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候选人事迹

更多

02 陈启谷

发布时间: 2012-08-10 09:56   来源: 荆楚网   进入电子报

  扎根基层  做社区卫生医疗的忠诚卫士


  陈启谷是武汉市武昌区中华路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副主任中医师,出生于1959年4月,1975年参加工作,中共党员,时任湖北省中医管理学会理事、武汉市社区卫生协会理事,武汉市武昌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2009年4月,陈启谷被评为武汉市"五一"劳动奖章,2011年1月被评为湖北省首届"百佳医生",2012年3月获得武汉市第二届"我心目中的好医生"光荣称号。
  做一时的好医生不难,做一辈子的好医生不易。陈启谷行医20余年,用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要求自己,用医者的仁爱之心,坚守着一切为病人着想的行医准则,"让病人花最少的钱达到治疗效果",用全心全意为患者做好医疗服务的职业精神,得到了组织和社会的认可,成为医生群体的优秀代表。
  勤于探索  医术精湛
  出生在中医世家的陈启谷,长期坚持基层中医诊疗工作,在近30年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加上自已的刻苦钻研,他在治疗心血管疾病、妇科病、肝病、肾病以及内分泌等方面摸索出自己独到的经验。
  住在中华路蓝湾俊园的高林,58岁的女干部,被带状疱疹后遗症折磨得痛不欲生,她常常因左上肢剧烈疼痛而彻夜难眠,局部肌肉也出现萎缩,人的精神状态极差,消瘦,寝食难安,心慌胸闷等症状也随之而来,在省内各大医院治疗均无好转,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找到了陈启谷,陈启谷接诊后,详细分析了患者的病因,并根据中医的理法方药进行辨证施治,同时耐心引导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配合治疗,一个半月的时间,患者左上肢疼痛缓解,随后肌肉功能逐渐恢复,工作生活正常化。当这位女干部满脸笑容向他送来锦旗时,陈医师的脸上也布满了微笑。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20来岁的咸宁患者对笔者说,本来自己的鼻咽癌久病不愈,感觉自己的手脚,脸上都发黄了,也不想再医了,是她住在中华路街楚材社区的一位亲戚在陈主任手上看好了病,并推荐给了她。她说:"因为我住得远,,每次病人都排满了,陈医生就跟病人说让我先看,因为我还要赶车回去。他总是亲切的问我早上几点中来的,坐多长时间的车呀,回去有没有钱搭车,拿药的钱够不够什么的,消除了我的紧张感。我坚持了疗程,现在经过其他医院的复查,我鼻子里面好多了……"她沉默一会,流着泪哽咽着说:"现在让我有点希望了,我感觉陈医生他给我希望了。
  对53岁的陈启谷同志来说,人生的绚烂与得失,已被他温和的性情淡化成平凡往事;一次次救死扶伤的赤诚奉献,都已简化成处方单上的科学严谨;他是那么忘我地追求自己所热爱的中医事业,以精湛的医术、高尚的为人和一个模范共产党员的情怀,赢得了众口皆碑的赞誉和崇敬。
  恪尽职守,廉洁行医
  从医以来,陈启谷坚持"只看病情,不看背景"的看病原则,真诚与耐心是他对待每一位病人的行医准则。在他的眼里,只有病情的轻重缓急而没有病人的三六九等,病人没有贫富、贵贱之分,都是需要救治的患者,他敬重的只有生命,眼里只有病人。他是一名名中医,然而他说,很多人还不富裕,病人中老百姓多,一个好医生就是要让穷人看得起病,能花10元解决得了的问题,决不能让病人掏11元。
  一位来至湖北大冶到户部巷儿子家探亲的周国珍老人,5年的慢性结肠炎使她每天10余次脓血便,求医多处均未见效,陈启谷的理法方药却让她药到病除,患者家属拿着大冶的土特产及红包来见他,陈启谷帮老人减免了部分费用,并且把红包交还给患者:"老人家,你们生活本来就不富裕,这多年的疾病也给你们生活增添了负担,把钱留着补补身体吧。"为此,许多同事都不会忘记不久前眼前发生的那一幕,陈启谷搀着一个老婆婆送至医院门口,可周婆婆抓着他的手不肯放,口中连声说着:"陈医生你这个人真是好呀,这么有名却一点架子都没有,真是太耐心了,让我花钱又少又能看好病,都说王争艳医生好,可你比王争艳还王争艳啊!
  一位楚材社区爱好书法的退休老干部亲笔写下"载厚为助为行,物德乐人民医"并做成牌匾送到陈启谷手上,陈启谷感概:辛苦换来的是快乐,这种辛苦是值得的,能够为病患服务,解决他们的疑难,是我的荣幸。
  心系群众 妙手回春
  中医作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包含着大爱大善、平等诚信等深厚的中华美德。陈启谷医生将这种品格淬砺得更为坚定。他视病人疾苦为自己的疾苦,视病人为亲人,每到他坐诊,四面八方慕名而来的患者排满了队,尽管限号,可他不管多晚,都会耐心细致的把完每个患者的脉,当他能站起来伸伸腿的时候,早就过了中午下班时间。他把自己的爱洒向卫生事业,也在人民群众心中深植了白衣战士的情怀。
  2007年8月的一天,炎热的武汉高温在38摄氏度左右,中午12:30分钟陈医师接到82岁刘爹爹的求助电话,因脚拐伤担心骨折了需要上门服务,正在吃饭的他放下碗筷,在10分钟之内到达患者家中,为患者做了相应的处理和健康教育,患者软组织挫伤的病情得到了及时有效的处理与治疗,刘爹爹非常满意。一周之后,刘爹爹拿着锦旗专程来到中华路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感谢陈医师。2010年,辖区居民林国强身患股骨坏死,行走不便,陈医师得知这位老患者的难处后,便开始了上门诊疗直至患者好转。
  人们常常把医生视为生命的保护神,可见这一职业在人们心目中是何等神圣。可病人眼中的陈医生不仅是一个妙手回春的好医生,更象是他们可以串门拉拉家常的亲戚。作为学科带头人的陈启谷曾在职工培训时对年轻医生们说过:"你们别看我在和他们聊家常,可是在闲谈中可以发现很多疾病发生的蛛丝马迹,一个人的疾病发生往往与他们的生活环境和习性是有很大关联的。
  尽心尽责 回报社会
  多年来,在党的培养下,从一个平凡小伙到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从一位普通中医到 "名中医",从一名普通党员到区党代表、人大代表,从一名普通医生成长为一名医学专家和管理干部,陈启谷很珍惜组织对自己的培养和信任,以身作则用自己坚守的行医准则去影响和带领每一位科室成员,他自己也在组织的帮助下成长为一位深受同事爱戴的管理者,建立了一个患者信赖评价高的医疗团队,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行动来回报社会。
  2010年我国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党中央、国务院为维护人民群众健康、保障公众基本用药权益而确立的一项重要的国家医药卫生政策。中心开始推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行307种药品目录,执行药品零利润,以减轻群众医药负担、缓解百姓看病贵问题。陈启谷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全身心参与并调动全员加班加点,按期首批完成了这项艰巨的医疗改革任务,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一个人的思想有多远,他就能走多远"。这是陈启谷常说的一句话。为了跟进中国新一轮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真正解决社区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他积极打造中心中医品牌和特色,从扩大中医药服务项目着手,充分发挥中医康复的特色,组织中心医药护相关技术人员进行中医药知识及适宜技术培训,带领家庭医师走入社区进行中医养生保健知识讲座,开展中医"治未病"工作、为社区老年患者免费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和体检。这些举措将中医药"简、验、廉、便"的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不仅使社区群众增加预防疾病的知识,在就医时有了更多的选择,而且社区群众也真正感受到了中医特色医疗带来的好处,每周都有中医免费体验日,每次中医处方金额小到几元,大到几十元就能解决一些常见病。
  几十年来如一日,陈启谷同志怀着对卫生事业的无限忠诚,以坚定的信念发展中医事业,以精湛的医术造福广大患者,以高尚的医德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谱就了一名优秀中医医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情怀,践行着一个社区医疗卫生事业忠诚卫士的誓言。

(本文来源:荆楚网 编辑:李杰)
关键词:

相关新闻: