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名人
湖北文化地图 > >

池莉

  在中国话剧日益冷落中国当代作家的今天,我市作家池莉的中篇小说《云破处》却被法国人改编成话剧,在巴黎热演50多场并场场爆满。据市文联党组书记陈元生

  介绍,作品被改编成话剧在法国演出,对于中国当代作家而言尚属首次。这是昨日记者在市文联举办的座谈会上获知的消息。会上,刚刚结束法国访问的池莉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没想到演出那么轰动

  《云破处》完成于1996年,是池莉近年来被翻译成法文并传播到欧洲的9部作品之一。这部中篇小说以冷峻的笔法,讲述了一个被人们视为模范家庭的妻子杀死丈夫的故事,深刻地发掘了温情脉脉的日常公共生活下隐蔽的人性之恶。《云破处》在国内发表后反响不大,没想到在法国的话剧舞台上却引起“池莉旋风”。

  5月18日,应邀前往法国的池莉刚下飞机,就被热情的东道主邀请到巴黎文化艺术中心观看《云破处》的演出。“扮演主人公的两位法国演员瑟斯拉·葛依勒蒙和布朗·玛努埃拉的表演非常到位,他们对于原作中善与恶的交织领悟得十分深刻。演出完毕,演员和观众都流泪了。观众热烈鼓掌,演员谢幕谢了6次。”回忆起在巴黎看演出的情景,池莉按捺不住心头的激动。

  在池莉去法国之前,《云破处》就上演了50多场,场场爆满。池莉返程时,还有一些巴黎以外的城市排队等着巴黎话剧院去演出,《云破处》在法国掀起的“池莉旋风”还没有终结。

  “《云破处》之所以在法国演出这么轰动,是因为它揭示的生活的两重性让很多法国人感同身受,此外,翻译我作品的伊莎·贝勒和安必洛对《云破处》的理解非常精到,使它的法译本完全能够表达我想表达的意义。”池莉这样分析《云破处》受法国观众欢迎的原因。

  与法国有缘

  在中国,很多人是通过池莉的《生活秀》才知道武汉的吉庆街和鸭脖子的,有趣的是,类似的故事同样在法国发生。

  “在巴黎,一位法国人告诉我,因为看了我的小说,他爱上了武汉,还自费到武汉旅游了3次。他不仅跑到吉庆街去吃鸭脖子,还特地乘坐我在《烦恼人生》中写到的轮船过了一次长江。”说到这位忠实的法国拥趸,池莉乐了。

  池莉共有9部小说被法国翻译出版,总发行量达到7万册,其中,仅《云破处》就发行2.2万册,这在当代中国作家中无出其右。法国出版商对池莉说,“通常,外国作家的书在法国只能印1000册,而您的书却能卖这么多,这在6000万人口的法国,真是一个奇迹!”

  令池莉备受感动的是,在法国,一些读者还自发组成“读书会”,讨论池莉的小说,“他们常常一聊就是三四个小时,而且还给我的小说设计了许多不同的结局。”这种读者对于作家的偏爱,池莉即便在中国也很难享受到,“所以,我觉得自己和法国特别有缘分。”

  喜欢一个人到处走

  “我喜欢一个人到处走,”池莉说,“这次去法国,实际上是我的个人行为,因为这次邀请我的是法国的书商而不是法国政府。”

  池莉认为,一个人到处走的好处是有时间阅读和思考,“我不喜欢集体行走,因为我不太具备应付公众场合的能力,在集体行动中,我会丧失很多有价值的信息。”

  这次的法国之行,池莉最大的收获是改变了曾经固有的一种看法,“我过去一直认为,语言的差别是文化交流无法跨越的鸿沟,但是通过《云破处》在法国的成功改编和演出,我愿意修正自己的成见,我现在明白,只要翻译的工夫到位,文化的交流完全可以超越语言的障碍,甚至,只需要观察形体语言,你就会相信人类的心灵是相通的。”

  在法国坐火车时,池莉看到车厢里所有的法国人都在读书,非常安静,联想到国内的此种场合,国人不是喧哗就是打牌,池莉不由得反省良多。

  而所有这些“一个人到处走”收获的感悟,也将滋润池莉的下一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