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名人
湖北文化地图 > >

宋芳蓉

  同学们,你们知道即将上映的电影《向日葵开放的季节》吗?“山妹子”用最质朴的爱演绎了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你们读过《打工》、《抢糖》、《高举圣火的姑娘》等系列报道吗?你若看了、读了,一定会明白,是谁用坚定的足迹在大山深处将希望播撒?又是谁燃烧青春,温暖了落寞的土家山寨?又是谁用执著为山里孩子铺就通向光明的道路?是她,宋芳蓉老师,用自己的一腔热血丈量着青春的高度!

  你的高度

  大山的高度

  海拔一千八百米

  森林曾迷失你的方向

  却没能迷失你前进的勇气

  毒蛇曾盘住你的道路

  却没能盘住你向上的阶梯

  风雪曾冻伤你的肌肤

  却没能冻伤你心中的真理

  你的高度

  奉献的高度

  白云悠悠

  没有教室

  只有低矮破旧的吊脚楼

  没有粉笔

  只有渴求知识的小额头

  你以足肉

  丈量百里茅草小路

  背回课本背回希望

  沉重装满你肩上的背篓

  你以小母亲般的胸怀

  温暖孩子们的幸福

  你以自身的汗水

  滋润土家未来的富足

  你的高度

  青春的高度

  蓝天深远

  二千九百二十个日夜的辛勤

  你百病缠身

  生命树上的鲜花

  渐渐凋零

  而花谢之后

  必将结出丰美的果实

  你以浓浓的热血灌溉心灵

  增长历史的高度

  民族的好运

  我舍不得那些孩子

  宋芳蓉很瘦,还有几分羞涩。很难让人想到,这个弱不禁风的女子,15岁就走上小学讲台,独力支撑起一所小学。17年来,为了山里的孩子,她吃尽了苦头。如今回忆起来,她自己都难以相信:“我都不敢想像自己这些年是怎么熬过来的”。

  ●山村来了“小老师”

  那是1988年,15岁的宋芳蓉刚考上后河乡顶坪小学的代课老师。后河乡是五峰县重点贫困乡之一,条件极为艰苦,顶坪小学又是后河乡最偏远的小学。学校在海拔1800多米、紧靠在原始森林的高山上。

  宋芳蓉至今难忘她第一次到顶坪小学时的情形。冒着雨,她背着一床被子,提着一个暖瓶,拖着一个土炉子,跟在村组长的后面,深一脚浅一脚地来到离家100多里地的顶坪小学时,她被眼前的情形惊呆了:一座陈旧的吊脚楼,是家里有两个孩子需要上学的村民捐出来的教室,没有教学设施,也没有第二个老师,这就是她即将任教的学校!村组长召集村民开了个会,告诉他们这里来老师了,孩子们可以上学了。

  可是这都是怎样的一群孩子啊!最大的有13岁,站在宋芳蓉跟前比她还高大成熟。村民们欢喜的同时,也有了疑虑:这么小的老师,能教书吗?该不会和学生们争吃抢玩吧?

  面对艰苦的条件,面对村民的疑虑,宋芳蓉动摇了,村组长走时,她跟在后面走了几个钟头。最终,渴望老师的村民把她追了回来。从那天起,她与山里孩子结下了不解之缘。

  ●打工贴补教学经费

  学校招来了16个孩子,从一年级到六年级都有,她一个人全教。孩子们住得远,她就在吊脚楼上拉起一张帘子,摆上一溜床,她和女生住帘子的这头,男生住那头。

  开始的时候,学校连粉笔都买不起,宋芳蓉就将自己的工资贴补在购买教具和学生的吃住上。她一次次想过要离开这个地方,又一次次地打消了这个念头,她走了,孩子们怎么办?或许再也不会有老师来了。宋芳蓉自己从小家境就不好,刚读完初中就辍学了。她常常想,当初要是有人在最困难的时候帮她一把,她应该可以上更多的学。现在,她要尽一己之力,帮助这些山里的孩子。

  1994年,学生越来越多,狭小的吊脚楼无论如何也容不下了。她自己出钱,以每年720元的价格租下了4间房。钱总是不够用,她想起了用打工的方法来增加教学经费。从1989年至1997年的8年间,她利用寒暑假,到武汉、宜昌、龙山等地,扫过马路、做过清洁工、到宾馆里洗过盘子,还卖过福利彩票和茶叶。

  ●为贫困地区教育呼吁

  17年来,她收养了5个孤儿,连同她自己6岁的儿子,年仅32岁的她有了6个孩子。“我大孩子今年考上大学了。”宋芳蓉悄悄地告诉记者这个喜讯。她教过的学生有的已经为人父母,他们的孩子继续在宋芳蓉的学校里学习。

  宋芳蓉对山里孩子深深的爱感动了家长,她的故事也越传越远。宋芳蓉得过很多荣誉,她曾入选“中国十大杰出青年”,获得“五四青年奖章”、“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及“国际青年消除贫困奖”等诸多奖励。2005年7月,她又当选为新一届全国青联委员。

  此后,宋芳蓉得到了赴武汉和北京学习的机会,她目前在攻读北京大学公共管理硕士研究生。她还经常外出参加社会活动,但每次回来,她总是要想办法挤时间将落下的课给孩子们补上。在参加社会活动时,她总不忘多结识人,多宣传她的学校,为学校争取更多的援助。

  7月23日,在参加全国青联十届一次全委会时,宋芳蓉大声呼吁,对贫困地区的基础教育应加大投资力度。她说,为山区贫困失学儿童尽一分力,是她、也是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