕之夜,白莲教徒在洞中吃年饭,洞口被人用一张大桌子堵住,坑壁上用火药炸塌岩石,洞口被封住,上千白莲教徒被埋入洞中。
  ● 硝洞 位于水流坪渠道婆坪桥河边的半山腰上,洞上方是悬崖绝壁,下方为幽幽深涧,该洞空间巨大,可容万人,传说古人曾在此熬过硝,故曰"硝洞"。洞内奇石较多,有一石柱拔地而起,洞口可观赏坡下的磨刀河峡谷,对面的连绵青山和梯田,并可远眺清江河风景。人民公社时期该洞作为水流坪人工渠建设者的宿营地,留下了灶台、土墙等遗址。
  ● 刀剑峰 位于水流坪渠道落婆坪桥河边的半山腰上,形似刀剑,直上云霄,故而得名"刀剑峰"。
  ● 神路岩 位于水流坪渠道落婆坪桥河边的山上,绝壁之中修成之字形道路,巧夺天工,奇险无比。
  2 水域风光类
  ●十股瀑布 位于磨刀河峡谷双树坪桥河上游,此段悬崖高叠,水位落差大,瀑布如银河天悬,因有十股水流汇聚而成飞流而下,故得名"十股瀑布"。
  ●磨刀河谷 位于磨刀河峡谷双树坪,十股瀑布最终汇入之处,沿岸景色怡人,流水潺潺,水质清澈,水石相搏,形成一幅美轮美奂的山水画卷。
  3 生物景观类
  水流坪景区植被良好,森林茂密,古树参天,景区内是天然生物宝库,动植物种类繁多。
  银杏古树:清太一号 位于白沙坪,古树生长已有千年之久,树干被劈开,可容十人以上。
  清太五号 位于落婆坪山脚之下,周边景色秀丽,与之相辉映。
  4 人文景观类
  ●水牛坪人工渠 位于清太坪镇落婆坪桥河边的半山腰上,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由龙潭公社、双社连队修建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历时十一年,全长共计40多公里,途中有多处桥洞,山势陡峭,改善了多个村落的用水灌溉状况。盘绕在山腰绝壁之上的水渠与秀美的山水景色巧妙融合,美不胜收。
  ●人民公社遗址 位于水流坪景区的辐射区白沙坪,始建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外部土坯,冬暖夏凉,内部木质阁楼,共有三层,有办公楼、礼堂、职工宿舍、食堂等,现存多个功能性房间,建筑遗址保留完整。
  ●谭家墓碑 位于人工渠下的落婆坪,乃佘老太之墓,墓碑雕刻工艺精美,遵从当地"重生厚死"的习俗,极具代表性。民间传说,佘老太嫁入此地,生下子嗣中,有八个兄弟,分别入主水流坪,双社坪,苜蓿坪,大田坪,落婆坪,磨石坪,山羊坪和家社坪,开拓家业,繁衍子孙。落婆坪成为武陵山区谭姓的起源。
  5 民俗风情类
  ● 闹年舞 历史悠远,表演无拘无束,在世代传承的过程中将历史,民俗,伦理于一身,成为土家族多种文化传承的载体,再现了历史传说,又体现了舞蹈艺术自身的发展变化,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和艺术性。
  ● 酿酒文化 当地的苞谷酒以粮食酿造,制作工艺精湛,成为当地的特色产品之一。
  6、其它资源
  景区的所在的磨刀河峡谷,两边高山海拔多在1000米以上,最高山峰海拔有1500多米,谷底海拔则多在600米,落差大,形成群山起伏,熊其壮美的自然景观,景区植被良好,夏季清凉干爽,适合开发夏季避暑度假旅游。
  (二)总体评价
  1、山水风光,幽美秀丽,具有较高的资源禀赋
  这里植被繁茂,山岩陡峭,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这里的奇峰异洞,飞瀑流泉,形成了山、水、洞、石浑然一体的奇观,是一个原生态风貌保存完好的世外桃源。
  2、人文田园,交相辉映,具有良好的资源组合形态
  人工水渠镶嵌在这怡人清新的山水画卷中,将人文揉进自然之中,是灵与肉的巧妙结合。人工水渠是清太坪人民刻在这山岩上的一座丰碑,这种精神更是被当地人民很好的传承下来,并赋予新的内涵,谱写出气壮山河的乐章。
  3、民俗风情,动静结合,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
  这里不仅从静态角度向游客展示民居建筑,餐饮服饰,更从动态方面演绎婚丧嫁娶,曲艺舞蹈,更有酿酒文化和农耕文化丰富其形式,让游客参与,充分展现了当地民俗文化的特色与内涵。
  (三)总体定位
  主打"文化之旅,山水之旅,民俗之旅",以人文景观,山水游览,休闲避暑度假,民俗文化为主要项目。
  三、关于水流坪渠景区开发的基本思路
  1.开发龙头产品--水渠 打造精品名牌
  借鉴红旗渠开发模式,红旗渠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林县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从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工程。被世人称之为"人工天河",在国际上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红旗渠景区由"分水苑"、"青年洞"、"络丝潭"三个景区组成。三景区各有特点,风调不同,内涵盈连,相映成体。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周恩来总理曾自豪地告诉国际友人:"新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旗渠。"在红旗渠修建过程中孕育形成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成为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同样的时代背景,清太坪人民在毛主席思想的指引下,立足本地条件、依靠自己力量,发挥自力更生精神,战天斗地、百折不挠的艰苦创业精神,因此建议在起名上要体现红色文化,如毛泽东思想渠、人民渠、东方红渠、红心渠。寓意渠水和艰苦创业的精神也如同毛泽东思想一样源远流长,造福百姓。正如同刻在岩壁上的毛泽东语录摘选所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同样的精神,克服重重困难,清太坪人民奋战于悬崖绝壁之上,险滩峡谷之中,逢山凿洞,遇沟架桥,"悬岩绝壁炼红心,踏云顶天修水渠"这两句刻在岩壁上的诗句正是这种精神的真实写照。
  水渠周边的自然景观是当地旅游资源优势所在,但更重要的是去挖掘深层次的精神内涵。这条渠背后的故事和英雄人物,修建的艰辛历程,以及那个时代的精神口号都需要进一步的再现,让人重温。真正能将文化和自然融为一体,相得益彰。此外,水渠相关景点均以毛泽东思想为主题命名,构筑毛泽东思想主题的红色旅游景区。
  最后,以白沙坪的人民公社作为呼应点,更具有怀旧情结,可将人民公社作为博物馆景点进行修缮,实现情景再现,真正丰富了清太坪这顿红色文化大餐。
  2.以水渠为纽带 连接两大旅游节点
  引入小型船只为交通工具(类似绍兴乌篷船),利用水渠作为交通连接,沿途构筑观景平台,并增加安全设施。
  形成清太五号生长地和硝洞两大接待节点:山下的清太五号地势较开阔,不仅景观奇特,还具备服务游客的接待功能,可以作为一个接待节点,配备相关的就餐,休闲,购物的设施;山上的硝洞作为节点,以同样的多样化功能进行完善,可修建景观台,方便游客休憩观景,同时修建革命餐厅,打造红色饮食文化。
  3.保护民俗文化 打造祭祀产品
  当地的歌舞应广泛的传承在人民群众间,真正建立起生活化,平民化的民俗艺术。以谭氏先祖佘太君墓为依托,精美的墓碑极具特色,除了静态的观赏,更应该赋予祭祀文化,以动态视角来更好的呈现。
  4.完善十股瀑布及河谷周边的设施
  可在瀑布下方修建铁索桥,供游客更好的观赏瀑布,同时沿河谷修建石阶,让游客置身画卷中,与大自然亲密接触。
  5.开发避暑度假产品
  清太平海拔高,气候资源好,可以规划在水资源充足、植被条件好的山区建设避暑度假区;大力发展农家乐,可结合新农村建设开展农家乐整村活整片推进,形成规模。
  6.完善旅游交通
  打通至三里城,至清江的陆路,水路交通贯线。三里城地处巴东县南部山区的清江北岸,海拔1300多米,高耸于清太坪镇和水布垭镇之间,以奇山奇石奇洞奇水著称,从而真正做到地域的对接,景区的连贯让游客尽兴而归。同时完善景区内交通,开通水渠内的水路线,改善沿水渠的陆路线,做到旅游形式的多样化。
  四、结论和几点建议
  水流坪人工渠景区所在的巴东县清太坪镇是一个山区镇,国土面积274平方里,耕地5.3万亩,平均海拔1000公尺。境内群山起伏,植被良好,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水充足,物种丰富,具有典型的山区立体气候特征。清太坪镇是个特色农产品大镇。由于交通和区位条件的制约,加之大部分地区灌溉和饮用水缺乏,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滞后,主要产业为农业和林业,主要种植银杏、魔芋、烟叶、土豆、玉米等,产业结构相对单一。但是,清太平拥有水流坪人工渠、磨刀河大峡谷,发展旅游业具有较大的潜力和较为广阔的前景,秀丽的清江环抱半壁河山,迷人的景致更是难寻的天然乐园,加上野三关镇交通条件改善、集散功能大大提升,清太平发展旅游业已经具备良好的优势和难得的发展机遇。
  1、结论
  水流坪景区所在的清太坪镇地理位置优越,北承野三关,南接三里城,直抵清江。动植物资源丰富,山水风光如诗如画,人文景观内涵丰富,民俗文化独具特色,有着极大的开发价值和发展潜力。清太平可以充分利用优越的地理条件,把旅游作为重要的新兴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加快旅游资源开发步伐,使清太平镇成为巴东南部连接野三关的一个重要的旅游走廊,成为恩施东部重要的生态文化旅游板块。
  2、几点建议
  一是对清太平的城乡规划和新农村建设规划进行完善,将水利旅游业发展纳入规划体系。
  二是因地制宜,以旅游业为引擎,积极推进当地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通过发展水利旅游业来带动农业特色产业的升级和新农村建设,推动"三万"工作。
  三是加强组织领导。建议清太平镇政府成立旅游办公室,加强对旅游的行政领导,保护旅游资源,实现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
  四是及时启动水流坪渠景区的旅游规划工作。高起点编制旅游总体规划纲要和重点旅游区的控制性、修建性详细规划,建立旅游项目库。
  五是积极争取支持。水流坪渠景区开发还没有起步,在这一阶段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支持,争取将清太平镇的旅游项目纳入全县乃至全州的重点项目库。在规划工作完成后,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
  (省旅游局驻巴东清太坪镇"三万"工作组)
   

编辑:

Copyright © 2001-2020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在线投稿网站地图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