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四朵金花”
黄冈日报消息 岳家拳疾如雷电,虎虎生威;文曲戏字正腔圆,音韵悠扬;章水泉竹器工艺精湛,栩栩如生;武穴酥糖制作考究,无可挑剔……8月8日,武穴市影剧院座无虚席,千余热心观众在此观看了由武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成果展演展示。“岳家拳”、“文曲戏”、“章水泉竹艺”、“武穴酥糖”历史悠久,成为武穴非物质文化百花园中绽放的“四朵金花”。
武穴地处长江中游吴楚文化交汇点,民间历史文化遗迹星罗棋布、异彩纷呈。武穴市市政府公布的首批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被列入申报国家级遗产保护的有3个,即岳飞第14代传人继承和发扬的岳家拳、全国百种文化曲种之一的武穴地方文曲戏和曾获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的章水泉竹器艺术。
文曲戏已有470余年历史,流传于鄂、皖、赣三省广大地区。近年来,受市场经济的冲击和外来文化的影响,特别是一代老艺人相继去世,古老剧种一度面临失传的危机。武穴市委、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设立了专项基金予以抢救保护。通过企业赞助,社会捐赠和“文企联姻”等多种方式,使这一宝贵文化遗产得以传承和发展。
与此同时,武穴市宣传、文化部门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多次组织人力、物力、财力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普查、抢救。现在,岳家拳已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文曲戏、章水泉竹艺、武穴酥糖也已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全市已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人、省级15人、市级47人。
据武穴市文化部门负责人邓全球介绍,2006年,武穴市“非遗”普查工作在全省率先验收。为巩固普查和申报成果,武穴市已相继成立了吴楚文化研究基地、岳家拳研究中心、文曲戏研究会、章水泉竹艺社、武穴酥糖协会等社会研究机构,积极营造全社会抢救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王红光 朱碧浩 郭占军 朱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