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甸区概览
历史沿革
古代史记
蔡甸区(原汉阳县),商末周初,先隶南国,后属郧国。春秋战国时期,隶属楚国。秦统一中原时,属南郡。汉属荆州江夏郡,分属安陆、沙羡县;后置沌阳县,复为安陆县,三国时, 魏、吴分据江夏郡,置石阳县(又名石梵)、沙羡县。晋属荆州江夏郡,改石阳为曲阳,后为曲陵,复置沌阳县。南北朝时,属郢州江夏郡、司州汉阳郡,置沌阳、滠阳县(后废)。隋属沔阳郡,置沌阳、汉津县;大业二年(公元606年),因汉津位于汉水北岸, 依“水北为阳,山北为阴”的旧例,改汉津为汉阳县。唐先后隶沔州汉阳郡、鄂州江夏郡,置汉阳县。五代十国时,先后属吴和南唐,仍隶鄂州;后周汉阳军(领汉阳、汉川),治所屯鲁山(龟山)。宋初,属荆湖北路汉阳军。元世祖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改汉阳军为汉阳府,仍领汉阳、汉川两县,隶属湖广行中书省。明初属湖广布政使司汉阳府,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以县隶武昌府;十三年恢复汉阳府。清顺治元年(公元1627年),属湖广布政使司汉阳府。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湖北、湖南两省分治,汉阳府隶属湖北布政使司,亦辖汉阳、汉川两县。 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 湖北布政使司将德安府孝感县和黄州府黄陂县划为汉阳府的辖地。乾隆二十八年(公元1763年),又将安陆府沔阳州列入汉阳府管辖,从此汉阳县成为附郭首县。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湖广总督张之洞曾为“阳夏分治”向慈禧太后奏请道:“查溯江而上六十里(华里)汉阳县属之蔡甸地方,市面较盛,水陆交通亦属要地,不可无职分较高之员驻扎其间”。此间,汉口镇及周围数乡从汉阳县中分出,另立夏口厅,同属汉阳府,故增驻通判于蔡甸。
近现代史
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废汉阳府为汉阳县,属湖北省江汉道。后又属湖北省第六行政督察区蒲圻专员公署第一和第三行政督察区。1926年,成立中共汉阳县委会(县委机关设汉阳城区)。1932年,与汉川建立中共川阳县委会。1941年,与黄陂、孝感建立汉孝陂边区工作委员会。1948年,与沔阳、 汉川建立中共川汉沔县委、县政府。1949年2月,川汉沔县委分为沔东县委和川汉县委, 川汉县委辖4个区,其中有汉阳一区和四区;4月撤销川汉县委、县政府;5月16日汉阳县全境解放,同月, 湖北省人民政府成立,恢复汉阳县建制;7月, 正式建立汉阳县人民民主政府;8 月, 改为汉阳县人民政府, 隶属沔阳专区。1951年,汉阳县改属孝感专区。1959 年, 划属武汉市。1960年,复属孝感专区。1975年,划归武汉市为武汉市四个郊县之一。1992年9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汉阳县,设立武汉市蔡甸区,其行政区域不变,区治仍设蔡甸街。
区划人口
现辖蔡甸、张湾、侏儒、永安、大集、奓山、军山、沌口8个街道办事处,索河、玉贤2个镇和消泗乡、桐湖办事处及洪北农业示范区管委会。有村民委员会333个,村民小组2220个。 总人口444413人,其中农业人口331216人,非农业人口113197人;男性225406人,女性219007人。农村劳动力146896人,其中男劳力75011人,女劳力71885人。人口密度为421.7人/平方公里。老年人口56369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为12.25%。城市常住人口118423人,流动人口4765人。全年农村外出务工经商人员14857人。
气候特征
气候属北、中亚热带过渡性季风气候, 具有热丰、水富、光足的气候特征。年平均无霜期为253天, 年平均降水量在1100-1450毫米左右, 且雨量分布的地域差异不明显,但年际差异较大,最高降水量可达1865.8毫米。日照充足,年均日照时数可达2111.8小时,光能辐射每平方厘米112.4千卡,均集中于春、夏、秋三季, 具有明显的温光同季的特点。南北温差不明显,平均气温为16.5℃。春季月平均为16℃,夏季27.6℃,秋季17.5℃,冬季4.8℃,一年中最冷月与最热月多出现在1月和7月,极端最高温达39.6℃(1978年8月3日),最低温为-14.1℃(1977年1月30日)。
矿产资源
境内现有矿床(点)58处,9种。1、溶剂石英砂岩矿。11处,储量9926万吨。主要产于大集街伏牛山、玉贤镇盐山、奓山街奓山、侏儒街横山一带。2、耐火粘土矿。3处,储量150万吨。主要产于大集街姜湾、玉贤镇蝙蝠山、 蔡甸街凤凰山。3、水泥石灰岩。9处,储量19238万吨。 主要产于侏儒街、奓山街宗许湾、永安街张湾等地。4、 玻璃石英砂岩。3处,储量1740万吨。 主要产于军山镇大军山、永安街雷公山、索河镇嵩阳。5、水泥粘土矿。 产于侏儒街乌龟山。6、建筑石英砂岩。11处,储量80841万吨。主要产于蔡甸街凤凰山、索河镇六神山、军山镇王家山等地。7、砖瓦粘土矿。17处,储量5651万吨。 主要产于张湾街牌坊湾、蔡甸街丘湾等地。8、河沙。沿汉江分布。9、煤矿。2处,主要产于奓山街陈家岭、蔡甸街。
目前实际开采矿种有水泥石灰岩矿、石英砂岩矿、玻璃石英砂岩矿、耐火粘土矿和砖瓦粘土矿,主要满足武汉市建筑业和水泥及其他产品生产原料。
水利资源
境内长江过境流程19.5公里,多年平均流量30913立方米/秒;汉江过境流程37.5公里,多年平均流量1784立方米/秒;东荆河由仙桃市入境,过境流程77.3公里,多年平均年径流量7.82亿立方米。境内降雨以蔡甸区站数据为标准,水资源总量多年平均10402.9万立方米,汉江多年平均过境客水量536亿立方米。雨水丰沛,地表水资源较丰富且地下水贫乏,地表径流总量(即全区水资源总量)多年平均为47321万立方米。境内河汊纵横,湖泊星罗棋布,大小湖泊57个,承接了区内绝大部分地表径流产水,蓄水面积93.4平方公里。其中:东湖、西湖、小奓湖、桐湖、官莲湖、沉湖主要湖泊正常蓄水位在19.5-22.8米之间,正常蓄水量约1.26亿立方米。在汛期时为洪水调蓄区,其中东湖与长江相通,小奓湖与东荆河相联,沉湖、官莲湖、桐湖等与杜家台工程分洪道为一体,汛期洪水可排,枯水期江水可引,调度运行十分方便。有塘堰8492口,蓄水容积3381万立方米。2002年,国家投资2.67亿万用于两江干堤达标整治建设,使两江干堤全面达到防御“五四”型洪水标准。
农作物
水稻,莲藕、冷食瓜、蔬菜;豆类、薯类、蚕豆、为主要作物;经济作物以棉花 ,油籽、蔓青、大芥、胡麻、大麻、等为主;蔬菜作物主要有萝卜、白菜、芹菜、韭菜、蒜、葱、胡萝卜、菜瓜、莲花菜、菊芋、刀豆、芫荽、莴笋、黄花、辣椒、黄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