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龙虾经济列表

更多

产业大融合 市场巧对接

发布时间: 2012-06-13 16:31   来源: 荆楚网   进入电子报

湖北日报讯 记者马亚伦 通讯员王本伦 郑美峰

  编者按一个产业,只有形成拳头,形成规模,形成特色,才有影响力。潜江通过小龙虾养殖技术的推广、市场的开拓、餐饮的普及、品牌的打造以及小龙虾文化氛围的营建,成功实现了一、二、三产业的大融合和与国内外市场的大对接,找到了一条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成功之路,其经验值得借鉴。

  昨日,在潜江园林科技园的莱克集团生产车间,工人正忙碌地将生产线上下来的一盘盘整虾装盒送入冷库。公司董事长郑玉林告诉记者:“今年小龙虾丰收。国外订单正源源不断地飞来!”

  在潜江熊口镇,一个更大的项目华山水产食品有限公司年处理10万吨废弃虾壳与虾鱼加工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将于本月17日投产。董事长漆雕良仁说:“我们将把废弃虾壳变废为宝,不仅提高龙虾产业的附加值,还会带动虾农增收。”

  潜江市水产专家陶忠虎介绍,潜江有1.8万多农民从事小龙虾养殖,养殖面积已扩大到20.2万亩。2011年,潜江小龙虾综合产值达35亿元。小龙虾产业正在全面改变着潜江“三农”格局。

  一只虾带活一个大产业

  潜江是虾稻连作小龙虾野生寄养模式的发源地和小龙虾规模化繁育的首创地。经过10多年的探索、创新和发展,潜江龙虾产业已形成集科研示范、良种选育、苗种繁殖、生态养殖、加工出口、餐饮服务、冷链物流、精深加工等于一体的格局,产业链条十分完整,获得“中国小龙虾之乡”和“中国小龙虾加工出口第一市”两块金字招牌。潜江建成全国首个规模最大的小龙虾规模化育苗基地,建成全国首个省级小龙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甲壳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并以小龙虾养殖协会为依托打造质量控制体系,全面实施标准化养殖。华山水产的“良仁”牌小龙虾产品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称号,莱克水产的“楚玉”牌小龙虾产品成为湖北名牌。“五七”、“小李子”、“利荣红透天”、“潜憨直”油焖大虾成为国内知名的小龙虾餐饮品牌。潜江油焖大虾获得“中国名菜”称号。

  潜江是全国最大的小龙虾出口基地,产品出口欧盟、美国、日本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创汇连续8年居全国首位,占全省的61%以上。5家企业获得对欧美市场的水产食品自营出口权,产品通过了HACCP国际质量监控体系认证和美国FDA、欧盟EEC卫生注册。今年5月和6月,“潜江龙虾”获农业部地理标志认证和国家工商总局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使潜江龙虾身价倍增。

  这一切,使小龙虾产业迅猛发展成潜江农业的支柱产业,形成养殖、繁育、加工、技术、品牌和精深加工六大产业优势。

  一只虾打造一个聚宝盆

  潜江北枕汉水,南望长江,地势低洼,湖泊众多,是典型的“水袋子”,以往十年九涝,低洼、冷浸田比比皆是,成为农民的“伤心田”。

  2000年,积玉口镇村民刘主权主动承包70亩荒田,承包期为10年,并一次性付清承包款9万元。有人说:“你疯了,不怕亏本?”岂知,精明的刘主权做起了小龙虾的文章。他联合姜友余、张正友,3个人一起探索。他们把床铺搬到湖边,从琢磨小龙虾的生活习性入手,逐步积累经验,终于掌握了“虾稻连作”技术。当年,其小龙虾单产140公斤,水稻单产700公斤,比单一种植一季中稻亩均增收2400元。现在,他们所在的积玉口镇,所有的低湖田都成了小龙虾养殖基地。每年,这个镇产小龙虾4000多吨。这里无一处污染企业,清水虾纯正。江苏虾商在这里一住7年,每天收虾运往上海、南京。潜江龙虾协会会长姜友余说:“上海、南京人都认得潜江龙虾,见到就抢光。”他说,自然放养的田,亩产小龙虾150公斤左右,多的可达250公斤。

    一只虾成就一个新农村

  5月,天亮得早。薄薄的晨雾中,积玉口镇积玉、古城、凤蛟等村落,像珍珠般散落在借粮湖周边。一幢幢农家小洋楼和马路上奔驰的轿车,向人们展示着潜江新农村的新风貌。这一切,小龙虾养殖功不可没。

  古城村党支书褚洪云讲起村里的变化,感触很深:“8年前,我们在低湖田种粮,入不敷出。自从养殖小龙虾后,全村80%以上的农户都建起了两层小洋楼。”现在,村里筹资28万元,把到镇上的路修成了柏油马路。

  市委书记朱汉桥说:“小龙虾作为潜江乃至全省的特色产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养殖模式不断创新,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市场领域不断拓展,品牌竞争力不断增强,形成了繁育、养殖、餐饮、加工出口、甲壳素精深加工等完备的产业体系。潜江小龙虾产业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善了民生。”

(本文来源:荆楚网 编辑:孙方生)
关键词:

相关新闻:

湖北焦点

国内要闻

娱乐推荐

荆楚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027-88567716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027-88567711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荆楚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荆楚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