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鱼
地貌
地处幕阜山脉与江汉平原结合部,可划分为长江冲积平原、西南垅岗平原和切割残丘三种地貌,大体形成“一山三水四分田,两分道路和庄园”的地貌格局。地势从东南向西北倾斜,海拔高程最低18米,最高243米,其中大部分高程在19-50米之间
地形
嘉鱼地属长江冲积平原,地面高程都在18-26米之间。东南部有鱼岳、大岩、牛头、蜀山等残丘39座,最高的大岩山为海拔243米。地势由南向北倾斜。河湖密布,较大湖泊有大岩湖、蜜泉湖、白湖、蜀湖、西梁湖、斧头湖等。
地理位置
位于东经113°39′-114°22′,北纬29°48′-30°19′,地处长江中游南岸,北与武汉接壤,离武汉仅80公里,南近洞庭岳阳,东邻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和107国道,西与荆州洪湖隔江相望
国土面积
县境地形狭长,全境长85公里,宽5.7—17.9公里,总面积1017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712平方公里,水域面积305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
2003年末全县在册耕地面积38.65万亩,其中旱地16.41万亩,水田22.24万亩。
气候特征
属亚热带湿润型季风气候。具有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湿度较大、日照充足、雨热同季、无霜期长等特点。境内平原与丘岗气候亦无明显区别。
气温情况
全县年平均气温17.0℃。最冷月为一月,平均气温4.5℃,极端最低气温-12℃;最热月为七月,平均气温29.2℃,极端最高气温40.2℃。无霜期初日3月13—16日,终日11月16—28日,全年无霜期249-262天。因受幕阜山脉的阻隔,冬、春季冷暖气流交汇于长江流域,冬季气温下降慢、早春回温快,农业界限温度(稳定通过5℃的持续期)平均初日在2月27日,终日在12月10日,具有一些既不同于南方,也不同于北方的气候特点。
降水
全县年均降水量为1370mm,主要特点是时空不匀,年际变化大,旱涝变幻异常。量大时达1812mm,量小时849mm,相差963mm。2-6月属偏涝季节,7-10月属偏旱季节。
土壤类型
可分为红壤、石灰土、潮土、水稻土和草甸土五个土类。红壤土(棕红壤)分布于县境东南部,以官桥、烟墩等地为主,土质酸性,是全县丘岗的主要旱地土壤。石灰土分布于县境西南部分孤立残丘,主要集中在高铁岭镇及陆溪镇、官桥镇的部分。县境北、中和西南部分平原为潮土,是全县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的主体旱地土壤。水稻土分布于全县各水稻种植区,由长期水耕熟化形成。草甸土分布在长江外洲滩地。
城市建设
嘉鱼县位于鄂东南长江之滨。公元280年设县置城,县名来源于《诗经·小雅·南有嘉鱼》。江水抱县城,三湖连长江,水绕青山转,城在水一方是其真实的写照。绿水青山孕育了嘉鱼自然之神韵,江南山水园林城的宏伟蓝图赋予了嘉鱼人文之灵秀。近年来,嘉鱼县城市建设以具有水乡特色山水园林城为目标,改造老城区,开发新城区,一座新兴的、具有水乡特色和现代气息的山水园林新城正在绽现。
经济承载力不断加强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嘉鱼县几年来,嘉鱼县采取政府出资、项目引资、部门集资、社会融资等办法,共筹资近5亿元,加快山水园林城市建设。城市规模拓展到8.4平方公里,城区形成三纵五横道路网络,道路里程67公里,硬化率达98%;铺设供排水管道76公里,日供水量由从前的2万吨增至6万吨;新建房屋50多万平方米,兴建桥梁5座;种植苗木50万株、风景林350亩,绿地面积达52万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29%;建有专业市场和综合市场6处,建成220千伏15万伏安变电站1座和11万伏变电站3座。
凸现城市个性和品位的新区建设。茶庵新区总体规划面积6.5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已达3平方公里,现有居民2万人。在茶庵新区建设上,在做好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主要是抓住体现城市特色的绿化、亮化和景观三大建设,精心设计,求特求新,以充分展示城市个性和品位。
在新区绿化建设上,结合江南水乡特点,着重体现大绿化、多层次绿化的特色。以城区道路为绿化骨架,以行政休闲广场为绿化板块,以单位庭院为绿化细胞,实施留空造绿、破墙透绿、见逢插绿的全民绿化行动,从而达到以庭院的点绿、广场的片绿、道路的线绿衬托整个新区,形成公共绿化、街道绿化、庭园绿化、小区绿化点线面相结合、整体协调的绿化新格局。结构体系上,改变单一草坪绿化格局,注重绿化品种的丰富和协调,做到上中下三个空间同时见绿、透绿,形成新区良好的生态景观。在新区亮化建设上,以衬托特色,显示个性为亮化标准,在灯箱和路灯等亮化灯具的选择和安装上,处处体现城市的特色和个性,一到夜晚,一座清新亮丽的水乡新城呈现在人们的眼前。整个新区已安装各式路灯260多盏,亮化灯箱138个,建筑物亮化和庭院灯200余盏,共投入亮化资金400多万元。在景观建设上,我们不求大,但求佳,充分体现景观精巧细致、亲水亲民的水乡特色。我们发挥县城新区濒湖的地理优势,投资600余万元,在沿湖大道南侧滨湖地带建设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休闲运动与观景娱乐于一体的千米沙滩浴场景区,形成县城最大的亲水平台和别具特色的休闲场所。
城市规划
描绘发展蓝图的城市总体规划。于2002年进行的第三次总体规划修编把县城性质定性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发展工贸、旅游业为主,具有水乡特色的山水园林城市。形成县城“一核、二片、三轴、四区”的城市新框架。在新框架中,县城新区将着重建设一条城市生态景观轴和两条别具特色的城市生长轴。
规划中心公园,嘉鱼县为城市东西两个功能片区和生态视廊的连结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体现城市特色,塑造水乡特色的山水园林城市的景观区。总体规划对城市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分别作了规划,即2005、2010、2020年,城区城镇人口分别达到10万、11.5万、16万,建设用地达到8.4、10、14.5平方公里。
引领发展方向的城区建设重点。下阶段县城区建设重点将从单纯的量的扩张转向完善功能、提高品位、适应经济发展和启动旅游开发需求质的提高上来,建设项目的安排着眼于居民休闲场所、工业园建设、三湖连江景点开发,以丰富城市内涵,展现城市特色,培育城市发展后劲。
主要做好:一是城区配套设施建设。即做好城区公厕、垃圾中转站建设及城区“断头路”硬化。二是做好公共休闲场所的建设。即抓好沿湖大道南侧千米沙滩浴场、熊家咀休闲广场等重点工程,结合各单位庭院建设和社区居民休闲场建设,加速休闲场所建设。三是加快十景铺工业园建设。即迅速规划启动皮件工业园建设,重点考虑整个工业园内各专业园区之间布局协调以及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迅速形成规模。四是启动开发三湖连江风景区。即在做好沙滩浴场建设的同时,引导社会资本先行建设风景区内有利润空间的服务设施,再带动旅游景点开发。
充当县域经济强大助推剂的城建招商项目。招商引资的建设项目必须是经营性的城市资产项目,让投资者有利可图。这些项目一般投资较大,在短时间内难以形成利润。县城区十景铺工业园建设、三湖连江风景区旅游设施建设、综合性娱乐场所建设、中小学校建设等项目可放开招商引资,通过拉大经营时间跨度来吸引外来投资者。
继续动员社会力量和发挥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向上争取项目的作用,建设与城市相关的基础设施。发挥社区在城建中的作用,安排社区依据不同情况自筹资金建设社区内的公共休闲场所、社区自用的小型公共设施。
历史沿革
嘉鱼古名沙阳堡。西晋太康元年(280)置沙阳县,属武昌郡。南朝齐建元元年(478)省县入江夏郡,南朝陈永定元年(557)复置,属上隽郡。隋开皇九年(589)并入蒲圻县,以沙阳县地置鲇渎镇。南唐升元元年(937)改镇为场(市),保大十一年(953)升场为嘉鱼县,因取《诗经·小雅·南有嘉鱼》之义而得名,属鄂州,元属武昌路、明清属武昌府,1913年属江汉道,1916年属省,1932年属第一行政督察区。
1949年属沔阳专区。1951年属大冶专区。1952年属孝感专区。1959年属武汉市。1960年并入武昌县。1961年复置,属孝感专区。1965年后属咸宁专区、地区,1998年属地级咸宁市。
1997年,嘉鱼县面积1017平方千米,人口33.8万,辖10镇5乡:鱼岳镇、潘家湾镇、渡普镇、高铁岭镇、官桥镇、老官咀镇、陆溪镇、簰州镇、舒桥镇、新街镇、八斗乡、合镇乡、虎山乡、烟墩乡、朱砂乡。县府驻鱼岳镇。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县总人口358646人,其中(10个镇、4个乡):陆溪镇18257人,高铁岭镇18855人,舒桥镇13965人,官桥镇11921人,鱼岳镇94297人,新街镇26919人,潘家湾镇36277人,渡普镇16423人,老官嘴镇19792人,牌洲湾镇55533人,虎山乡8026人,八斗乡13093人,朱砂乡11176人,烟墩乡14112人。
2004年底,嘉鱼县总人口363581人。辖8个镇,22个居委会、82个村委会。
截至2009年底,嘉鱼县辖8个镇。共有18个居委会、82个村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