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至1931年秭归县部分人物传
夏明翰(1900~1928) 男,字桂根,祖籍湖南省衡阳县,革命烈士。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农历八月初一,夏出生于湖北省宜昌府归州(今秭归县归州镇),其父亲时任归州州署知州。夏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自幼聪明好学,其祖父夏时济希望明翰继承“书香门第”,亲自课以诗书。然而,夏在思想开明的母亲陈之凤的教导下,受屈原精神的熏陶,向往革命,萌生对封建家庭的叛逆之心,与祖父想法格格不入。1917年春,夏毅然考入湖南省立第三甲种工业学校机械科第一班,该校是在辛亥革命前后“废科举、兴学堂”,追求“新民主主义”的呼声中创办的。在校期间,夏追求进步,怀着“工业救国”的理想刻苦学习。积极参加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常常用诗歌和绘画抨击反动军阀。一次,夏画了一幅眼如铜铃,尖牙利齿怪物模样的漫画并配讽枣诗:“眼大善观风察色,嘴阔会拍马吹牛,手长能多捞名利,身矮好屈膝磕头”,淋漓尽致地刻画出军阀政客们的丑态。“五四”运动时夏投入衡阳学生爱国运动。1920年夏天,夏组织学生运动,一些官僚、奸商、绅士对夏的行为恨之入骨,纷纷上门告状,夏时济将夏关在屋里闭门思过。一天晚上,其弟夏明震用斧子砍开窗户,帮夏逃走,从此与封建家庭彻底决裂。1921年8月,夏成为湖南自修大学第一批学员,该校是毛泽东创办的共产党培养党团骨干的学校,夏受到系统的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走向成熟。
1921年12月,经毛泽东、何叔衡介绍,夏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在长沙从事工人运动,参与领导人力车工人罢工斗争。夏领导的人力车工会,加入到以毛泽东为总干事的湖南省工团联合会,成为湖南工人运动的一支重要力量。
1923年10月~1924年11月,夏先后担任社会主义青年团长沙地委委员,团湘区执委一、二届委员,国民党湘南临时省党部委员。1924年12月,夏担任中共湖南区委执行委员后,即被派到浏阳农村从事建党工作。1925年5月,在安源工人周克明等人的配合下,在浏阳北乡毛公桥刘家庵建立浏阳农村第一个党支部。先后发展党员12人。在此期间,夏曾担任中共湘区农委书记,保送一批革命青年到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培养成千上万名农运骨干和积极分子。在沸腾的农民运动中,夏立场坚定,坚决站在农民群众一边。一次,刽子手李佑文被判处死刑,其弟弟利用与夏同学关系为其求情,又请夏的大哥出面求情,均遭夏严辞拒绝。
1927年1月,夏根据毛泽东的安排,两次到湖南各县考察,并以中共湖南区委的名义主持写出《1927年1月份农民运动报告》。2月,夏到毛泽东主持的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担任全国农民协会秘书长,兼任毛泽东的秘书。当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血腥镇压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夏闻此消息,气愤至极,当即在一张登载有革命同志被杀害消息的《民间日报》上愤然写道:“越杀越胆大,杀绝也不怕。不斩蒋贼头,何以谢天下!”当年6月,夏回湖南任省委委员兼组织部长。7月,参与发动秋收起义。10月,兼任平(江)浏(阳)特委书记,成功组织平江农民暴动、浏阳抗租、智取北圣仓团防局枪支等武装斗争。1928年初,夏被党组织派到湖北工作,任中共湖北省委常委。同年3月18日,由于叛徒出卖,夏不幸在武汉被捕。3月20日清晨,夏被国民党押往汉口余记里刑场。一路上,夏昂首挺胸,从容镇定,高唱《国际歌》。到达刑场后,敌人仍不死心,找来几个反动记者,想迫使夏讲几句悔过自新的话。夏用尽全身力气,大声高呼“打倒国民党反动派!”“中国共产党万岁!”的革命口号。当敌人最后问夏还有什么话要说时,他大声说:“有,给我拿纸笔来!”夏当即用带着铁铐的手写下“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这首大义凛然、气壮山河的就义诗。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夏壮烈牺牲,年仅28岁。夏牺牲后,谢觉哉组织工人把夏的遗体从敌人眼皮底下偷运出来,安葬在汉阳城外长江边的鹦鹉洲。
汪书兴(1910~1930) 男,秭归县牛口乡陈家坡村人,农民,初小文化程度。1928年参加革命,同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桂花区赤卫队长,陈家坡党支部委员、党支部书记等职。汪参加革命后,同曹秋选等人率领苏区群众,打击土豪劣绅,镇压恶霸地主,先后处决恶霸王贺祖、余发俊等人,并带领赤卫队配合“中国工农红军鄂西游击大队”反击国民党的“围剿”。在战斗中,汪不怕牺牲,英勇杀敌。1930年11月,国民党地方团防反动武装对桂花苏区大“围剿”时,因敌强我弱,战斗失利,汪在山上隐蔽,被敌人搜山发现,汪不想被敌人抓住,拼命奔跑,遇沟就跨,见岩就跳,腿被跌断,不幸被捕。被捕时,汪拼命从敌人手中夺刀反抗,终因寡不敌众,被敌人砍断双手,惨遭杀害于牛口青包,牺牲时年仅20岁。1986年9月,湖北省人民政府追认汪为革命烈士。
王昌海(1899~1930) 男,秭归县牛口乡陈家坡村人,农民,高小文化程度。1928年夏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陈家坡乡农民协会主席,中共陈家坡党支部委员、党支部书记。王在党组织的领导下,积极开展革命活动,带领农会会员和赤卫队员打土豪,斗恶霸,为游击队提供给养,配合“中国工农红军鄂西赤卫大队”反击国民党“围剿”。1930年11月,国民党地方团防联合“围剿”桂花苏区,王不幸被捕,被杀害于桂花区柳池子,牺牲时年仅31岁。1986年9月,湖北省人民政府追认王为革命烈士。
王山祖(1884~1930) 男,秭归县牛口乡陈家坡村人,农民,1928年夏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蒿子坪党支部书记、陈家坡中心党支部委员等职。王参加革命后,在党的领导下,发动群众,组织农民协会。带领赤卫队,打击土豪劣绅,开展“抗租罢稞”斗争,配合中国工农革命军鄂西济南队反击国民党及地方武装的“清乡”、围剿。1930年9月,县保卫团开始“围剿”桂花苏区,搜捕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王被叛徒告密,与其子王功奎同时被捕,受尽酷刑,敌人先将王山祖的耳朵割掉,又剁掉双手,最后挖去双眼,残酷杀害于桂花区柳池子,年仅46岁。1986年9月,湖北省人民政府追认王为革命烈士。
王克继(1900~1930) 又名王克记,男,秭归县牛口乡陈家坡村人,农民。1928年夏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桂花区赤卫大队队长、中共陈家坡党支部委员等职。王参加革命后,积极发动群众,扩大党群组织,带领赤卫队员反“清乡”、反围剿。在对敌斗争中,身先士卒,英勇杀敌,不怕牺牲。1930年11月,王带领赤卫队在蔡家垭与地方反动武装作战中不幸被捕,受尽酷刑,宁死不屈,被杀于巴东县城陈家码头,尸体被抛入江中。牺牲时年仅30岁。1986年9月,湖北省人民政府追认王为革命烈士。
汪永海(1901~1930) 男,秭归县牛口乡陈家坡村人,初中文化程度,农民。1928年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共陈家坡党支部委员。1930年6月,汪受党组织委派到秭归县西陵范家坪进行党的地下活动,汪利用亲戚关系串联发展农协会组织。当年被当地恶霸发觉告密,不幸被捕,英勇牺牲,年仅29岁。1986年9月,湖北省人民政府追认汪为革命烈士。
曹秋禄(1873~1930) 男,曹秋选(首届《秭归县志》已立传人物)之兄,秭归县牛口乡陈家坡村人,初小文化程度,农民。1928年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曹配合其弟曹秋选进行党的地下工作,发展党员,建立农民协会,组织赤卫队,打击反动势力,镇压土豪劣绅。1930年冬,国民党勾结地方反动武装对桂花苏区进行“围剿”、“清乡”,曹在秭归泄滩不幸被捕,惨遭杀害,殒年57岁。1986年9月,湖北省人民政府追认曹为革命烈士。
汪永俊(1909~1930) 男,秭归县牛口乡陈家坡村人,农民。1928年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汪深入敌战区了解敌情,传递情报,参与斗地主、打土豪、反围剿等工作。1930年9月被捕,被国民党县保卫团杀害于西陵苍坪,年仅21岁。1986年9月,湖北省人民政府追认汪为革命烈士。
汪永科(1906~1930) 男,秭归县牛口乡陈家坡村人,农民。1928年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陈家坡党支部委员、党小组长、桂花区赤卫队副队长等职。汪参加革命后,组织带领赤卫队打击土豪劣绅,斗地主,配合游击大队反击敌人“围剿”、“清乡”,态度坚决,斗争勇敢。国民党县保卫团曾将汪家的财产抢劫一空,房屋焚烧殆尽。1930年11月,汪不幸被捕,被杀害于桂花区柳池子,年仅24岁。1986年9月,湖北省人民政府追认汪为革命烈士。
王功奎(1909~1930) 男,秭归县牛口乡陈家坡村人,农民。王山祖之子。1928年参加革命,为赤卫队员,负责宣传工作。王在革命斗争中表现英勇。1930年9月,在反对敌人“清乡”斗争中,与父亲王山祖同时被捕,同时被敌人杀害于桂花区柳池子,年仅21岁。1987年7月,湖北省人民政府追认王为革命烈士。
汪永元(1902~1930) 男,秭归县牛口乡陈家坡村人,初小文化程度,农民。1928年参加革命,同年参加中国共产党。与其弟汪永科一道参加革命活动,打土豪、斗地主,反击敌人围剿,斗争勇敢。1930年11月,在反击县地方武装对桂花苏区“围剿”时,不幸被捕,被敌人杀害于桂花区柳池子,年仅28岁。1986年9月,湖北省人民政府追认汪为革命烈士。
吴述均(1907~1930) 男,秭归县水田坝区马营乡龙潭湾村人,家庭出身地主,初小文化程度。1928年夏参加革命,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马营党支部委员,马营区赤卫大队大队长,马营区农民协会委员等职务。吴参加革命后,在马营地区发展党的组织,壮大革命队伍。经常召开秘密会议,并将自己家作为马营区党组织活动的联络点,地下交通员经常到吴家传达上级指示和通报情况。1930年,吴带领赤卫大队,打击土豪劣绅,镇压恶霸地主,没收地主财产,率领赤卫大队反击敌人的“围剿”。1930年7月,地方反动武装“围剿”马营时,吴不幸被捕,被杀害于草坪,年仅23岁。1986年7月,湖北省人民政府追认吴为革命烈士。
吴益昌(1889~1930) 男,秭归县马营乡马营村人,农民。1928年参加革命,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马营党支部委员、水田坝区农协会委员等职。吴在前马营、后马营、龙潭湾一带发动群众,成立乡农民协会,打击土豪,参与没收大地主周明善财产等革命活动,在镇压当地4个土豪劣绅的斗争中积极勇敢。1930年7月,在反击“围剿”马营苏区战斗中,吴不幸被捕,敌人严刑逼供要其交出共产党员名册,吴宁死不屈,拒不交出,惨遭杀害于后马营的姜家河,年仅41岁。1986年7月,湖北省人民政府追认吴为革命烈士。
郝正兴(1902~1930) 男,秭归县水田坝区马营乡后马营村人,农民。1929年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水田坝区农协会委员、赤卫队侦察员等职。郝参加革命后,经常深入敌占区了解敌情,给赤卫队提供情报。1930年7月,在反击“围剿”马营苏区战斗中,郝受组织派遣到水田坝区侦察敌情,被敌人发觉而被捕,杀害于马营三斗坪,年仅28岁。1986年7月,湖北省人民政府追认郝为革命烈士。
吴承忠(1908~1930) 男,秭归县水田坝区马营乡后马营村人,初小文化程度,农民。1929年参加革命,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吴参加革命后积极投入马营地区革命活动,参加没收地主财产,镇压土豪劣绅的斗争。1930年7月,在反击“围剿”马营苏区战斗中,吴勇敢作战,在寡不敌众的情况下被迫撤退,吴被反动武装团练追击而被捕,被害于后马营的姜家河,年仅22岁。1986年7月,湖北省人民政府追认吴为革命烈士。
余从殿(1902~1930) 又名余宗殿,男,秭归县水田坝区马营乡后马营村人,农民。1929年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为马营区赤卫队侦察员。1930年7月,“巴归兴”三县联防“剿共”指挥部头目邓维楚带兵“围剿”马营地区,余受组织派遣到水田坝区侦察敌情,不幸被敌人发觉而被捕,牺牲于水田坝区野桑坪石板子,年仅28岁。1986年7月,湖北省人民政府追认余为革命烈士。
陈永太(1887~1930) 男,秭归县水田坝区马营乡后马营村人,初小文化程度,农民。1929年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赤卫队小队长。陈参加工作后,积极参与斗地主、打土豪等革命活动。1930年7月,参与马营苏区反“围剿”斗争,陈隐蔽在兴山县宋家垭,不幸被兴山县保卫团发现被捕,在受尽各种酷刑后被杀害于凉风垭桥沟,年仅43岁。1986年7月,湖北省人民政府追认陈为革命烈士。
郝发万(1894~1930) 男,秭归县水田坝区马营乡龙潭湾村人,初小文化程度,农民。1929年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郝参加革命后,参与打土豪、斗恶霸等革命活动。1930年7月,在参加反国民党保安团“围剿”马营地区战斗中被捕。被杀害于马营甄家河口子,年仅36岁。1986年7月,湖北省人民政府追认郝为革命烈士。
卢永植(1901~1930) 男,秭归县水田坝区马营乡前马营村人,农民。1929年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马营乡农民协会主席、乡赤卫队分队长等职。卢在前马营、后马营、龙潭湾等地开展革命活动,宣传发动群众,筹建农民协会,建立赤卫队等组织,扩大人民武装,打土豪,斗恶霸。1930年7月,“巴归兴”联合“剿共”指挥部副总指挥邓维楚率重兵“围剿”龚家桥、马营、桂花苏区。卢率乡赤卫分队投入反“围剿”战斗,在保卫五龙观战斗中不幸被捕,遭受严刑吊打和背火背架的酷刑,卢拒不妥协。后被敌人用刀砍下头颅,就义于马营乡天坑岭,年仅29岁。1986年7月,湖北省人民政府追认卢为革命烈士。
王惠礼(1904~1931) 又名王让三,男,秭归县水田坝区马营乡后马营村人,农民。1928年参加革命,192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马营党支部书记、马营区农协会主席等职。王先后在前马营、后马营、龙潭湾、教场坝等地进行党的地下活动,成立农民协会、妇女协会,建立赤卫队,发动群众,开展打击土豪劣绅、没收地主财产、镇压恶霸地主的革命斗争。先后处决了与人民为敌的姜金兰、寇必元、张世聘等恶霸。1930年6月,王惠礼、吴益昌等人,在五龙观集中马营地区全部赤卫队员和农会会员,公开打出旗号,此举惊动了秭归县保卫团。7月,反击“围剿”马营战斗中,王率领赤卫队在五龙观等地英勇作战。因力量悬殊,赤卫队且战且退,至长岭后分散活动。之后,王到高桥进行地下工作,发动群众筹建革命武装。1931年5月,因叛徒告密,王不幸被捕,受尽酷刑,王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牺牲于马营乡鸡公岭,年仅27岁。1986年7月,湖北省人民政府追认王为革命烈士。
董远槐(1897~1931) 男,秭归县水田坝区马营乡后马营村人,农民。1929年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马营区农民协会委员。董先后在前马营、后马营、龙潭湾、教场坝等地从事地下工作,成立乡农民协会,组织乡赤卫中队、分队。同王惠礼、吴述均等人率领广大农民打土豪,分地主财产,打击反动势力,扩大革命影响。1931年5月,在“巴归兴”三县联防“剿共”指挥部“围剿”高桥苏区时,董不幸被捕,被害于巴东县北湾五谷庙,年仅34岁。1986年7月,湖北省人民政府追认董为革命烈士。
王克诗(1910~1931) 男,秭归县水田坝区马营乡龙潭湾村人,农民。1929年参加革命,当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水田坝区农民协会委员。1930年9月,王参加红四十九师第二次攻打兴山县城的战斗,打死兴山县团练长郑立三。尔后,敌人组织反扑,大肆“围剿”苏区,搜捕共产党员、赤卫队员。王转移到龚家桥一带从事党的地下活动。1931年5月,在兴山高桥反“围剿”斗争中,王不幸被捕,被杀害于巴东县北湾五谷庙,年仅21岁。1986年9月,湖北省人民政府追认王为革命烈士。
王昌扬(1886~1931) 男,秭归县水田坝区牛口乡桂花坪村人,初小文化程度,农民。1928年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王多次参加“中国工农红军鄂西游击大队”反“围剿”战斗,在战斗中,他冲锋陷阵,英勇杀敌。1931年5月,敌人对桂花苏区“清乡”时,王不幸被捕,宁死不屈,被敌人杀害于桂花坪沙窝子,年仅45岁。1986年9月,湖北省人民政府追认王为革命烈士。
李国相(1909~1931) 男,秭归县水田坝区马营乡龙潭湾村人,农民。1929年参加革命,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赤卫队员。李参加革命后,参加教唱革命歌曲,张贴革命标语,斗争恶霸地主,镇压土豪劣绅等革命活动。1931年5月,在兴山县高桥反“围剿”战斗中,李不幸被捕,被敌人杀害于马营乡观天岭,年仅22岁。1986年9月,湖北省人民政府追认李为革命烈士。
李文龙(?~1931) 男,水田坝区马营乡龙潭湾村人,农民。1929年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共马营党支部委员、马营区赤卫队侦察员。李参加革命后,协同王惠礼在马营地区发展党的组织,壮大革命队伍,打土豪、斗恶霸,没收地主财产,工作积极,斗争勇敢。1930年7月,秭归、兴山两县保安团相互勾结,围剿马营苏区,李积极参加反击,因力量悬殊而失利。尔后,随同王惠礼在龚家桥一带继续从事革命活动。1931年5月,秭归、兴山两县保安团围剿,大肆搜捕屠杀,李在山上隐蔽时被敌人追捕,杀害于马营乡天坑岭。1986年7月,湖北省人民政府追认李为革命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