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假章救妻廖丹 法律与人情伦理之间的裁决
刻假章救妻男子廖丹

他们都生活在北京,他不帅她不美,却一见钟情;他没钱她失业,却相濡以沫;她患上严重尿毒症,他倾家荡产为她透析治病,不离不弃;她没有北京户口办不了医保,他豁出去刻了假章,用假收费单让医院为她透析4年,骗取医疗费17万……后来他被抓受审,他说做这一切只为让她能不先死。

法律无外乎人情;法无可恕、情有可原……媒体的报道,在微博上引发无数关注和爱心,网友捐款已超40万。被骗医院声明称,任何人不能因为个人原因不遵守法律。【详细】

从廖丹救妻到公众救廖丹

廖丹为了“先让妻子不死”,采取了刻假章骗医保的方法;面对一个只有依靠诈骗才能为妻子治病的丈夫,中国媒体集体为廖丹求情,公众解囊相救。

见于良心驱使下的违法,希望有关法律部门能给廖丹予轻判、免判。

虽然他属于骗取医疗费,但他和公开有意识的诈骗应该有根本区别。这是良心驱使下的犯罪,意识诈骗应该属于歹恶驱使下的犯罪,这在法律上应该有严格的区别,法律也是人定的,法律也可以不断完善与修改。

见于公众的同情与援助,鉴见于那么多好心人的资助与理解,见于违法款项全部退赔,见于廖丹家庭拖累过重的实际情况,见于公众的舆论,见于妻子的病情离不开照顾,见于良心驱使下的违法,希望有关法律部门能给廖丹予轻判、免判。【详细】

能否以"缓刑"兼顾法律情理 要让“穷人”得到更多救济

廖某是初犯并不是累犯,也不是恶性暴力犯罪,并且如果他被处以实刑,他患重病的妻子将无人照顾,孩子也将陷于失学、受饿状态。

希望在量刑时能考虑到他如实供述和当庭认罪态度。法不外乎情理,相信每一个知晓此事的人都充满感动与同情,希望法院能怀着悲悯情怀,行使自由裁量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使之承受最合情理的量刑。【详细】

刻章救妻廖丹因为爱情

法律需要尊重,社会应有关爱

一个背负生活压力的底层百姓,遇到铁板一块的执法人员,在一位仁心仁义的法官面前,原本沉重冰凉的现实变得有点希望。

"诈骗救妻"呼唤"拉古迪亚礼帽"

一个社会需要秩序,法律的权威在于执行,虽然我对廖某充满了敬意和同情,但我依然支持法官依法判处廖某的相应刑罚。但问题是,廖某坐牢去了,他患尿毒症的妻子怎么办?他把小产权房卖了退赔,生病的妻子和孩子又将栖身何处?

关于情与法的关系,胡适先生曾有经典的论述:"一个肮脏的国家,如果人人讲规则而不是空谈道德,最终会变成一个有人味儿的正常国家,道德自然会逐渐回归;反之,一个干净的国家,如果人人都不讲规则却大谈道德,谈高尚,天天没事儿就谈道德规范,人人大公无私,最终这个国家会堕落成为一个伪君子遍布的肮脏国家。"【详细】

在法律与道德间保持清醒和平衡

 廖丹私刻医院收费章为妻子骗取透析治疗引起社会的广泛同情,公众捐款帮他还了所有骗款,一些舆论希望对他轻判或免判。这是道德与法律冲突的一个突出例子,但也是涉案者罪责较轻的一个例子。

法律是道德的总结和固化,反过来又对道德提供了促进和保护。但法律又是标准化的,与道德相比更具刚性。法律会对与道德的日常接轨留出一定空间,重判或轻判的合法理由就包括道德考量,但法律有不可逾越的底线。【详细】

刻假章救妻廖丹

慈善的美好幻觉填补不了的制度缺失

我们一时还无法完全消灭贫穷,无法救助每一个陷入困境的人,但我们是否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给了他们足够的希望呢?

爱心捐助 彰显向上向善的道德力量

尽管法不容情,廖丹退赃之后也难免获刑,但因为社会爱心人士捐助,事件的结局却令人欣慰。洋溢的慈善力量,促成了故事的美好结局,证明这个社会并不缺乏向上向善的道德资源。然而,故事真的就这样结束了吗?【详细】

慈善只能查漏补缺,没法力挽狂澜,困境解决需机制

制度缺失,当然不是违法的理由。但此类违法自救案例的发生却也警示我们,必须建树解困的制度,才能从根本上消除违法以自救的土壤。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会走入极端困境,往往要么会坐以待毙,要么就铤而走险。当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后者时,恰恰需要政府和社会反省自身,以建树健全的政府救济和社会救助的解困机制。无论是现代政府还是现代社会,这种机制都是彰显其文明和进步的一个重要刻度。【详细】

做个平凡的好人
 
于法,廖某是有罪的,于情,廖某其情可悯。对此类事件,法律需要尊重,社会应有关爱。而社会的关爱不仅仅是媒体的关注、网友的捐助,还需要我们反思社会保障体系之中亟待改进的地方。
荆楚网道德频道出品
责编:王俊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