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县一品
湖北文化地图 > >

丹江口官山镇吕家河民歌文化

 

 官山镇吕家河民歌文化

  简   介

  【吕家河民歌文化概况】

  丹江口市官山镇位于道教名山武当山西南麓,西接十堰,南邻房县,北连汉水丹江口,地处"中国水都"、车城十堰、武当仙山的金三角。二0九国道、十房高速公路贯穿全境。官山镇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浓郁的民俗文化。中国汉族民歌第一村--吕家河位于武当南神道中段,这里青山叠翠,绿水环绕,田园风光迷人,民居错落生致美、庄园独特显风韵,历史文化厚重、风物传说神奇,这里山水相依,是龙虎相争的一方风水宝地。吕家河原名茅坪河,据《志书》载,秦朝宰相吕不韦流放时,其家眷曾在此居住,因此得名。乡村野舍辉映皇家建筑,民歌俚谣伴随晨钟暮鼓。吕家河是一条神奇的河,哺育了这样一方人民,孕育了民歌瑰丽的艺术奇葩。全村有3个村民小组,256户,家家都有唱歌人,村内能唱千首民歌的有四人,能唱两小时以上的人占全村1079的13%。吕家河民歌从亘古唱到现实,从宇宙唱到村院,响彻八百里武当群山。对吕家河人而言唱歌是快乐,是忧伤,是连绵不绝的符号,更是生生不息的文化密码,村民们以口传心授的独特方式保存了秦、唐流放文化遗存和明代大修武当带来的全国各地传统民歌,现已搜集5000多首,曲调达79种之多。歌谣有历史掌故的咏叹,也有现实生活的歌颂,有伦理道德的阐释,更有乡风民俗的铺陈。吕家河民歌于2008年6月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当之无愧的中国汉族民歌第一村。吕家河人人爱唱歌,老少会唱歌,事事皆唱歌,真乃人人口里哼天地,个个嗓中唱古今。吕家河民歌唱出了人们的喜和忧,唱出了山里人的苦和乐,唱得日子真是越来越红火!"中国汉族民歌第一村", "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湖北省旅游名村",吕家河民歌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了官山四大文化品牌。

  【深厚的文化底蕴孕育了吕家河民歌】

  吕家河民歌村南受巴楚文化,北受秦楚文化的影响,又吸取了神农架文化与武当山道教文化的丰富营养,形成了以儒家为主流的经典文化、地主士大夫的雅文化、中下层群众的民俗文化、以道教为代表的宗教文化等多元文化。原始生态、人文景观保存尚好,独特的地理环境,培育了爱美乐歌的性灵;深厚的历史底蕴,积淀了无事不歌的传统;独特的民俗传统,构成了民歌生存发展的沃土;鼎盛的道教文化,给民歌增添了奇光异彩。歌手多而集中、群众普及面广;歌曲数量极多、演唱水平比较高;曲目腔调丰富、兼融东西南北中;风格色彩奇妙,刚柔并举偏重于阳;小调体裁较多。唱词、曲调都是原滋原味,引人如胜。被专家、学者誉为"中国汉族民歌第一村",全村能唱2小时以上民歌者达120多人,能唱100首以上民歌的达90人,能唱1000首以上民歌者有4人,倍受大家推崇的歌手,男有四大歌王,女有八朵金花。几乎家家都有唱歌人,歌手遍布全村的山山岭岭。

  2000年,加拿大、德国、秘鲁、韩国、日本等国家学者前来访问吕家河,掀起了吕家河民歌民俗文化挖掘、整理、保护和开发的高潮。吕家河村2001年被湖北省民协命名为"湖北省民歌村", 2002年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2002年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授予"创建全国文明村镇先进单位"。北京大学、武汉音乐学院、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纷纷将吕家河村作为实习基地,并多次深入村庄进行了实习采风;2007年5月民歌进北大更进一步推动了吕家河民歌的飞速发展。深厚的文化底蕴孕育了吕家河民歌,奠定了吕家河民歌文化品牌坚实的基础。2008年1月22日,吕家河民歌被国家文化部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示名录,6月被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使吕家河民歌的保护工作向更高目标迈进。

  【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呼唤民歌】

  乡村野舍辉映皇家建筑,民歌俚谣伴随晨鼓幕钟。几百年来,山民们口口相授,代代承传。对吕家河村民而言,歌唱是快乐,是忧伤,是绵绵不绝的符号,更是生生不息的文化密码。全村男女老少劳动时唱,休息时唱,逢年过节唱,婚丧嫁娶唱,甚至吵架争执时也唱。无论春夏秋冬,总有歌声随风飘荡。唱歌成了村民们生活的重要部分,一直延续到现在,在官山镇及周边地区请歌手唱歌成为时尚。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构成了一个庞大的消费市场,从而也更加迫切地需要一个有组织,有计划,有技能、有浓厚地方特色的演出团体来提供服务,文化需求呼唤文化合作社,加快和催生了文化互助合作社的发展,从而吸引群众,服务群众,满足多数群众的文化需求。

  【旅游经济的发展催生吕家河民歌】

  官山镇经过历届党委政府的不懈努力,1999年吕家河民歌唱响海内外,使官山镇由一个农业乡镇转变为一个文化乡镇;2007年6月与十堰市有恒置业有限公司签约联合开发南神道,使官山镇由一个文化乡镇转变成为一个旅游乡镇。这样吕家河民歌民俗文化的发展又迎来了一个新的春天,并由吕家河旅游公司对其进行资金扶持、业务指导和规范化管理,使其机制更活了,发展空间更大了,后劲更足了。2007年新成立的吕家河村文化互助合作社就承办婚丧嫁娶庆典礼仪80余场次,举办大型接待演出30余次,接待游客15000余人次。2008年文化合作社共举办各类文体活动20余场次,为民歌的传承、保护和开发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营造人人唱民歌的喜人局面。

  把吕家河民歌文化品牌建成文明新风的窗口,建成农民自己的大学堂,建成乡土文化的加工厂,建成农村自娱自乐的大舞台,让广大农民群众在丰富的文化活动中,传承民歌民俗文化,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保护和开发工作,使农民精神上有寄托,生活上更加充实,感情上更加和谐,心灵上更加沟通,从而使农民养成热爱生活,热爱学习,团结互助,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