鬻熊
鬻熊(公元前11世纪)
鬻【拼音】:[yù] 又作粥,又称鬻熊子、鬻子。楚之祖先。相传曾为周文王师(火师)。成王时追封功臣后裔,其曾孙熊绎受封于楚蛮,建立楚国。
鬻熊传有《鬻子》一书,旧题鬻熊撰。《汉书 艺文志》道家有《鬻子》二十二篇,小说家类有《鬻子说》十九篇。刘勰《文心雕龙 诸子第十七》:“至鬻熊知道,文王咨询,余文遗事,录为《鬻子》。”今传《鬻子》仅二卷。鬻熊是一位有政治头脑的大酋。通晓法术,是一位有宗教声望的大巫。
先秦芈【拼音】:[mǐ] 姓(芈本作幁)周朝诸侯国,战国七雄之一。亦称荆。芈姓是所谓“祝融八姓”之一,始祖为季连。季连的后世子孙鬻熊为周文王师。古书记载,鬻熊以下楚君皆以熊为氏,但据出土战国晚期楚国铜器铭文,楚君名号皆以酓为氏。鬻熊曾孙熊绎僻处荆山(在今湖北南漳、保康一带),跋涉山林,以事周成王,被封以子男之田,居丹阳(今湖北宜昌市秭归县),从此立为国家。
楚的疆域最初主要在今湖北西部山区和江汉平原一带,后逐渐向西溯江而上扩展到今四川东端,向北溯汉水而上扩展到今河南西南的南阳盆地和丹江流域,向南扩展到今湖南北部的洞庭湖平原,向东沿淮水和江水扩展到今河南东南、安徽北部、江西北部和山东南部、江苏、浙江一带。
《楚国先祖鬻熊是杰出的政治家》
鬻熊要求执政者委任贤吏、改恶从善、赏罚严明的政治主张,说明楚国先祖鬻熊是杰出的政治家。
鬻子的政治主张,首先是要遵行“道”,在行“道”的前提下,君臣遇合,互相信赖,共同完成大业。他说:“君子不与人谋之则已矣,若与人谋之,则非道无由也。”君子遵道而行,能不能被君主接受,这要看君主是贤明还是昏庸。所以,他又说:“故君子之谋,能必用道,而不能必见受;能必忠,而不能必入;能必信,而不能必见信。”这说明,只有君明臣贤,二者相遇合,“道”才能得到推行应用。因此,贤臣的作用能否发挥,要视君主是否贤明而定。什么是“道”呢?鬻子说:“发政施令,为天下福者谓之道。”为天下人谋福祉的政令,就是“道”。这在商末周初的奴隶制社会,提出为天下人谋福祉的政治思想,无疑是进步的。这一思想,被五百多年后的孔子继续和发展,成为儒家学派核心思想仁政的基石。 (摘自《楚国先祖鬻熊是杰出的政治家》,作者:丁有国 湖北鄂州职业大学教授,研究方向:文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