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 马竹
在这本散文集里,饱含着作家对巴山父老的情感牵挂,对现实的忠实写真,对人性的生动描述,对事物的万般感想,对未来的热切希望。
去年冬天,我和几个朋友得到作家陆令寿当面签赠的新书《巴山寻根》。这本"春天里的日记",由著名散文家余秋雨题写书名,湖北省委副书记、省"三万"活动小组常务副组长张昌尔作序。在认真仔细阅读了这本散文新著之后,我心中久久回旋的,是他在全书开卷照片下的那一行题字:谨以此书献给巴山深处的父老乡亲。文学很讲究心灵故乡的,为心灵故乡竖立文字之碑是有历史渊源的。所以我非常相信那一行字其实发自陆令寿的内心。那是他在巴山行走之后获得精神寻根的情感倾泄,也是他在人生旅程中又一次收获丰盈之后的全部信息传递。
这是一本日记,一本叙事散文,也是一部鄂西土家人当下现实生活的长长画卷。参加全省三万活动的人不少,但能像陆令寿这样用日记体散文忠实记录三万活动历程、深沉描述巴山现实人生的,却为数不多。像陆令寿这样文笔细腻、思想丰厚、富有启迪的文本,很难得。这是一个作家的视野、体验、感悟和记忆。细,细到巴山农家的房前屋后、锅碗瓢盆、生产劳作、悲欢离合、喜乐忧愁等等;大,大到山村内外的思想动态、情感蕴藏、生活规划、人生理想、社会前景等等。陆令寿在全书使用了一种平实的语言,不露声色,娓娓道来。读他的文字,就像在听他亲口说故事,讲三万活动的种种细节,讲他和他的小组在巴山深处的各种人生体验,讲他和他们的每一次感动、无数感慨以及许许多多的人生感悟。同时这本书也是一部图文并茂的文本,在这个强调有图有真相的年代,真言善行和真情实感一样重要,我们从陆令寿的字里行间,可以获得很多真善美的生动信息,进而得到灵魂的深度滋养和宽广觉悟。
兴许有人会说一本走村串户的普通日记有什么好看的?甚至还会有人说这不会就是应景文字吧?不是,我从陆令寿的文字里,读到了欣然、释然、幽然,还有悲悯、担忧、期望和浪漫。在这本散文集里,饱含着作家陆令寿对巴山父老的情感牵挂,对现实的忠实写真,对人性的生动描述,对事物的万般感想,对未来的热切希望。这一切都是在一种平实无华的文字里自然流露的,但陆令寿的功底就在这日记体似的平实叙事中。譬如他写人物,大多寥寥几笔,如同素描写生,精准生动;譬如他写环境,也是着色不多,却别开生面令人神往;譬如他为基层干部鸣不平,却只用几个小小的关键数据表明内心关切;譬如他写山村故事,把一个省城旅游局副局长的心态和想法,与山村干群之间的相隔甚远描绘得令人捧腹也令人沉思;譬如他写到物质生活相对还很贫乏的山民精神生活却十分丰富,以致不惜笔墨记录他们丰富多彩的人生模样乃至人生创造;譬如他在刻画人物、描述山水、咀嚼人文、观照现实等等方面的笔触,无不传递出一个作家早已具备的小说、散文、诗歌、剧本等等白描的手段和各种娴熟的表达技巧……总之阅读陆令寿《巴山寻根》一书,可以使我们获得很多有益的信息,有来自他对巴山百姓深沉的情感共鸣而形成的审美判断,也有来自一个作家功底深厚自然而然显现出来的审美经验。《巴山寻根》全书82篇日记,另有两篇侧记,亦即总共84篇,虽然多数都是叙事散文体,但其中不乏优秀美文。若干年后,当我们回思我们亲历过的今天,就可以从陆令寿的巴山行走,阅读和领略到这个时代鄂西的自然风貌和当下人文,还可以看到共产党是如何致力于人民尤其广大农民的幸福生活的。但凡能够用心传递时代声音、塑造时代人物、表达时代思想的作家,都是值得我们尊敬和钦佩的。反之,那些脱离时代现实且自以为想象力非凡的所谓写作,从某种意义上讲未必不是立场的逃避和心灵的猥琐。由此,我要衷心祝愿作家陆令寿这种寻根精神,能在更多文学作品中体现出来,以期有更多的读者被感动。
瀵逛笉璧凤紝鎮ㄨ璁块棶鐨勯〉闈笉瀛樺湪鎴栧凡琚垹闄!
10 绉掍箣鍚庡皢甯︽偍鍥炲埌鑽嗘缃戦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