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候选人事迹

更多

28 王海珍

发布时间: 2012-08-10 09:37   来源: 荆楚网   进入电子报

  扎根社区沥心血  甘为健康写春秋


  有这样一个女孩,医学院校大专毕业后,就一直在医疗卫生行业里摸爬滚打,转眼间已经度过了15个春秋。15年来,她一直抱定"患者天下事"的态度,在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爱岗敬业、任劳任怨,日常通过不间断地学习,来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职业道德修养;通过"学中干、干中学"的刻苦钻研的精神,努力提高自己业务水平和专业技能,自觉地践行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因为在她看来,做一名受患者爱戴的医务工作者、做一名真正的"白衣天使"就是她打小心里升腾的梦想。心中有了这个梦想和信念,这么多年来,不管工种如何变换,岗位如何调动,她始终秉持着"用心看好病,用心服好务"的理念,为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做着不懈的努力。她的多年努力得到了回报,她不仅得到了社区居民"贴心人"、"好医生"的良好口碑,更是多次获得了单位先进工作者及优秀个人等褒奖。她的名字叫王海珍。
  一、扎根基层,服务社区
  2008年,西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属的建新社区卫生服务站成立。遵照上级领导的安排,王海珍毫不推辞地挑起了"站长"这副担子。"站长"这个名号听起来很受用,但刚刚建站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从一开始大家都是心知肚明。正应了那句老话:"万事开头难"。 建新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工作一开始就是在困难中艰难前行。
  服务站成立的第一要务就是要为每名社区居民建立起健康档案,这是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基础工作,其意义不言自明。王海珍到站的头一天就带领着责任医师团队开始走街串户,开始收集居民的健康信息。要知道建新社区有4千多户人家,居户的分布面积达到2。25平方公里……面对工作量大,任务紧的情况,王海珍和她的责任医生团队每天大约要走访20余户人家。有的人家去了没有人,他们就会一遍、两遍……不断地登门拜访。日晒雨淋、披星戴月地走家串户,幸苦倒也罢了,主要是怕碰到不理解站里工作的居民。责任医生团队开始搞健康资料登记的时候遭遇到很多的不理解,不配合。时常还有居民冷言冷语地说:"站里搞登记无非是为站里多搞点创收,我们自己有病会自己去找医院看,不劳你们操这个心"……听到这些不理解的风凉话,责任医生团队的队员也有生气、灰心丧气的时候,但他们的健康档案收集工作一刻也没有停歇。王海珍站长劝大家要耐心、细心,要用他们的真心去感染每一位居民。于是,他们每到一户就耐心地讲解新时期党的各项卫生方针政策,特别是新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意见和新出台的各项配套政策和法律法规,并将责任医生团队的每一名成员的电话张贴在每个居民区的显眼处公示,方便服务居民。群众开始不相信,他们就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让群众相信。他们在社区里开展免费为居民检查身体,并对重点人群特殊对待。高血压、糖尿病、孕产妇、婴幼儿、精神病、老年人传染病等重点建档并严格管理,指导就医,定期送医送药……
  居民们在他们的服务中得到了实惠,渐渐地参与的人数也越来越多,从不理解到理解。不少居民都夸现在国家的医疗改革惠民政策好,都说现在社区服务站真像是自家开的医院,服务态度好了很多。
  通过几年的努力,服务站已经为1。2万多社区居民建立了健康档案。建档率达86。7%。
  二、尽心尽责,医技高超
  作为站长,王海珍心里十分明白,建立健康档案只是站里的基础工作之一。要想为社区居民看好病、看放心病,就必须要心怀高度负责的态度,以消除患者疾病痛苦为己任,刻苦钻研医疗技术,不断提高医疗业务水平,为患者提供更专业、更安全、更放心的医疗服务。
  社区居民无论大病、小病首先要来社区服务站看病。十数年的学习积累在此时发挥了效用,王海珍很快成了这个社区的"名医喜来乐",站里的人气也越来越旺。在她的周围也渐渐有了一批患友"粉丝",甚至还有不少的是"铁杆粉丝", 84岁的刘爹爹就是其中的一位。
  刘爹爹过往有高血压、肺结核病。一天,老人拄着拐杖一路拖行着艰难地来到了卫生服务站。王海珍立即询问了老人的病情:老人头痛、畏寒,体温检查38。5度,并伴有胸闷不适;再经听诊,老人满肺哮鸣音,病人精神状态很差。她就赶快劝说老人:"大爷,您病重,需要到大点医院治疗,我们这里的条件毕竟有限……"老人说他本人一个人不方便到大医院就医。于是她赶紧联系到老人的儿子。老人的儿子很快赶到。但老人却坚持不去大医院,执意要留在服务站治疗。王海珍向家属交待了病情,说明了情况。老人这时走上前拉着王海珍的手说:"小王医生,站里虽然医疗条件比较简陋,但我的病情你最了解,你的医术我心里也有数,一句话,老头子的命交给你 放心"。刘爹爹的儿子也对王海珍说:"王医生呀,我们哪儿也不去,我们相信你们,如果病情恶化,我们也不会怪你们的"。老人的儿子坚持签下了责任协议书。
  在社区卫生服务站医生的治疗及护理下,老人经过一周的治疗,病情有了明显的好转,老人的儿女们事后给站里还送来了感谢信和锦旗……
  三、廉洁行医,服务贴心
  凡是在建新社区卫生服务站看过病的居民都清楚,该站从不会为创收而增添病人的经济负担。能明确诊断的疾病,果断治疗,不拖不拉,且用便宜、效果好的药物,不乱让病人做辅助检查,除非确有必要。王站长还有一个原则就是不做"抗生素"医生,病人一来动不动就上抗生素、维生素、激素等,能用口服药解决病情的尽量用口服药,能不用抗生素的尽量不用抗生素。久而久之,居民们对服务站的信任度和满意度大大提高。一些居民高兴地说:"社区服务站为我们方便就医提供了很好的去处,现在国家政策是越来越好,生活环境也是越来越优越,我们要把身体搞好……
  在服务站管理的居民中,有一些是长期卧床的病人,还有一些空巢老人。站里为这些不方便的老人"开启绿灯",会为他们上门服务,上门用药。
  在涌金花园小区住着位杜奶奶,在车祸中伤了脚,脚上缝合了12针,家里住在六楼,儿女不在家,只有老爷爷陪伴。杜奶奶的伤口每天需要换药和缝合后的抗炎治疗,怎么办呢?总不可能让老爷爷背着老奶奶来医院吧。即使他有那份心也没有这力气啊!情况反映到王海珍这里,她当即表示,只要一个电话,他们就立即上门。就这样,他们团队队员轮流为杜奶奶上门服务,输液、换药……在他们的精心照料下,老奶奶很快康复。这样的案例,在社区服务中枚不胜举。
  站里的贴心服务赢得了不少空巢老人的"芳心",但同时也给王站长带来了些许"麻烦"。有的空巢老人的子女来看父母时,听得自己的父母对王海珍及服务站的夸赞,有的竟偷偷地给王海珍站长塞钱或礼物以示感谢,都被她一一地回绝了。她正色告诉他们:"为钱我就不会来社区服务站工作了,把这些钱还是多孝敬一下自己的父母吧"……
  四、舍了小家,顾了大家
  站里的工作大小事多,头绪繁杂,王海珍这个"站长大人"一刻也不敢放松。自到站工作以来,她个人的小家就无暇去照顾了。在婆婆的眼里,她是个"抛家弃子,不务正业"的儿媳妇;对于老公来说,她是个早出晚归,对丈夫漠不关心的老婆;对于儿子来说,她更是个极不称职的母亲!每每想到这些,她的心就无比疼痛,其实这一切都不是她想要的。为了工作和事业,她没有太多的时间去陪伴家人,去照顾这个家。
  她每天7点多钟就要上班,通常要忙到晩上7、8点钟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孩子上学没有时间去接送,她不得不把孩子"扔给"托管照看。社区的工作似乎老有做不完的事和处理不完的事,干完一件紧接着又是一件……脑子还要不停地打转--家里没有人照顾,孩子在托管能不能吃饱吃好?李婆婆的血压高了没有?张爹爹昨天生病了用药后病情有没有好转?社区里又来了几家新增人员的档案还没有建立,什么时候有时间去补上?……这一天工作下来,不仅身子累,心也累。有时候自己心里也感到憋屈,一个人偷偷躲进被窝里抹泪……10岁的儿子一次看到妈妈的不快,像个小大人似地说"妈妈,你要是太累了,就把工作辞了,不要去上班,我要妈妈经常能照顾我!"听到儿子这样说,王海珍的心都碎了。此时她的泪水也只能往肚子里咽……她也曾有过犹豫,想到过去在妇幼医院那边做临床医生,收入比现在还要高很多,照顾家的时间也有。有时她也会暗骂自己太傻。但当一个个社区病人来找她解决了病痛,一个个病人经过她的精心治疗,又健康如初地和她像亲人一般地打招呼时,她的心就融化了,那些涌动在心头的私心杂念片刻间烟消云散了。有人常问她这样做值得吗?她笑答:"虽然舍了小家,但却顾了大家,你说值不值?
  五、尊老爱患 真情交融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在社区卫生工作中,王海珍推行的是这样的服务理念和模式。尽管她在对待家人身上心存愧疚,但她把这份爱全部倾注在了患者身上。服务站责任医生团队的每一名成员都要求对待病人态度谦和,特别是老年慢病患者,耐心为他们解答各种疑难问题。诊疗过程中,处处尊重病人、关爱病人、方便病人,对一些慢性病患者,王站长还特意制定了跟踪治疗方案。有些患者需要转诊或住院治疗,王站长也总是热情帮助联系,有时利用下夜班时间陪同,若有社区的患者住院,她会像亲人一样去探视他们……
  有的病人年纪大了,行动不便,意识不清,与正常人交流沟通困难,病情不稳定,恢复时间长,给患者与家属造成很大的压力,病人与家属容易出现情绪不稳定,容易激动的状况。多年的医疗工作经验使王海珍悟出这样的道理,要多与患者及家属沟通。用心服务,真情沟通是改善医患矛盾最行之有效的方法。
  每位患者应诊时,王站长都会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病情或病情可能发展情况,帮助患者及家属认识理解治疗方案。通过定期的医患交流会,了解患者及家属的建议、意见,以便采取措施妥善解决存在困难。与此同时,她在细节上也费尽心思,比如,刚进站时要对患者及家属问安,拉近护理人员与患者的心理距离;在输液、用药时同患者进行沟通,多介绍已经治愈患者的成功例子,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让患者信任护理人员,理解配合护理工作,尽量让患者感受家庭般的温馨气氛,密切融合医患关系,使患者病情在短时间里有明显好转。
  俗话说,付出总有回报。建新社区服务站的真情服务得到了社区居民的热情回应。不少老爷爷、老奶奶们每次看到责任医生团队进社区服务,都争抢着要他们到家里做客吃饭;有的在他们离开时,还往他们的白大褂里塞苹果,香蕉等水果,热情地让他们都不好意思推脱。每每遇到这样的情景,王海珍的心里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她找到了为之付出,为之奋斗的动力。虽然这一刻,她对自己家庭有了更深的愧疚,但只要看到病人康复,她的脸上总会洋溢着甜美和宽慰的笑容。
  她说,她愿意为梦想和她热爱的社区医疗事业付出她的全部。

(本文来源:荆楚网 编辑:李杰)
关键词:

相关新闻:

湖北焦点

国内要闻

娱乐推荐

荆楚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027-88567716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027-88567711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荆楚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荆楚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鎰熻阿鎮ㄧ殑娴忚锛-鑽嗘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