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里乡亲
汪莲他们共有四弟兄,他排行老二。为了生存,汪莲的三弟汪湖帮曾家岗一个烧窑的老板去烧窑;四弟汪秀也在三江船厂帮船老板造船;家中就剩下大哥汪林与汪莲俩个在家种菜。有一天,三弟媳妇跑来找汪莲说:“三弟汪湖在窑场里面干活,出窑时那些烧好了的砖瓦还是火红火红的,但为了保证砖瓦的质量,人就必须在这个时候进去出窑,里面真是热得难受,不知汪莲有没有什么法儿能让人好受些,要是把三弟热出病来哒,可就麻烦了”。汪莲听说后,想了想,从屋里拿出一床蓑衣,对三弟媳妇说:“你把这床蓑衣拿给三弟,让他出窑的时候披在身上,便可保证他进出窑时再也不怕高温了。”过不多日,三弟媳妇专程跑来告诉汪莲:“果然汪湖披了那床蓑衣之后,进窑里面去干活就不怕热了,十分感谢二哥的帮助。”
一天,四弟汪秀也回家来了,生气地对汪莲说:“这回真是要气死我了,本来是我们大伙儿共同打造好的一条船,今天老板办了一桌酒席,邀请各位师傅们都去吃酒。老板太欺负人,嫌我人小,不把我当人,让我一个人看守新船。”汪莲听后,笑着安慰四弟说:“你不要着急,要老板请你吃酒也不难,我告诉你一个办法,保证老板还要特地设宴请你去吃酒呢?”然后就如此这般地给四弟出了一个点子。四弟听后高兴地回到船上,按照汪莲讲的办法在船的右舷上弹了一条脉线,这条大船顿时就偏向了右边。等老板与师傅们吃完酒上船一看,这条大船就好像装了重载似地向右边偏着。师傅们全都站在左舷的甲板上,船还是向右偏着无法弄正。这些师傅们想了又想,觉得这事可能与看船的小师傅汪秀有关,因为他的哥哥汪莲有法术。于是就对船老板说:“很可能是老板您没有尊重汪秀这位小师傅,没有把小师傅当人,请去一起吃酒,所以这条船才出了这样的怪现象。请老板为小师傅汪秀再设一桌酒席给他赔不是,只要这小师傅一高兴,兴许就可以把船弄正了”。船老板只好又重办了一桌酒席,把小师傅汪秀单独请去赔了不是,还认了错,汪秀酒醉饭饱后满意地回到船上,又在船的左舷上弹了一条脉线,一下子就把这条新船给弄正了,平平稳稳地一点儿也不偏啦。
有年秋天,大哥汪林与别人合伙去做生意,装了一船山货运往宜昌。船到宜昌港后,码头上的把头带来了一群打手,一个个都是凶神恶煞的,不准宜都的货船靠岸,汪林等师傅们见船靠不了岸,也就只好把一船山货又运回来再想办法。汪莲听说后决定亲自到宜昌来看看,船开到宜昌港口,离码头还有一两百米远,船老板就把船停在江心不敢靠岸了。汪莲见状,拿起带有缆绳的锚,对船上的众人说:“我先上岸去,你们都听我的。我喊绞锚,你们就一齐绞锚。”说完便飞身踏水上岸,把缆绳和锚往自己腰间一缠,站稳了脚根,然后高声叫道“绞缆绳”,众人一齐绞起了缆绳,大货船便徐徐向岸边靠拢。这时,码头上的把头见有人竟如此大胆,不商量竟敢与他们作对强行争占码头,让宜都货船靠岸,便叫打手们纷纷地围了上来,抱起码头上抬货的扁担,对准汪莲劈头盖脸地打将起来。这时,只见汪莲如铁头金刚一般,直立着任凭这百十来号人轮番猛打,他却一动也不动。官兵闻讯赶来,大声叫喊赶快住手,不要再打了。你们百把人用扁担打这个人,这个人一动未动皮肉未伤。他若要还起手来,你们恐怕连命就保不住了,还是赶快逃命吧。经官兵提醒后,这些人方才回过神来,一时只吓得纷纷丢下扁担逃命,只恨爹娘少生了两条腿。这时宜都货船已经靠岸,汪莲把腰间的缆绳一松往地上一甩,说道:“你们不再打了,也该让我也显一显身手露一露功夫,给宜都的老乡们出一口气了。”说完赶上前去,两手抓起两个跑在后面的家伙就往长江里甩,这两个人一下子被甩出一二十米落入江中。那伙逃命的打手们见状,一个个都跪倒在地上哭爹叫娘地求饶。从此以后,宜都的货船到宜昌码头也就通畅无阻,再也没有人敢欺负宜都的老乡们了。
讲述者:刘井朝,男,汉族,50岁,高中文化,铸锅厂工人,武术爱好者,善民间医术
采录者:徐荣耀
采录时间:2003年春
采录地点:刘井朝家中
流传地区:荆沙、宜昌,宜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