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康县
> 保康县

保康县

    保康地处鄂西北山区,是襄阳市唯一的全山区县,也是全国集中连片扶贫开发重点县和全省脱贫奔小康试点县。全县版图面积3225平方公里,辖11个乡镇、257个村、19个社区,总人口28.2万。

    保康自然资源丰富,主要有磷矿、水能、林特、旅游四大资源。磷矿保有储量3.37亿吨,远景储量达10亿吨以上,综合指数位居全国八大磷矿第四,有“中部磷都”之称;水能理论藏量19万千瓦,可开发利用15万千瓦,居襄阳各县市之首。保康茶叶、香菇、木耳、核桃等特产久负盛名,野生蜡梅、原始牡丹、古桩紫薇、云锦杜鹃等珍稀花卉分布密集,九路寨原始生态、五道峡风光、汤池峡温泉等旅游资源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保康始建于1498年,迄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建县前,春秋战国时期属楚,楚先民熊绎曾辟业于荆山;秦汉时期,县域南部属临沮县辖,东北部为荆州南郡房陵县辖;三国魏置示(祁)乡县;西晋置沮阳县;北魏置潼阳县,西魏先后置大洪县和重阳县;北周改大洪县为永清县;唐朝相继设受阳、荆山、土门、归义县;宋开宝元年(公元968年)废县入房陵。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鉴于房县辖境辽阔,难以施治,始析房县东境宜阳、修文二里置保康县,县治潭头坪(今城关镇)。保康得名,据清同治丙寅年《保康县志新纂》载:“邑归属房,宋雍熙三年置保康军(军,宋朝区划名,与州府同级),邑名始此。”亦暗寓“保康人民安居康乐”之意。

    明清时期隶属郧阳府,民国初期属襄阳道尹公署,后又于1932年、1935年分别改属第八、第五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48年10月,成立保康县爱国民主政府,并另划保康的百峰,兴山的榛子树岭,南漳的重阳、马良、店垭,宜昌的黄柏河等地成立南保兴宜县爱国民主政府。1949年4月, 南保兴宜县撤销, 南漳的重阳、 马良、店垭划归保康,保康隶属襄阳地区专署。1983年8月,襄阳地区与襄樊市合并,建立市带县体制,保康属襄樊市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