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感动中国" 人物徐本禹为代表 的华中农业大学支 教团,在贵州接力 支教10年,用青 春热血照亮了大山 孩子的心灵。
  • 第一棒
    (2005-2006)
    2人
    第一棒志愿者曹建强利用一个扩音器、一台录放机,开办了大石希望小学历史上的第一个广播电台。
  • 第二棒
    (2006-2007)
    3人
    第二棒志愿者董桥锋为大石希望小学的校园进行设计改造,并通过网络等媒体力量筹资8万余元,为学校新添两间教室。
  • 第三棒
    (2007-2008)
    3人
    支教一年,志愿者们走过的山路,也许是他们人生道路中走过的最漫长、最艰难的路了。
  • 第四棒
    (2008-2009)
    5人
    虽然支教生活艰苦,可是山区人们深沉的爱,让这苦变得甘甜,成就了支教志愿者一起吃苦的幸福。
  • 第五棒
    (2009-2010)
    7人
    大石村,就是我们心中的延安,我们都想来看看。
  • 第六棒
    (2010-2011)
    7人
    支教老师非常敬业,更重要的是,他们改变了山区孩子胆小、不主动等弱点。
  • 第七棒
    (2011-2012)
    7人
    支教志愿行动汇聚起的精神力量已经超越了教育本身,它是西部大开发的一股精神推动力,教育着我们,鞭策着我们。
  • 第八棒
    (2012-2013)
    7人
    一年贵州行,一生支教情。10年过去,支教团旗帜依旧鲜艳,没有褪色。

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是由团中央、教育部联合组织实施的青年志愿服者扶贫接力计划全国示范项目。它采取公开招募的方式,每年在全国部分重点高校中招募一定数量具备保送研究生资格、有奉献精神、身心健康、能够胜任支教扶贫工作的应届本科毕业生,以志愿服务的方式到国家中西部贫困地区中学开展为期一年的支教工作,同时开展力所能及的扶贫志愿服务。服务期满后,由下一批志愿者接替其工作,形成"志愿加接力"的长效工作机制。

10年前,华农志愿者徐本禹,为兑现对山区孩子的承诺,放弃读研,离开熙攘的城市,来到贵州穷山僻壤,开始两年的支教生活。2005年,徐本禹结束支教,学校决定,每年招募研究生志愿者,延续支教行动。

2002年,徐本禹暑期到贵州省大方县猫场镇狗吊岩山洞小学义务支教。
2003年,为兑现对山区孩子的承诺,徐本禹放弃读研,开始了两年的支教生活。
2005年,华中农大招聘支教志愿者,曹建强、田庚接替徐本禹。
2006年,支教活动被纳入到青年志愿者服务扶贫接力计划全国示范项目,成为全国高校中唯一在贫困地区小学支教的研究生志愿者群体。
截至2012年7月,经过十年接力,华农赴贵州研究生支教团成员达41名。

前身是徐本禹2004年7月发起成立的“华农贵州支教基金”,2006年更名为“红杜鹃爱心社”,以“支教助学、扶贫济困、奉献爱心、服务社会”为宗旨,通过汇聚社会爱心,致力于解决西部贫困地区师生及社会各类病弱残青少年的教育、生活等问题。

联系方式:
华中农业大学校团委:87282012
研究生支教团:13885719070(贵州号)

更多>>
  • 支教生代表作客荆楚网

    7月8日,第七棒研究生支教团返回武汉,一年时间,7名支教生和孩子们结下深厚的感情。[详细]

  • 热点网谈:十年坚守大山希望

    十年爱心接力,十年薪火相传。支教团用青春热血照亮了大山孩子的心灵。 [详细]

  • 习近平总书记回信鼓舞高校志愿者

    通过志愿服务工作,大家变得更加成熟,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青年的使命。希望大家能更大范围地传递志愿者精神,把爱送到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身边。

  • 习近平给华农"本禹志愿服务队"回信

    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说,得知“本禹志愿服务队”走进西部、走进社区、走进农村,用知识和爱心热情服务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众,坚持高扬理想、脚踏实地、甘于奉献,在服务他人、奉献...

  • 华中农大学生贵州接力支教10年

    时光飞逝,10年过去。在徐本禹支教的地方,34名华农研究生志愿者先后接力,默默在大山深处践行最初的誓言,让那里的孩子接受教育,走出大山,走出贫困。

更多>>

我愿做一滴水,我知道我很微小,当爱的阳光照射到我身上的时候,我愿意不保留的反射给别人--徐本禹

简介: 1999年,来自山东聊城的徐本禹考入华中农大。大三暑假,他来到贵州省大方县猫场镇狗吊岩村义务支教。原计划两周的支教最后变成了两个月。告别时,面对当地孩子渴求知识的眼神,徐本禹做出了承诺:“等毕业了我会回来教你们的。” 【更多】

  • [他是人生老师]2012年7月,徐本禹重返大石希望小学。他和三名以前的学生在学校里走走看看,学校变化大,学生变化也大。站在三人中间,徐本禹给他们分析高考后的志愿。

  • [他是亲亲大哥]徐本禹和华农大校领导给大石希望小学的85个学生,每人送上一双塑胶雨鞋,希望他们上下学不用打湿双脚。在学生们眼里,徐本禹是偶像,但更是亲亲的大哥。

  • [他是一种精神]徐本禹虽然不再支教,但他可以说人从未离开,精神一直在传承,华农一届又一届可爱的支教志愿者就是最好的例证。他们给孩子带来希望,帮助这片山区发展追赶。

支教接力是爱心,更是责任,铁打的学校流水的支教者,遥远的贵州山村不用担心没有老师。

    • 曹建强

      徐本禹点亮了希望,我们会义无反顾地接过爱的火把,相信这一年支教生活也会影响我的一生,我不会放弃。【更多】

    • 田庚

      在这里,不为名,也不为利,为了一种志愿者的使命和责任,我学会了坚守,明白了“站的更高,看的更远”的真正含义。【更多】

    • 董桥锋
    • 秦丽
    • 张进

    董桥峰为给孩子们买雨鞋,差点连人带车翻下悬崖。那天,董桥峰满身泥浆,挤在破三轮车后厢里,寒风呼呼直往脖子里灌,五个小时回到学校后,身体已僵硬,在火炉旁边加四床被子烤,才慢慢有了知觉。【更多】

    秦丽一辈子都不会忘记为学生庆祝的第一个生日。在一大盆米饭上,插着三根白色粗壮的蜡烛,关上灯,在这样的烛光中唱着《生日歌》。【更多】

  • 第四棒支教团合影

    丁记峰在日记中写道,“每个人只能献出一份微小的力量,但当众多微力量汇聚时,改变或许就会发生。”【更多】

    每年圣诞节,周磊就会想起一个叫杜敏的女孩。离开大石的时候,杜敏写了一张纸条给他,“你照亮了我前进的方向。为什么只能让我们相处一年?”这张纸条周磊至今珍藏着。【更多】

    • 张青林
    • 周宏
    • 石晓欣

    周宏说,这里的学生都是这么坚强懂事,“特别是罗敏给我拉衣领的情景,已经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中,我将永远不会忘记。”【更多】

    “不管到哪都得走山路,阴雨天满地泥泞,回来天黑了,没这两件宝贝可不成。”张青林在日记中写道,“这样走村串户,是支教团的家常便饭。”【更多】

  • 第五棒支教团合影

    从徐本禹开始,支教老师们都是自己动手买菜做饭。“一周外出买一次菜,我们吃得很省,菜里放一点点肉,舍不得敞开吃。”田甜说。【更多】

    张春丽对支教的艰苦早有心理准备。到大石的第一天,她就走了6个小时的山路去买菜。当晚,学校突然停水,她和同事打着手电,上山疏通水源。水来了,电又停了。如此几次折磨,这个坚强的女孩快撑不住了。【更多】

  • 第六棒支教团合影

    “老师”,这个称呼有多重,严文高在大山里有了切身之感。在这里,他度过了一生难忘的教师节。女孩们自制精美的信封,贴上小花小草,悄悄放到他桌上。【更多】

    对于在青山和泥土里长大的孩子来说,一个水泥和白灰修建的希望小学可不就是荒野的城市吗?于是,张威威的课堂偏题了,在图画课上描述了中国的地理概况。【更多】

其实这里的每一天都很平凡。而我们,正是从他们平凡的举动中看到更多的感动和不平凡的人生。

吴文劼、安玥琦、张贵礼、王德鑫、祝仲坤、李夏菲、王少伟 ——他们即将出发

“我们与大山的孩子有个约定,要回去再看看他们。”2012年6月28日十点半,华中农业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四名往届代表,登上开往贵州的列车,奔赴支教小学。回访团给山里娃带去一套全新的广播设备,并制作了一套名为《科普小课堂》的广播节目,希望培养孩子们的科学精神。 【更多】

  十年里,一批孩子在支教团的影响下,走出大石,进入了初中、高中。走出大山的希望正在他们身上生根发芽。   王芳今年初中毕业。在大石读六年级时,王芳遇到了在此支教的周磊。 "高中毕业我要考到武汉读大学,去看你!"王芳给仍在华农深造的周磊打电话,坚定地说。 【更多】

第一次听说徐本禹时,11岁的康胜美已经在贵阳打工一年了。徐本禹的出现,重燃了康胜美的上学梦。2011年9月,康胜美考上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制药专业。一上大学,康胜美就参加了公益社团,为农民工子女提供免费家教。今年7月,康胜美计划奔赴贵州大方县平江小学支教。 【更多】

 /
  • vv99ceci:
    加油,中国就需要你们这样的人!
  • 陈碧清:
    敬佩感人!支教路任重道远!
  • 廖明星:
    今年我有好几个同学在暑假去支教,如果可以,我也想去!
  • 常海亮:
    我们只有更多地履行责任,提升效能,山里的孩子才能真正有出路!这些问题才能真正得到解决!
  • 董淑健:
    应该多一些专业慈善组织,专心把钱花在需要帮助的孩子身上。
  • 周芳:
    每每看到这样的故事,深为感动,但也心情沉重。如果物力财力能多向贫困山区倾斜,这些支教生、咱们的孩子们就能少受些苦。
  • 蛋炒饭:
    希望支教的队伍逐渐扩大,国家出台更好的优惠政策支持支教人。
  • 小风子:
    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得到了多少,而是付出多少。
  • 小田田:
    到贵州支教,不仅仅是帮助他人,更是提升自己,山区的孩子们会让你们保持一颗善良、年轻的心。
  • 王大大:
      徐本禹的精神会永远传递下去,这是一场永远不会停止的爱心接力。通过你们支教团的努力,吸引更多人来帮助山区的孩子们。
为贫困山区学生捐赠物资
到福利院陪伴老人或儿童
积极参与“微文明”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