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县一品
湖北文化地图 > >

风农民画之乡

 

 

 

 

 

 

  团风县地处长江中游北岸、大别山南麓的,是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人文资源十分丰富,文化底蕴十分厚重,民间艺术源远流长。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蕴藏和传承着具有重要保护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团风农民画就是该县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一朵争奇斗艳的奇葩。

  团风县农民画取材于鄂东风土人情、民俗掌故、民间传统和民间生产生活习俗;广泛吸收了民间剪纸、皮影、戏剧、刺绣、挑花、印花等艺术营养;以丰满的全景式构图、夸张的表现手法、统一而凝重的色彩效果,形成了团风农民画特有的艺术风格。

  一、团风农民画的起步

  团风县农民画创作兴起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改革开放后,人们的思想从“文革”时期的长期禁锢中解放出来,优秀的传统文化得到恢复、传承和发扬。长期的文化沉淀与活跃的精神状态以及团风人的文化基因碰撞,碰出了团风县农民画这朵炙热的火花。农民画创作活动在团风民间悄然兴起。

  1983年,团风县第一幅农民画作品《山村车赛》晋京参加首届全国农民画展,并获得三等奖。开了团风农民画走出团风、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先河。于是有组织地开展农民画创作活动成为一种新的尝试,也是弘扬民族民间文化的一项迫切任务。

  1985年,原黄冈县文化馆牵头成立了“农民画研究会”。发现、培养和提高了一批业余绘画能手,他们是:回龙山镇乌龙庵村农民吴春娥,但店镇文化站原站长华贻和,总路咀镇文化站站长汪天才,方高坪镇山冲村农民倪汉玲,回龙山镇文化站站长吴世民,回龙山镇黄家大塘村农民吴厚志、万家山村农民雷秋红,但店镇农民华先芳等。还组织了少数农民画骨干到全国著名画乡参观学习,各乡镇文化站采取不定期举办创作培训班的形式,将部分作者还不成熟的作品进行集体指导、加工、润色,不少好的作品脱颖而出。

  1987年,选送8幅农民画向国家申报“农民画之乡”时,有4幅作品出自现今的团风作者之手,他们是吴春娥的《鸟窝》、华贻和的《晒红柿》、吴世明的《收芦苇》、倪汉玲的《皮影戏》。之后,这8幅作品又入选“首届中国艺术节现代民间绘画展览”,晋京登上大雅之堂,参展的全部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其中《收芦苇》、《鸟窝》等作品的复制件被美国收藏家购藏。 1988年2月9日,国家文化部正式命名原黄冈县为“农民画之乡”。

  二、团风农民画的发展

  团风农民画作者主要分布在回龙山、但店、方高坪、总路咀和马曹庙等5个乡镇,有基本作者近30人,其中有15人次的作品在省、全国举办的展览中展出,共展出作品93件次。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国文化报、光明日报、湖北日报和湖北电视台等多家省级以上新闻媒体先后作过报道和评介。

  1998年,团风有5幅作品获全国民间绘画大赛入选奖,同年12月,有11件作品入选湖北民间绘画大赛,2件作品获奖;《金色稻田》等4幅作品被加拿大收藏家收藏;2000年,有8件作品在湖北画报上发表,有5幅作品入选《中国现代民间绘画集萃》。团风建县以来,全县共有15幅作品漂洋过海,成为外商、台商的珍藏物;有16件作品先后在日本、新加坡和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展出。为了配合重大节庆活动,全县创作了以香港、澳门回归和国庆等为题材的农民画作品100余幅。

  2007年10月26日,团风县文联正式成立,为了擦亮“农民画之乡”这块金字招牌,迅速组建成立了团风县民间文艺家协会和县书画家协会,为团风农民画创作进一步发现人才、出作品、出精品,繁荣团风农民画创作局面,提供了组织保证,夯实了阵地基础。

  2009年5月,由县文联、县书画家协会联合编辑的大型书画精装本《团风书画作品集》,由中国画报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该作品集收录了40多位团风籍农民画家及爱好者的书画作品近300幅。作者年龄最长的有106岁,最小的只有10多岁。这既是献给祖国60华诞的厚礼,也是向百姓奉献的文化大餐。

  为了庆祝祖国60华诞,县文联、县民间文艺家协会联合在县“四大家”办公楼大厅举办了农民画作品展。此次展出60位农民画画家及爱好者共80余幅作品,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团风的农民画创作实力,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文化团风”建设的新成就。

  为了开展农民画进校园、进机关、进警营等活动,县文联与县书画家协会、县民间文艺家协会于11月下旬在县运管所会议室免费举办农民画培训;赠送29幅作品给李四光中学;赠送23幅作品给县民政局老年活动中心;赠送6幅作品给黄冈市公安局;选送20幅作品参加黄冈市财政系统廉政建设书画展;推荐选送年轻会员何金梅等新人参加市美协培训班学习,组织农民画艺术家赴宜昌等地采风;组织看望慰问百岁农民画老艺人范振华,并送去500元慰问金。由县文联牵头组织各文艺家协会捐款2800元,分别于2009年5月10日、25日两次前往回龙山镇乌龙庵村看望慰问病中的86岁著名农民画家吴春娥。

  县委、县政府以及县委宣传部非常重视农民画之乡特色文化品牌创建工作,牢固树立了抓文艺事业就要抓文艺人才,抓文艺人才也就是抓经济发展的观念。为了切实调动广大文艺工作者的积极性,近两年来,县委、县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促进和繁荣团风县文学艺术创作的意见》、《关于印发〈团风县对在国家级、省市级重大文艺活动中获奖作品和人才进行奖励的试行办法〉的通知》等政策文件,对重点创作人员、创作经费及创作假,制订了一系列倾斜办法。2009年5月10日,时任县委书记孙璜清带领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在看望了农民画艺人吴春娥、华贻和、倪汉玲等人后,又主持召开了县委专题会议,会议就保护和开发全县农民画艺术进行了认真研究和部署,并形成[2009]2号县委专题会议纪要。全县从而形成了重视文艺人才、扶持文艺人才、激励文艺人才的良好环境。

  团风县通过采取个人自觉创作与集中辅导相结合,一般指导与重点提高相结合,绘画与剪纸相结合,描述传说故事与描绘现代生活相结合,既传承了民间文化,又陶冶了精神生活,结出了累累硕果。2009年度在回龙山镇、方高坪镇分别举办了农民画培训班,参加培训的有农民、教师、机关干部和学生,共计90人次,收到作品300多幅。9月份,农民画艺人倪汉玲为了庆祝祖国60华诞,从中精心挑选了180幅作品,自费在方高坪镇政府办公楼大厅举办了为期半个月的展览,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好评,使农民画作者受到了极大的鼓舞。

  三、打造团风农民画之乡的思考

  文化品牌是一个地方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标志,也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今年全省宣传部长会上已明确提出,要在全省范围内大力开展“一县一品”特色文化品牌创建活动。团风县要建设成为文化强县,就一定要在文化品牌上有大作为,打造具有鲜明团风特色,在全省产生重要影响的强势文化品牌。团风县的文化品牌最重要的就是“农民画”。

  团风农民画是一块重要招牌,经过这些年的努力,打造团风农民画之乡虽然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但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和困难,面临的任务长期而艰巨,一定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据调查,自1996年建县以来,领导虽然重视,但几乎没有实质性的措施,除2009年一连发了4份促进文艺发展繁荣的文件外,至今还没有投入一分钱的资金扶持团风农民画特色文化品牌创建工作;文联旗下虽有7家文艺家协会,但没有一家协会明确主抓农民画工作;由于农民画宣传不够,更不用说形成产业带来经济效益;为了生活的需要,吴厚志、雷秋红、华先芳等骨干农民画作者纷纷远离家乡,出外打工谋生;一代农民画名家吴春娥已是86岁的高龄,华贻和也有62岁,年龄稍为年轻一点的汪天才、吴世民、倪汉玲也都是50开外或快50的人了。如此发展下去,团风农民画之乡的金字招牌,就会随之消失。

  今年,我们要认真总结经验和教训,举全县之力,倾力打造团风农民画之乡,确保一举荣获省级“一县一品”特色文化品牌创建工作先进单位

  一是要加强领导,将打造团风农民画之乡特色文化品牌提升为全县宣传思想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要成立打造团风农民画之乡工作领导小组,主管领导要亲自抓,相关部门明确分工,齐抓共管,同时要建立完善领导体制、目标管理责任制、投融资机制、奖惩激励制约机制等,为打造团风农民画之乡提供好的环境和条件。要把打造团风农民画之乡纳入宣传文化长期工作规划和年度工作要点,把打造团风农民画之乡情况纳入宣传文化领导干部的任期目标考核,把打造团风农民画之乡建设投入纳入县级财政预算,把打造团风农民画之乡标志性建筑纳入城乡建设总体规划,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打造团风农民画之乡工作机制,保障打造团风农民画之乡工作可持续地开展。

  二是要突出特色,高质量地开展打造团风农民画之乡工作。特色是文化品牌的生命,而文化品牌特色的形成,又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开拓创新的结果。要按照尊重历史文化,突出团风特色,体现时代精神,具有世界眼光的要求,在深入基层认真调研的基础上,组织力量进行缜密的论证和科学的规划,高定位、高起点、高水平地开展打造团风农民画之乡工作,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特,人特我新,人新我强”,努力创造出既具有浓郁历史文化特色又体现时代精神,既具有团风地域性又具有传承性、既具有社会效益又具有经济效益的团风农民画特色文化品牌。

  三是要坚持科学发展,以人为本,促进打造团风农民画之乡特色文化品牌服务于团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的协调发展。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基层群众在打造团风农民画之乡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实现好发展好和维护好人民群众,特别是基层群众的文化权益。要坚持围绕中心抓打造,服务群众促和谐,力争把打造团风农民画特色文化品牌做成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团风对外开放的宽阔平台和基层群众熟悉喜爱的”精神食粮”。

  四是要着眼长远,重在建设,扎实开展系列打造团风农民画之乡建设活动。要成立团风县农民画研究会,把打造团风农民画之乡当作一门学问来研究,认真总结经验,积极探索规律,积累一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提高文化品牌的学术价值。任务量化分解,责任明确到人,加强目标考核,完善奖惩措施,确保出成果、出人才、出效益、出影响。今年,至少要进行“八个一”的创建活动,即:①成立一个农民画研究会;②举办一次农民画创作辅导班;③开展一次送农民画进校园活动;④举办一次农民画作品展;⑤编印一期《楚天文学·农民画》专辑;⑥出版一本农民画作品集;⑦力争有一家名企业产品外包装上印上农民画;⑧制作一部宣传农民画的专题片。

  五是要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扩大团风农民画的影响。在整个创建活动中,注重与省市级的业务主管部门联系,以争得他们的支持与辅导。同时,还要加强与新闻媒体的合作,争取上大报名刊,扩大团风农民画的对外影响力。

  附录:“八个一”活动时间安排

  一、4月中旬成立团风县民间绘画研究会。

  二、5月中旬举办一期民间绘画创作辅导班。

  三、6月上旬开展一次送民间绘画进校园活动(回龙山或方高坪)。

  四、9月下旬举办一次民间绘画作品展(先在“四大家”办公楼大厅展然后再在县图书馆一楼大厅展)。

  五、10月下旬编辑出版一期《楚天文学·民间绘画》专辑。

  六、11月下旬出版一本《团风民间绘画精品集》。

  七、12月上旬力争有一家名企业产品外包装上印上团风民间绘画。

  八、12月下旬制作一部宣传团风民间绘画的电视专题片。

  2010年4月19日《黄冈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